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社交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通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传播生态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如何从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和语态中汲取养分,"反哺"传统媒体并推动其话语创新,成为传媒业界热议的话题。近期新华社为报道"嫦娥三号"探月而推出的"月球车玉兔"集成报道,打通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平台,实现了主流(官方)、专家(精英)、网民(公众)三个话语体系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国内、国外两个舆论场引发了高度关注,获得积极的回应。分析此次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3.
李斌  侯琳  肖潇 《对外大传播》2022,(11):43-47
城市形象传播需要依托具化的载体。要认清城市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找准城市形象的定位,进而对其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优势或特点持续不断进行突出和强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广西柳州依托汽车产业和汽车产品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使柳州以“电动汽车之都”的形象成功“出圈”,引起国内外媒体持续关注。柳州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的成功经验,对地方城市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传播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邻近,国际媒体将如何报道此次盛会?中外媒体的新闻视角有何差异?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围绕这些问题,2008年6月1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新闻系和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举办"北京奥运:新闻与视角"国际传播论坛,邀请外国著名通讯社驻京的领导、新华社资深记者、中外媒体专家学者,同北外国际新闻专业的师生进行了坦率激烈的对话讨论。现将部分会议内容翻译整理,希望能对中外媒体的奥运报道及认识这些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新闻发言人。对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也做了专访。另外,对于政府部门举行的重大新闻发布会,本刊也同样进行了深度地报道。 本文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全球新闻研究室主任。作为一位学者,他身体力行地在推进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1年至今,他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球传播系列高级研讨班和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联合主讲。编著和译作有《新闻发言人全书(三卷本)》《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运营媒体》和《媒体与权力》等。编者拿到这篇文章时,的确感受到专业的理论含量,更感受到了实践的热度——  相似文献   

6.
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新兴科技应用的涌现使国际国内传媒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日趋普遍,传播形态更加丰富,迫使传媒业纷纷变革生产组织与传播方式。新华网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新闻信息集成服务,推进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多媒体业态等战略转型,打造提供个性化、对象化、专业化新闻信息集成服务的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同全国“两会”相比,国外媒体对中国地方“两会”的关注度一直相对较低,使其难以像全国“两会”那样引人瞩目。我们不妨以美国全国性报纸对各州议会新闻的报道作参照,结合国内外宣媒体的报道实践,通过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新闻报道角度看,五年一度的中共党代会有两大最主要关注点:一是大会政治报告,或者说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共执政的新纲领或新蓝图;二是人事,即中共领导层的变动。而解读大会报告的重点,是其中的“新话”——这份数易其稿、字斟句酌的文件中出现的新提法,新语句乃至谋篇布局的变化,往往包含重要的政治信息,党内研究者通常称之为“新话”。  相似文献   

9.
央视英语频道于2000年9月25日开播,当时的口号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2004年口号更改为“中国和世界的窗口”,并首次聘请来自澳大利亚的艾德文担任主播,人称“洋主播”。艾德文称这是中国媒体全新的国际化形象,他本人作为央视首位洋主播也标志性地成为央视新闻传播国际化路线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故事,是"对外传播"题中应有之义;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新闻媒体的分内之责,也是提升对外传播实效的利器。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故事加起来就是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事"就是理念、形象的具体而生动的诠释和写照。在中国备受关注的舆论环境下,在媒体生态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如何让"故事"本身的力量在对外传播中发挥更大效用,需要我们在传播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中外媒体关于两会的报道进行了剖析,从中提出在未来的两会报道中,我们可以继续发挥报道力量上的优势,进行更多层次、多角度的挖掘,同时汲取外媒的报道技巧,以国外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做好中国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命题,是中国要向世界传导的新的价值符号,是新的国家态度与国民精神追求。如何将"中国梦"的精髓传播到每个人心中就非常重要。在这样一场盛大的传播中,网络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其中,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开展好"中国梦"的宣传,既是应尽之责,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国际传播出现了多平台、多通道、多终端,并且交叉渗透的格局,竞争也由此变得格外激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对一批国家级媒体旗下的网站予以重点扶持。然而,美国德国媒介电视网络报纸电视网络频率%71.064.340.467.246.5媒介网络电视图书网络电视频率%79.063.536.556.956.1媒介网络电视报纸网络电视频率%76.470.960.957.456.5总体青年人群精英人群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意义上,国家形象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大众媒体,但中外媒体的制度差异使得我国利用媒体改善国家形象的战略实施不如人意。与大众媒体相比,学者及其学术活动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所具有的价值鲜有论及。但事实上学者身份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更高,由学者参与的学术活动产生的影响更客观、深入、持久。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型升级,打造"四全媒体",实现新兴传媒产业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是现阶段中国媒体发展的必行之路。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媒体如何转危为机,传播和构建好中国形象,值得思考与探析。新型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是对国际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日报》应用ChatGPT技术进行双重内嵌式新闻生产的实践为例,讨论将ChatGPT纳入机构新闻生产后,如何回应当前对外传播中的紧要问题,又如何改变了现有的新闻常规。未来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将从多个层面深度影响数字时代对外传播的内容生态与信息秩序,既要关注其生产力,也要注重其背后的控制机制与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17.
牢牢把握对中国新闻的报道权和阐释权,是我们在国际传播中发出响亮声音的关键所在。2013年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来中国主流媒体的对外报道,不难发现,我们的编辑记者们有意识地主动设置了一些议题,特别是有关中国的议题,在引导国际舆论、积极把握话语权方面迈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一步。本文选取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报道(含对外报道)要体现"中国立场"、展示"中国视角"、表达"中国观点"、传播"中国声音",这已经成为当前传播学界和传媒业界的共识。然而,"中国观点"应该具体包括哪些内涵?"中国立场"是否就等  相似文献   

19.
"本土化"(Localization)也被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在国际传播领域,媒体实施"本土化战略",指的是媒体为适应某一区域市场受众的媒体接触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手法的改造过程,涉及到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人才使用等各个方面。本土化是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  相似文献   

20.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媒体对调研活动和会议讲话的报道反映出总书记研究和分析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路,即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说明原则、指引方向,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精神。从事国际传播业务和研究的人员,不仅能再次体会到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贯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能感受到他对内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对外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最新思考。"2·19"讲话对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不利地位,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以及中国未来国际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将国际传播升级为国家战略传播,发挥旗舰媒体核心作用,提高旗舰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感召力,紧密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国国际传播的软实力诉求,创新性理解和把握新媒体精神,推动国际传播2.0,实现"民心相通、沟通世界"的全球传播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