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助跑:1.比比赛的助跑距离多出24步的助跑练习;2.上坡或下坡的助跑练习(选择较小的斜坡度);3.顺风助跑练习;4.不同频率的助跑练习(要求加速上板);5.尽可能大的步长或尽可能快的步频的104步的助跑练习;2.上坡或下坡的助跑练习(选择较小的斜坡度);3.顺风助跑练习;4.不同频率的助跑练习(要求加速上板);5.尽可能大的步长或尽可能快的步频的1040米的行进间跑;6.跨栏跑练习,以发展跑的节奏(跨越低栏);7.在助跑道上的快频率跑结合加速攻板(不做起跳的准备);8.在助跑时加快步频,在最后6步稍微减小步长;9.训练中采用不同的助跑节奏进行练习;10.在助跑中由教练设置检查标记来控制助跑的练习。着地技术:以脚后跟先着地,滚动至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离地距离、腾空距离及着地距离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结构对助跑水平速度、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起跳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步长构成具有不合理性;倒数第二步着地距离过大,最后一步着地距离偏小。前者造成倒数第二步重心高度下降过多、最后一步减速严重、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低,后者造成起跳过程中垂直作功距离偏短、腾起垂直分速度及腾起角偏低。  相似文献   

3.
跳远助跑模式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确定模式的依据目前田径技术和训练理论不断深化,人们对跳远最后几步助跑速度进行广泛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最后两步步长的合理变化,不仅直接关系到助跑速度的利用,而且可为快速完成起跳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总结,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相对比例存在三种类型: 第一种,助跑倒数第二步大,最后一步小,两步步长相差约20-40厘米。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5.60m水平以上3名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同世界级运动员差距不大,但助跑节奏存在问题,倒三步重心速度变化不合理;倒一步步长受限于起跳点,刘飞亮和杨雁盛助跑阶段最后两步步长变化不合理;刘飞亮采用“自由起跳”的起跳方式,“自由起跳”属于“跳插同时”型,主要技术特征表现为握竿高度高,翻竿时机早,起跳距离远,插穴时间充分,撑竿表现为“反弓”弧度明显,在起跳离地瞬间“正弓”才开始出现;建议杨泉和杨雁盛增加起跳距离,改进翻竿时机,刘飞亮提高最后两步节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髓、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各式跳远技术,我们采用“快、稳、准”的跳远技术教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快:节奏快,表现在助跑快、上板快、起跳快增加起跳效果。稳:稳定性,表现在节奏稳,加速形式稳,步长稳和心理状态稳。准:准确性,表现在动作标准化及踏跳准确度上。此教法的基本教学手段有: 1、30米加速跑。培养学生加强快速奔跑的能力有良好的速度惑。以3—8次为宜。步长不宜过大,自然放松,体会轻而快的状态。 2、30米踏点跑。前20米按正常步长画点,后10米比正常步幅减少5—10公分,有利于加快步频和提高身重心。  相似文献   

7.
李春雷 《体育学刊》2004,11(1):117-120
对近20年世界女子100m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女子100m跑成绩数据(100m各段落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世界女子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60m之间,即起跑后6~7s,速度下降发生在90~100m,下降幅度达到6.18%;在冲刺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步幅增大至最高水平,步频和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100m跑成绩。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10,(9):64-64
跨越水池技术的分段结构 技术分析:跨越水池障碍 阶段:加速/起跨,跑上障碍。 观察重点:在障碍架前15米处(6~8步)加速。为了准确起跨,可以调整步长和步频。起跨前略微缩短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9.
    
G823.1,G804.62 20023310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刊,中,A]/李建英,王黎明,许家巧.//体育科学.-2002.-22(1).-63-66表10参9(SJ)中国//跳高//助跑//起跳//男子//技术分析//世界//优秀运动员//运动学//腿部动作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助跑的水平速度,尤其是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将对跳远成绩起主要的作用,这一点已成定论。步频和步长是制约速度的两个因素。国内外专家都强调跳远助跑最后几步要加快节奏,或者要以高频率的跑法来进入起跳。他们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丰富了跳远的技术理论。运动实践也证明,优秀跳远运动员最后几步助跑的频率是很高的。例如美国运动员刘易斯跳8米56时,后  相似文献   

11.
一、摆臂动作在助跑阶段的重要作用 助跑的任务是在有限的距离之内,使运动员在到达起跳板时达到或接近个人的最高速度,以正确的节奏使起跳脚准确地踏在起跳板上,并在身体姿势和心理上为起跳动作做好准备。对助跑总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出速度能力,步长恒定,节奏稳定积极,重心高而平稳,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和跑的动作结构变化小,速度下降少,跑的路线直。 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起着决  相似文献   

12.
跑、跳跃和投掷是田径运动中的基本技术。支撑反作用力是影响跑速的最重要因素,分析了跑的动力来源及增效途径,跑的阻力来源及其消减途径。跳跃技术中助跑最后4步技术直接影响起跳效果,分析了起跳的技术要素。最后用力技术是投掷技术中的基础,同时,最后用力前的姿势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对2016年国际钻石联赛男子跳远项目的前3名运动员助跑最后四步及步长、起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运动员之间技术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2016国际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跳远运动员最后四步步长变化不稳定,个别运动员倒数1步步长大于倒数第2步,步长的控制没有达到理想的范围。2)相对来讲,高兴龙助跑节奏较稳定、频率快,踏板准确度高,水平速度发挥充分。3)3名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高兴龙的起跳技术比较稳定,其他两名运动员在落地和腾空技术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和跳远水平的提高,人们加深了对跳远运动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理论,这无疑对促进跳远运动的发展是有益的。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是助跑向起跳过渡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起跳的效果,影响着跳跃的远度。因此,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特征,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重点。前苏联的阿·斯特里日阿科认为:助跑最后的步伐应使身体总重心做适度的降低,倒数第二步要比倒数第一步长20——30厘米。这样有利于踏跳腿伸直触板和由脚跟快速过渡到全脚掌支撑动作,给起跳踏地角所需要的最适宜角度77°—80°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起跳高度。而美国的P·帕尔科尔认为:助跑最后  相似文献   

15.
在跳远的起跳阶段,起跳脚的制动不仅可以使水平速度更好的传递,而且还可以增加起跳的效果,获得良好的垂直速度。但制动过大时间过长,则其效果便适得其反,尤其在起跳脚着板到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部位的前支撑阶段,制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跳远运动员在倒数第二步的步长都大于倒数第一步的步长,  相似文献   

16.
心理定向是指动作开始以前和完成动作过程中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力的指向性。国外有专家作过“强有力”和“跑过起跳板”的两种心理定向试验,结果表明,当运动员以“强有力”的起跳心理跳远时,助跑后几步往往出现动作僵硬、减速、身体重心过低、左右偏斜等现象,而带有“跑过起跳板”的心理起跳时,最后几步助跑达到了起跳的最高点,与起跳的衔接更加紧密。可见,心理定向对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和训练中要重视心理定向。  相似文献   

17.
动运员跑的速度等于以下二个因素的乘积: 1、每一步所跑的距离一步长; 2、在一定时间内跑的步数一步频(可看作是步子的节奏或速率)。如果一个长距离跑运动员的步长为1.83米,每秒跑了3步,他的速度就是5.49米/秒。  相似文献   

18.
教学大纲简纲对专门从事三级跳远青少年(18-19岁)进一步完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有明确规定。18-19岁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指标应是82±8厘米和73±3公斤范围(体重身高指数=10-12)。规定的训练指标是:50厘米斜坡三级跳远-10米90-11米;10步助跑跳远-7米-7米20;10步助跑三级跳远-15米-15米40;跳远-7米30——7米40:60米跑-6秒7-6秒8;100米跑-10秒9-11秒1。授课计划规定,青少年运动提高班第二年教学时数约300课时。基本训练手段的年运动量是:越野跑和慢跑-250公里:全速跑-60公里;3/4力量跑-100公里;全程助跑的跳远和三级跳远-350次,中程助跑-660次,短程助跑-850次;跳跃练习起跳数-23000次;力量训练290吨;游戏-68小时。专项比赛-12次,其它田径  相似文献   

19.
武术跳跃动作类别很多,这里只就几个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分析。飞脚飞脚有不助跑的和有助跑的两种。在套路里有助跑的飞脚较多,为便于叙述,将这一完整动作分为助跑,起跳,空中塑型和落地四个步驟进行分析。助跑:在基本功单个动作练习时,有三步或五步助跑,在套路里多是以击步为助跑步。不論何种方式的助跑,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水平速度,以加强起跳的力量,提高腾空高度。助跑总的要求輕松自然,逐漸加速,最后一步要特别快,其节奏应該是“嗒—嗒—嗒嗒”。在步长上逐漸加长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20.
刘涛 《中华武术》2014,(5):12-13
在跳远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动作。如助跑时用脚跟或全脚掌着地跑,上体后仰,臀部后"坐",后蹬不充分,"坐"着跑;助跑加速没有稳定的节奏,步长忽大忽小,步频忽快忽慢;起跳时上体过分前倾或后仰,身体重心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压在起跳腿上,形成严重的"制动"起跳,或起跳的蹬摆不协调,起跳腿蹬伸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