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前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形象“自塑”滞后、“他塑”强势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面对西方对中国的污名化,中国应解构其话语霸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重建自身的对外话语体系。从故事上,应以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和全球中国为叙事对象,讲好中国的经典故事、发展故事和开放故事,从而增强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创造力、公信力;从话语上,实践中应从网络文学、游戏等多元叙事形态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叙述维度,并乘着全媒体、跨媒介的东风,通过IP运营实现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最大化,从而建构具有连续性、整体性与全局性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到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不仅是世界媒体所"热议"的话题,而且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在各种场合的频频发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鲜活而有特色的话语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界的各种解读。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甚至引起了国外媒体的纷纷猜测,指的是谁?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亟待从多层面增强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和外事翻译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聚焦翻译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创新国际传播策略、提升翻译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提出对外传播需持续发力,文化翻译须重视共情性,政治话语翻译当体现严谨性,提升翻译能力要把好语言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标识性话语口号。该话语深刻诠释了北京冬奥会愿景,推动了奥运目标的实现,体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国际传播效应。本文对这一标识性话语的顶层设计过程进行复盘研究,提出要坚持以“以我为主”为原则,传达中国声音;以“融通中外”为方法,创新共识表达;以“胸怀天下”为追求,丰富奥运精神,用活北京冬奥话语遗产,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助力提高体育外宣水平,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形象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传播面临“西强我弱”的不对等地位,需在多个关键方面加强努力,以重塑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首先,在内容设置上,应系统整合中华文化的多元元素,深入挖掘其深厚底蕴,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普遍价值;其次,在传播对象上,应形成差异化的传播策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设计相应的传播内容,以增强传播效果;此外,新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创新表达中国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创新;同时,不断丰富传播渠道和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宽中国文化的国际视野与影响范围,引领全球文化交流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正成为一套兼具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系统性的中国新话语。为此,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定义权垄断,破除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困境,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此,自主构建并对外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要融通中外,自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以交往为本位,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在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争取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姚遥 《对外大传播》2013,(6):30-32,1
中国与西方,自然禀赋不同、文化背景有异、历史命运殊途,看似中西互通的词汇与概念,背后其实包含着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脉络。要想解释清楚当代中国的问题,必须厘清中西之间迥异的历史文化背景,摆脱对西方理论的依赖与膜拜,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尊敬和信赖。在社会发展方面,要将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乡土特征表述清楚;在政治传统方面,应对外阐释中国在"大一统"格局之下的竞争、多元与开放;在民族问题方面,要突破西方理论的成规,阐释"和合"与"包容"的中华文化;在对外政策方面,应说明中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基本价值观和出发点;在身份定位方面,应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准确定位,避免模糊的身份认同引发的一连串误解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全球话语竞争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亟须把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这需要准确把握话语体系“价值观念、政治理念、表达方式、呈现形式”的多层结构;系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话语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注重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化和国际化表达;打造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工程,着力夯实基础性话语,聚焦斗争性话语,扩大共通性话语,强化引领性话语;善用战略叙事作为大国竞争的话语武器;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国话语体系赋能;注重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中国对外话语面临自主-适应、标准-情景、应对-主动之间的矛盾,致使知识未能在系统有效的框架范式中形成积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可以结合话语交际的基本功能,回归国家话语交往的具体情景,形成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解释框架。首先,以消解西方话语霸权为目的进行概念生产,形成对外话语的元概念;其次,建构以当代中国为意义中枢的故事范本,开展对话性的语篇联结;最后,区分政治、民间和公共治理话语空间,针对情景需求展开话语修辞。“概念生产—语篇联结—情景修辞”构成了全球话语权竞争格局下中国对外话语建构的整体性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怎样把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概念向世界传播,释放出强大的亲和力和文化感染力?这是我对外传播必须精心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话语权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即权力。西方话语霸权中,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人们在认知和解读国际问题与现象时,往往运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说进行解读,国际关系研究也为西方媒体传播提供了理论和议题双重引导。剖析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构建的中国形象,对我们从理论层面研究西方话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从提出到运行已逾一年,围绕这一概念的对外传播也成为当今政治界和传播界的一大热点话题。但是,“一带一路”的话语建构应结合时代的最新要求调整自身的表达方式,应该在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新时期,转变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需要两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2023年度的中国国际传播中,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系列专题研究的成果,主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中国话语及其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叙事及其叙事体系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究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基本构成了本年度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研究的学术年谱和学术图谱,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中国话语与叙事体系建构可资借鉴与参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构建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话语体系的权力本质、西方话语体系建构的“中国幻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深度总结智库在话语祛魅、话语生发、话语融通、话语影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概念创造、传播创新、管理赋能三重可行路径,为推进智库建设、助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构建须从中国美学自身出发,在中国文化大语境下进行。中国文化可以看作一部生命的学问,而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是其最鲜明的特质。中医生命观是中国人在思考人与自然宇宙关系、探索人的生命生存的智慧凝结,同时也是在长期医疗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生命话语体系。因此,从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的内在联系来展示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能够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构建的研究开阔视野,提供话语“重构”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烟草行业话语体系是以战略话语为统领、以实践话语为基础、以精神话语为核心、以形象话语为支撑的系统话语体系。其中,形象话语是行业精神气韵和实践风貌的全面展示。文章通过对行业形象话语体系的分析,聚焦行业形象话语体系建设的独特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创新路径探析等方面,得出以创新行业形象话语体系为抓手,推动行业话语体系构建,进而提升行业软实力建设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国在国际能源舆论结构中的表现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媒体有两个关于中国和美国能源发展的报道:第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表的数据,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同样是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该机构预测由于页岩气革命,2014年,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国。一个是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是美国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程度的进一步降低,但是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视角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国内媒体对第一个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采用协同创新的方式,建立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协调机制",本期刊登其中的一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全球话语权竞争与国家利益的拓展和实现息息相关,是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和推进基点。长期以来,西方占有不断累积的话语优势,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强势围剿,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中国话语的力量与效度,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道”层面的积淀阐发,又有“术”层面的话语实践,还有“技”层面的传播塑造,需着眼人类发展、面向国际社会,基于中国问题、立足中国实践,从学术理论、对外传播、推进治理、公共外交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力、一体推进,不断提升中国对外话语的说服力、认同度和支持率。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海外民调机构,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民调机构常常发布涉华全球民调,这些民调报告一方面反应了国际公众对中国的态度和认知,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这些民调问题的提出以及操作是基于西方国家民调机构的立场。他们设定了中国议程和调研问题,研究的结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他者色彩"。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