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母亲并不是那种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夜宵和下午茶都是父亲的事。可是,自从父亲换了工作后,再没有时间给我们做饭了。没办法,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母亲,为了她心爱的女儿只好学着煮米粥了。在烧焦了几次米、手烫了几个水泡后,母亲的米粥也煮得不赖了,而且她对做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原来只去超市买菜的母亲开始频繁出现在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2.
父亲并不是一个会做饭的人。从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下午茶和夜宵,都是由母亲亲自做的。可是,在母亲换了工作后,她的时间表就像上帝故意安排过似的,完全与我的生活规律交错开来,除了早餐能勉强应付,晚饭就是她插着翅膀也来不及飞回来给我做了。于是,我的父亲——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父亲,便开始在黄昏绮丽的晚霞中,独自守着袅袅的水蒸气,为他亲爱的女儿煮米粥。  相似文献   

3.
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就都是父亲一手操办的。可是,自从他换了工作,就再也赶不及回来给我们做晚饭了。于是.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母亲,便开始在绮丽的黄昏中,独自守着袅袅的水蒸气,为她亲爱的女儿煮米粥。  相似文献   

4.
幸福粥事     
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都是父亲操持.可是自从父亲换了工作后,就没时间给我们做饭了,没办法,我那只会煮面条的老妈,为了她亲爱的儿子,不得不学着下厨. 在烧焦了几次米饭,烫了几个水泡后,母亲的厨艺有所进步,尤其是她熬的粥,相当不赖,而且她对此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原本只去超市采买的她开始频频出现在熙熙攘攘的菜市里,买回各种蔬菜,搭配出不同口味的粥.一个中午,二叔来我家尝了母亲煮的粥,赞不绝口,母亲做粥的热情越发高涨了.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6.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7.
母亲早些年去世了,父亲退休后,就成了"家庭煮父",一日三餐,几乎花去他大半的时间和精力。一年前,我当上了一个小小的领导,平时应酬就多了起来,不能像过去那样经常回家吃饭了。我觉得这样也挺好,我不回去吃饭,父亲可以少做一个人的饭菜,自然省心省力不少。  相似文献   

8.
我渴望父爱     
从我记事起,身边只有母亲。在家里的相册中,也总找不到父亲的身影……从幼儿园到小学,每当上学或放学,别的孩子都有父亲接送。看着他们拉着父亲粗大的手,或靠在父亲宽厚的背上时,我是多么羡慕啊,多么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但是现实总让我不解,父亲,你在哪里啊?回到家,母亲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而我却并不显得快乐,原因自然是餐桌旁总是少一个“人”。用餐时,我几乎都不说话。母亲似乎也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只是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有时,母亲因工作忙常不能回家,而我则会习惯性地拿出母亲买好的方便面来煮。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我…  相似文献   

9.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10.
卢科 《成长》2005,(10):16-17
我是7岁那年才见到父亲的。恢复高考后父亲上了大学,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怀上了我,等母亲知道后写信告诉他,他一个字没有回,也再也没有回过乡下的家。见了面才知道,父亲在省城早已经又结了婚,并且有了一个小妹妹。他将我们安排在招待所里,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可是母亲的神惰很寂寥,我几次看到她背着我哭。在父亲的努力下,我们搬迂到省城,母亲被安排到了一个街道企业,而父亲,只能偷偷地偶尔来看看我们。  相似文献   

11.
我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母亲病故后,父亲更忙了,他似乎永远都在工作,有时几天才回一次家。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父亲除了呼呼大睡,就是指责我。  相似文献   

12.
父母的爱情     
父亲是个工作狂 ,身体虽然不好 ,但却总是没日没夜地工作 ;而母亲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 ,洗衣 ,做饭 ,她温柔地对待每一件事。平平淡淡 ,日子一天天流逝 ,在父母之间 ,我并没有寻到爱情的影子。但在我身边人们的口中 ,父母是公认的模范夫妻。百思不得其解的我 ,开始注意家里的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我发现 ,母亲每天晚上都会煮一碗稀饭 ,我知道 ,那是为父亲准备的宵夜 ;我发现 ,客厅的灯 ,总会亮到凌晨 3、4点 ,我知道 ,那是父亲下班的时间 ;我发现 ,母亲又开始织一件深蓝色的毛衣 ,我知道那是父亲喜欢的颜色 ;我看见 ,父亲又提回一袋梨子 ,…  相似文献   

13.
<正>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在13岁时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因为家境贫寒,范仲淹每天总煮一锅米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尽管如此节俭,断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一次,范仲淹带来的米已全部吃完了,而距母亲给他送米的日子还有十来天,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妈像个“垃圾桶”。吃晚饭时,我和爸爸吃的是新煮的大米粥、新做的面条,可妈妈吃的是我中午的剩米饭。  相似文献   

15.
那年,我十八岁.高三,黑色的七月. 落了榜,雨季就来了. 好像是没完没了了,雨一直在下,我只差三分就上线了,老师说我上重点都没有问题的,可我落榜了. 看了榜回来后就病了,父亲说带我去北京买上次没舍得买的那件裙子,母亲煮了我爱喝的红枣汤.  相似文献   

16.
爱在粥里     
管丽蓓 《当代学生》2011,(Z4):121-122
母亲并不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人。自我记事起,家里的一日三餐外加下午点心都是父亲亲手做的。可是,从父亲换了工作以后,他的行程就好像上帝刻意安排过的一样,与我的日程表完全错开。早餐或午饭他还可以勉强为我们做,而傍晚就是给他插上翅膀,怕也赶不回来为我做晚饭了。于是,我的母亲——那时只会烧开水和煮方便面的母亲,便开始迎着夕阳,独自守着袅袅的水蒸气,为她亲爱的女儿煮粥。  相似文献   

17.
母亲     
我的母亲已近花甲之年。我的父亲在3年前就已去世了。去世时,母亲没掉过一滴泪。相反,还满不在乎地将哭哭啼啼的我们几个儿女骂了一通,接着坚强地"领导"我们几个继续往前过日子。我记事时,母亲才30多岁,穿一件带小花的衣服,梳两条大辫子,眉清目秀。除了围着锅台转,她手里总拿着一只鞋底儿纳着、纳着。尤其让我佩服的,就是母亲练就的在父亲打骂的死不还口的忍耐。而父亲除了发脾气骂母亲之外,就是晚间成夜的咳嗽。后来,我渐渐大了,发现母亲不再像先前那样死不还口了,开始与父亲相理力争;再后来,唠唠叨叨地说父亲,而父亲被气…  相似文献   

18.
滚运气     
从记事时起,每逢我过生日,母亲都特意煮两个鸡蛋。煮好后放凉水里镇一下,然后分放在我的前胸后背,用掌心托着轻轻地滚动。母亲说,这叫滚运气。起初,鸡蛋挨在身上的时候,略有烫感,使我感到痒痒的。我便顽皮地嬉笑着躲开,但总是被母亲像捉小鸡一样抓回来乖乖就范。然后,便是我高高兴兴地将两个鸡蛋狼吞虎咽地吃掉。这时的母亲总是静坐在一旁,慈爱地欣赏我的吃相。在那靠抠鸡屁股换油盐酱醋的年代,尽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可母亲每年仍备下全家除她之外9口人过生日用来滚运气的鸡蛋。也许是父亲过于粗心,我们兄妹几个又不大懂事,竟从来没有人张…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两个真实的案例:其一为幼儿王某要求母亲买玩具汽车,其母不允,王某遂在母亲所煮面条中偷放鼠药,其母食后倒地身亡,王某则若无其事,自行玩耍。俟后父归。惊悉其故,目眦欲裂,狂怒之下,抓起儿子的小腿狠劲一摔,不巧头部正中桌角,儿子抽搐几下就咽气了。父亲...  相似文献   

20.
冯海倩 《大学生》2013,(3):42-42
自从我在小学二年级的一堂烹饪课上学了如何煮牛肉粉丝起,母亲大人发现她的女儿饭庄乎不需要她教就对厨房里的各种物什的用法了如指掌。此时,父亲大人发现他的女儿似乎特别喜欢在厨房里倒腾来倒腾去,有时花整个一下午时间在厨房里才端出几颗红豆糯米糍。不久后母亲大人也开始觉察到女儿对她包的馄饨的大小、切菜的厚薄、摆盘的形状颇有微词。继而父母两人达成统一:让这姑娘从厨房里滚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