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古代风水术以其历史之悠久,参与者之普遍,文物古迹典籍之浩瀚,服务领域及学科领域之广阔,以及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的贡献,而令世人震惊,命名其为"广义风水论"当之无愧."广义风水论"是通过气、水与岩土的关系及其在岩土中运移之规律和产生的万千地象来服务于人民的学问,它溶天地生人知识于一炉,既考察人类生活环境系统,又联系民族文化积淀,是整体有机自然观在应用地学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村寨的选址布局:风水观中的环境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传统村寨的选址布局长期以来是受传统风水观支配的。风水观是中国人在长期适应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包涵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选择,规划和布局的思想,其目的是追求理想的生存环境。理想的生存环境必须“藏风”、“得水”、“乘生气”。风水思想的产生受到了中国古代“生气论”哲学的影响,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个气”,“万物皆成于气”,风水穴位所在乃地中生气旺盛之处,而生气的特点是“乘风则散,界水则  相似文献   

3.
论体文是我国古代散文之大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文体特征表现为:内容要“研精一理”,论证要“锋颖精密”,语言要“理辞相谐”,表达要“情理相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绘画重“神”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苏轼的文人画形神论开其端,汤壁的“写意”说和倪瓒的“逸气”和“逸笔”说发展之,石涛的“神遇迹化”论和“不似之似似之”论为其巅峰。  相似文献   

5.
章以“气”为例,阐释了古代论中“气”的现代转换,提出了从三个方面加快古论的现代转换之步伐,使之最大限度地为现当代论服务,研究开发古代论;寻找古代论的现实生产生长点,在发掘古代论价值的基础上创造出当代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德”是一个贯通天人,涵盖哲学本体论、伦理观和社会政治理论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复杂观念。黄宗羲是17世纪中国早期思想启蒙道路的探索者,他把“一本万殊”的哲学思维理路运用于其对“德”观念的探讨中,建立了包含哲学本体论之德、道德修养论之德到政治之德等不同层面的德论。其德论在继承传统中进行理论突破和思想启蒙,体现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哲理诗这个名号本是舶来品,原指希腊诗之一种.本文所指的“哲理诗”是使用了它的广义,即凡是体现了对宇宙人生常理之领悟和洞见,“能给人以智慧启迪与教诲的诗歌,都可称为哲理诗.”(1)关于中国古代哲理诗之形态及演变,有今人陈文忠,《论古代哲理诗的智慧形态》(2)一文已条分缕细,此处不必赘言.本文仅就其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源流关系等问题尝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艺境界论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与现代在20世纪中国有着持续百年的长期冲突,20世纪文艺境界论集中体现了这一文化冲突,可以作为反思百年文化冲突的切入点。“治心以有内心”是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传统的“传统性”,它所体现的是“以心体天地之心”、“赞天地之化育”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的价值取向截然相反,西方现代性在线性时间观主导下,凭借科学技术力量控制自然而打破了自然节奏;同时,资本逻辑成为整个生活的支配性逻辑,其力量渗透到世界各地区。面对现代性的强大冲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艺境界论传统发生了现代裂变,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经历了一个“蜕变”、“断裂”与“复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水,古称堪舆。堪谓之天道,舆谓之地道,堪舆即天地之道。它起源于古老的相地术,是中国古代一种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念的选择阴阳宅环境以求吉避凶的学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已经根植于中国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处,凝结为广大民众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讲究风水宜忌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日常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它的平面规划既有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继承,又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礼”、“天人合一”、“风水”、“阴阳”等渗透在规划思想之中,故蕴含在建筑规划中的文化意义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论:古今歧义,审美贯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在今天就是文学论、文章论的意思。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论作如此理解,就有削足适履之嫌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不仅仅是文学论、文章论,而是包括文学论、文章论在内的审美论、形式论或文化论,其涵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文”这个古老范畴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要有真正的了解,要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才能说得清楚。 一、“文”比“文学”、“文章”古老而涵义宽泛 “文”是中国古代使用很普遍的一个审美范畴,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韵”最主要的特征是一种富含音乐精神的生命舞动。虽然“气”的生命论哲学涵义赋予“韵”以形而上的意义,但这一范畴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美学实践。在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的发展中,“韵”的生命特质得以突显,并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黄惟勇 《教学月刊》2004,(12):16-18
灵感为何物?在我国的古代论中常以“灵光”“灵犀”“比兴”“兴寄”“幻真”“隐显”“会意”“神思”“感兴”“豁达”“灵气”“粹灵”“妙灵”“妙语”“妙悟”“顿悟”等词语加以描述。庄子论“神遇”,陆机论“应感之气”,刘勰论“神思”,汤显祖论“自然灵气”,凡此种种,都表明中国古代哲人对灵感这种精神现象一直都在猜测、描述和探求着。《辞海》定义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研究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这个课题时,将“中国”一词的涵义作一番考察,是很有必要的。第一,“中国”是一个地域概念。作为地域概念的“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国”是指中原区域,主要是华夏族的聚居之地,不包括边境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广义的“中国”是以中原为中心,远及“四夷”聚居之地,也就是有的同志所说的“大中国”。从广义的“中国”地域范围来考察,我国历史上的各民族早就共同生活于“大中国”之中,它们都是“大中国”内的成员.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陈广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一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他的文艺论述,坚持“两个结合”,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和文艺实践的现实需要,广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批判性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文艺经国”论,站在民族大业、国家治理的高度,强调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创造性地转换了中国古代的“文以载道”论,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应载爱国主义之道,追求真善美的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的独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创新性化用了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论,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邦本统一观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人民文艺观;综合性地融汇了中国古代的“文艺创新”论,认为文艺的生命在于创新,文艺创新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文艺创新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中国文学“危机论”是由于没有领域意识。通俗文学的崛起乃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回归,且在90年代呈现出新的气象。但正确引导是通俗文学繁荣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