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循环日记是提升学生习作品质的重要抓手,教师应遵循努力打造外部的习作"力量"来影响习作者内部的习作动力的原则。包括营造有成就感的氛围,"可靠"的循环日记的制度;发现和张扬循环日记的创造性做法;坚持循环日记的全面性,关注循环日记中的"两极"现象,力争实现学生循环日记有计划、有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循环日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提高更大群体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借用此手段鼓励学生进行习作分享,并引导学生将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结合其个性化想象,使习作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起到了有效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所谓循环日记,就是让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轮流在同一个日记本里面写生活日记。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将学生按学习认知状况或组别属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本日记本,从周一开始由小组成员轮流撰写日记。  相似文献   

3.
循环日记,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小组成员之间轮流习作,互相批改,互相学习,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批阅和评价,从而提高全班同学习作水平的一种习作方式。循环日记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四个必不可少的策略:循环形式促合作;日记内容巧引导;评价方式重多元;激励方式靠群体。循环日记,是一种特殊的习作方式,它使一个小组、一个班级成为一个习作的共同体,使读、写、评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习作接力跑”相似于传统意义上的“流动日记”。学期初,笔者在班内分小组实行了“习作接力跑”,即让学生在组内一天天循环着传写自己想写的习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握”好这个“接力棒”,“跑”出兴趣与质量,我积极尝试使用多种手段作为“接力跑”的有力助推器,力图为学生的习作指导引进“活水”。  相似文献   

5.
日记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抓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个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少有学生喜爱写日记,大多数学生怕写日记,把写日记当成了负担.因此,学生日复一日地应付日记,越写越没有兴趣,甚至越写越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充分发挥日记教学的优势,构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扩大与学生个体的心灵交流;消除日记的种种束缚,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改变日记批改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充分赏识学生的优点,及时展示、表扬和鼓励.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由害怕日记,变成了享受日记,培养了兴趣和习惯,质量也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素有"半壁江山"之称,也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表达和交流,应当是一种快意的宣泄。但农村中学的语文作文现状是离"自由"和"愉悦"很远,有的甚至是学生的"苦作"和"硬作"。如何让学生作文真正改变"苦作"和"硬作"的不自然状态,变"习作"为"喜作"呢?我和同年级的陈宝羡老师进行了微课题研究"小组循环日记",旨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习作,使学生感到习作  相似文献   

7.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渠道。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敢写、想写,乐写;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知道习作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消除习作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读、评、议中修改作文,不断提升习作水平,享受创造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日记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抓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个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少有学生喜爱写日记,大多数学生怕写日记,把写日记当成了负担。因此,学生日复一日地应付日记,越写越没有兴趣,甚至越写越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充分发挥日记教学的优势,构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扩大与学生个体的心灵交流;消除日记的种种束缚,  相似文献   

9.
<正>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兴趣。在习作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了习作的精彩,轻松步入习作的大门。一、接力日记,捕捉精彩三年级上学期,我在班级开展了"接力日记"活动。具体做法是:六个  相似文献   

10.
循环日记是学生全员参与,将分组循环、相互阅读、多元评价相融合的一种习作教学模式。循环日记紧扣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循环日记也增加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习作的多元评价环节,是一种较为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循环日记是学生全员参与,将分组循环、相互阅读、多元评价相融合的一种习作教学模式。循环日记紧扣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循环日记也增加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习作的多元评价环节,是一种较为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循环日记",就是借用日记接力的形式来写日记。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循环日记",让学生们品尝到了写作的快乐、合作的热情,更提高了写作水平,是一箭多雕的活动形式。我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写作基础分成大体均衡的六组,每组的五六个同学就是一个齐心协力的共同体、竞争体,组与组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一小组的日记写得最有新意,最吸引人。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还让每一组的学生分别给自己小组取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字:"雏鹰展翅组""神奇宝贝组""童话大王组"……每个名字都充满童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心里就忐忑不安,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怎样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我受微博启发,创设了"微文日记",并对其进行新颖包装,不断变换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微文日记"成了起步习作的"助跑器"。一、新颖包装激兴趣,写评互动促生长1.尝试九宫格日记,降低难度促上手一开始尝试写日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并喜欢上日记,我引入了"九宫格日记"的写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小学高年级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更乐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于是,我动员学生写"轮流日记",就是一个日记本由几个孩子轮流来写,就像几个朋友书面交流,可以叙述故事,宣泄情绪;也可以海阔天空,高谈阔论;还可以说一说朋友之间才可以说的悄悄话……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1.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一周为一轮,轮流写日记,形  相似文献   

15.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为了让学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写作基础,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我决定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我想只有平时注重“量”的积累,有一天才会有“质”的飞跃。可是,当我有一天,在浏览学生的日记发现“我讨厌语文老师布置的每天写一篇日记的作业”时,我惊呆了,原来我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经过反思和与学生交心,我恍然大悟:原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才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我“悬崖勒马”,及时改变了自己的不受欢迎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由此可见,让学生在习作的起始阶段就愿写、乐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半年来,我从以下四点入手对学生进行日记指导,收获颇丰。一、自由表达学生进入二年级,我就给学生布置了每周写两篇日记的作业,但交上的日记,我看过之后,很少给学生修改句子或添加内容。不是我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要想学生能有话可写,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产生写作欲望,才会写好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让生活为习作"源泉";让日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敞开心扉,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通过教学和生活体验喜欢上写作.  相似文献   

18.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日记的素材,以求通过丰富学生日记素材,让学生爱上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一、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进行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我注重让学生"迁移"运用已储存在头脑中的语言形式,从而建构学生自己的习作语言。在上苏教版三年级的《石榴》一课的时候,在学完"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  相似文献   

19.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习作常规,通过"接龙日记"的方式打开学生习作兴趣的新视窗,引导学生喜欢用笔说话,让学生觉得习作是简单的、习作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学生听”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习作的评价渠道,增进生生之间的习作信息交流,达到以评促学、评学互长的目的;改进评价模式,加强习作评价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使习作评价主动化、游戏化,让学生愿写、想写、期待写,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