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杰 《武当》2010,(11):6-8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在宇宙间的一功事物中,都存在着两大对立面,称为“阴阳”。把存在的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认为是世界万物的起源。从而说明阴阳是对立统一之法则,五行是生克变化之规律。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在儿下年历史实践中一直被作为研究自然科学、中医学说、生理变化,以及拳术攻防、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阴阳学说,是我国最早的哲学思想。最早的阴阳观念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后来被《周易》引入自然哲学对立统一的范畴。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阳生克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万物的纲纪,一切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因此,人的养生活动同样是受阴阳总规律制约的,人的寿与夭决定于机体的阴阳状态。阴阳和(相对平衡)则寿,阴阳离(相对不平衡)则夭。如《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又如《荀子》曰:“阴阳大  相似文献   

4.
卢艳彬 《武当》2012,(8):25-27
三、八卦掌技击中变中之变内涵《易经》"生生之谓易"之环而无端之变八卦掌的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等,都处在不息的运动变化当中,以求在变化中发展。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是阴阳、刚柔在变。"生生之谓易"进一步说到八卦掌变化的性质上来。阴阳"生生"就是"易"。"易"是讲阴阳的,阴阳并不神秘,就是事物自身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通俗  相似文献   

5.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6.
冉珠江 《武当》2003,(2):40-40
阴阳大道,先哲所秘。自全真龙门大兴以来,其旨多隐而不显,故世难得真传。今人所学所论者,多为清静孤修也。不知天地化育,阴阳双修之奥妙,故多中途而废。已故仙学巨子陈撄宁曾讲:“古所谓金丹大道,实即南宗阴阳功夫。”愚认为,学道者不可不知阴阳之道。  相似文献   

7.
阴阳,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的两大对立面。阴阳讲的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法则。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理论所体现的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更是典型,是武术理论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架之一。  相似文献   

8.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生命的真谛在于阴阳的相对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绝"。阴阳之体乃乾坤,阴阳之用乃水与火,阴阳之化乃气和形。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肺之治节,脾之运化,心之神明,肝胆之谋虑,膀胱之气化排泄,大小肠之传导,皆赖肾之技巧。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所以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冬季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引发疾病。所以,冬季注意对肾脏的保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哲学观念,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阴阳最初的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引伸为气候的寒暖,后成为用以认识和解释宇宙的基本规律,阴阳学说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认为万事万物都处在正反相依的矛盾统一体中,世事的迁徙,物候的变异,无不由其内部正反两面矛盾运动所引起。“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都有阴阳之属,并由阴阳对立统一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00,(4):6-55
五行捶,在李派太极三大主拳(天盘、地盘、人盘)中为人盘拳。传统认为,阴阳精合生五行而成万物,人具五行秉赋故有人形;阴阳精分生八卦而成万象,人具八卦象征故能万变。八卦五行都含阴阳,都是自然,相协相合,因而循八卦错综万变之义,依五行生克相推之理,借势运化一身,协调五行,平衡阴阳,促进全体生机正常生发,并借运化后天,亲合自然,悟觉先天法度,连通天地,返本还原,方是五行捶真谛和要旨。因此,五行捶尤其强调心法,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最核心的秘密是什么?方方面面、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它的髓核是什么?这就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就对阴阳的关系进行了说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的这段话对阴阳作  相似文献   

12.
浅析武术与古典哲学阴阳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的两大对立面,阴阳讲的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法则。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理论所体现的中华武术传统化及思维方式更是典型,是武术理论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的人体养生法.文中强调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它体现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之中,人必然要顺应这一变化才能达到"天人相应”.古代养生学家认为:在春夏二季宜注意调养人体生长之气,以使心肝的功能旺盛,而秋冬二季宜注意调养人体收藏之气,以使肺、肾两脏的精气充足,这样做是符合四时(季)阴阳变化这一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李之田 《武当》2007,(9):15-17
太极是一个哲学的概念,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为太极。太极由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产生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源。太极只是一个混沌的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偶,无所不有。太极包  相似文献   

16.
阴阳双雄     
徐鑫 《当代体育》2012,(48):48-50
中国从春秋时期老子创建道家开始,便崇尚从生活到自然的"阴阳"之说,这也是我国最早的辩证法理论之一。如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几千年前沿用至今的理论,如今依然在各个领域受用。在篮球赛场上,最能体现"阴阳"理论的,莫过于比赛中的"攻"与"防"。它们赋予了比赛无与伦比的魅力,有关篮球的一切,皆因此而起。每支球队部拥有具备专属的"阴"、"阳"特性的球员,而本赛季雄鹿队的拉里·桑德斯与布兰顿·詹宁斯是将"阴阳"协调得最完美的双雄。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阴阳浅说阴阳学说是华夏祖先首创,是朴素的唯物辩证论。阴阳是两个对立着的,又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一种事物存在两个方面的抽象概括。阴阳二方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就不可能有阴;阳根于阴、阴阳互根。  相似文献   

18.
顾留馨 《武当》2013,(3):14-17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注:所谓太极,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实际上是指无极生太极,就是道家的"有生于无"的意思。从无到有,就是阴阳的根据。"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一阴一阳,刚柔相济的拳术。原文: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圆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圆体就起变化,一分为阴,一分为阳,  相似文献   

19.
陈福军 《武当》2009,(2):19-21
太极拳与太极图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但在两者之问的关系上,一般都认为太极图是太极拳的拳理基础,有“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和“全身无处不太极”等“阴阳平衡”的说法。但在具体的太极拳锻炼动作中,如何利用太极图理论做到“阴阳平衡”?如何来检验是否做到了“阴阳平衡”?则语焉不详,缺少论述。本人在学习了《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之后,几经揣摩,发现太极图理论对太极拳动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故冒昧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韩振奎 《武当》2011,(5):47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徽,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