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午诗话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西晋周处《风土记》)端,即事物的初始;午,为十二地支之一。由于“五”与“午”同音,故端午又称“端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为避“五”字之讳,“端五”才正式改成“端午”。据史书记载,古代过端午节,民间便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门上悬艾和菖蒲等习俗,有的还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吟咏端午佳节盛况的诗确实不少。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反映了端午最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竞渡(即赛龙舟),历来被…  相似文献   

2.
暮鼓晨钟古代寺庙里用钟鼓报时,早上敲钟,傍晚击鼓。唐代诗人李咸用《山中》诗曰:“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宋人陆游诗曰:“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短歌行》)后人用“暮鼓晨钟”喻对人及时的警戒。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被称作“文学”。唐代的州县设有博士,后期也改称“文学”。汉武帝时,为了选拔人才,设有“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者便叫做“贤良文学”。大概在魏晋后期,“文学”才成了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中的“文学”,就似今天所说的“文学”的含义了。“文学”初义非今义@红文  相似文献   

4.
“眼中钉”人们常用“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憎恶的人。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被百姓称为眼中钉的人是五代时后唐的赵在礼。《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赵在礼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他依仗自己是皇帝国戚而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百姓受尽欺压,十分痛恨他。当他被罢免时,宋州人奔走相告,相互祝贺:“眼中拔钉,岂不乐哉!”此后,人们便常用“眼中钉”来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破天荒”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要考进士的人,都必须由地方解送应试。每当会考之年,地方上总要解送一批考生赴京应试。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  相似文献   

5.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709—785),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任殿中侍卸史,因被权奸杨国忠排斥,贬为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后入京,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史书说他立朝正色,刚而有礼”,是唐代上层官吏中清廉正直的以国事为重的良臣。少年时家贫,用黄土画墙习字。后成为书法大家有独特风格,人称“颜体”,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与柳公权并称“颜柳”。相传他年轻时曾被前辈张旭怒责过。有这么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6.
岑参,是唐代诗坛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杜甫很称赞他,说“岑生多新诗”(《九日寄岑参》),又比之于谢眺,说“谢眺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殷璠谓其特色是“语体奇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边贡总结岑诗的风格说:“夫俊也,逸也,奇也,悲也,壮也,五者,李杜弗能兼也,而岑诗近焉”(《岑嘉州诗集·刻岑诗成题其后》)。当然,边贡的评价总的说来偏高了些,但岑参诗毕竟确有其独到之处,是李白杜甫未能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我遇到了有关史书体例、名称方面的四个问题,希予解答。(山东临清尚店中学张九钦问)答:张九钦同志:现依据您的提问简复如下:(一)“何谓正史?何谓野史?”“正史”是我国封建社会书目分类学上的一个专用词,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的特殊产物。封建社会的目录学家为了推尊帝王,把皇帝认可的一部分纪传体史书列为正史,其余记述一代史实,上不及正史,下不至杂史的各体史书视为“别史”。但是“正史”这个名称有个演变过程,《隋书·经籍志》将纪传体史书称为正史,还没有“钦定”的限制。《明史·艺文志》则将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体史书归入“正文”。到清代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才确定“正史”之名由二十四部经过封建皇帝认可的纪传史书所独占,不再包括其他史书。“野史”并非书目专用词,一般指在野之人记述私人见闻的史书杂名,目繁多,体例不一,资料  相似文献   

8.
唐代官吏的罚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罚俸,又称夺俸,是唐代中后期通行的一种行政处罚。《新唐书·百官志》中曾记载:“凡朝,晚入、失仪,御史录名夺俸。三夺者奏弹。”表明唐朝政府针对朝会时违反礼仪的夺俸处罚已经制度化了。进一步查阅史书,则可以发现,唐中叶以后,罚俸的范围很广,是朝廷常用的一种行政处罚制度。因此,探索一下唐代官吏的罚俸制度,对于全面深入地了解唐代政治制度,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唐代官员从地域上可划分为两种 :在唐都长安任职者称为京官 ;在各地做官者称外官。唐代前期 ,人们都“重内官 ,轻外职”[1] (P6570 ) ,“英贤出入 ,皆薄其外任 ,虽雄藩大府 ,由中朝冗员而授 ,时以为左迁。”[2 ] (P3 3 ) 安史乱后 ,却出现了“方镇既重 ,故少召还者”[3 ] (P5177) ,官员“恳求外任”[4 ] (P4 12 7) 的现象。人们择官理念的这一变化与官俸的厚薄变化大有关系。唐代官吏从政府那里领取的俸禄有三项 :授田 (土地 )、赐禄 (实物 )、俸料 (钱币 )。按规定 ,唐代官吏所得的土地是职分田 ,一品 12顷 ,二品 10顷 ,三品 9顷 ,四品 7…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史书。古宁“尚”通“上”,“书”本义“史”,故王充说:“尚书者,上占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造“曌”字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曾造过19 个字。其中改“照”为“曌”(zhao),并以之取名,暗含自己犹如日月当空之意。武则天造字基本上是“意”的简单相加, 全是以繁代简,不符合文字的发展规律,因而也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  相似文献   

12.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在唐代已具备了令人瞩目的规模和特点。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已进入了成熟阶段。宋人洪迈称唐代诗歌和小说并为“一代之奇”(《容斋随笔》),是很有见地的。鲁迅在评价唐代小说时也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中国小说史略》)只要我们对唐代传奇的艺术成就作些简要分析,就不难看出鲁迅、  相似文献   

13.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或“端阳”,是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端”是开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古人常把“五日”写成“午日”,所以,“端五”可以写成“端午”。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  相似文献   

14.
充实善信 悲壮奇丽——岑参边塞诗艺术风格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盛唐著名诗人中,岑参是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一位。宋人许(岂页)说:“岑参诗亦自成一家”(《许彦周诗话》)。虽然主要强调了他的边塞诗“记西城异事甚多”,为“古今传记所不载者也”,但显然包含了对岑诗艺术风格的评论。元人范德机着眼于岑之七言歌行,指出其独特表现方法“为一家数”(《木天禁语》),自然更是从艺术方面说的。唐以下历代诗论家,从艺术风格出发,对岑诗展开多方面评述。历来为人称引目为的评者,一是“奇峭”,一是“悲壮”。着眼于岑诗“奇”的一面的,自殷璠所谓“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始,杜确说参诗“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本集序),徐献忠说他“体裁峻整,语多造奇”(《唐音癸签》卷五引),主要也是“奇”与“峻峭”之意。明人高棅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寺庙作为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其数量亦随着佛教的发展日益庞大。由于当时的寺庙藏书丰赡、经济发达、环境清幽加之诗人游览等日常活动的需要,大量诗人寄宿其问。寺庙优越的文化、经济等氛围激发了诗人的诗歌创作,唐代诗人寺庙寄宿诗的主要题材有写景类、佛理类、怀思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有些介绍大观楼长联的文章认为“玉斧”是“一种小巧的文具”,“系文房玩物”、“文房古玩”或“头上饰物”。这几种解释是否恰当,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关于“玉斧”,在史书上屡有所见。后晋时,王建立在天福五年(九四○)去朝见石敬瑭时,石敬瑭曾“赐以玉斧、蜀马”。又“洪武三年(一三七○)元嗣君(妥懽睦儿)北走,获……宋、元玉玺、金宝十五,玉册二,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这些物件,都是古代封建帝王的“传国之宝”,而“玉斧”竟然能与玉玺、玉册、大圭和镇圭等同列,  相似文献   

17.
《二娘子家书》,是安徽歙县许承尧自其宦陇 时所得敦煌写经裱背纸中剥离揭出者。1951年,安徽省博物馆自许承尧家征集收藏。该卷向 被断为唐代写本、妇女手迹。本文则考定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六月二十一日写本,并揭 示其价值意义,兼对所谓“妇女手迹”提出否定看法,认为当是敦煌文士代书者。  相似文献   

18.
李莹 《现代语文》2009,(6):29-31
唐代的“长干”诗内容上包括商人的婚恋故事和赠别。在艺术上多口语化,具有浓厚的俚俗色彩,采用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手法。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多以组诗形式出现。唐代“长干”诗的出现,反映了乐府诗在唐代的发展,是市民文学萌芽的代表,“长干”也成为吟咏南京的主要意象。在文化层面上,唐代“长千”诗是长干里一代商业繁荣、文化名人活动频繁、佛教繁荣的反映,有着重要的史诗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衙兵”一词起于唐代,有“唐代天子的禁卫兵”和“唐代、五代节度使卫兵”两种含义。“衙”字从“牙兵”之“牙”讹变而来,史书中不乏“衙兵”与“牙兵”同义出现的情况。然而,因“衙”在唐代有“天子所居之处”义,所以“南北衙兵”是指守卫皇宫的禁卫军。而“牙兵”则专指唐末至五代时期节度使的卫兵。一说称“衙兵”就是“牙兵”,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20.
唐代佛教兴盛.大量寺庙因此兴建有山就有庙,有庙必有钟,许多诗人陶醉在山水之间.忘情于寺庙之内.于是描写“钟声”的诗歌也就大量出现.形成了一类“咏钟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