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不仅开阔孩子的眼界,也开阔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大自然更有其丰富的哲理,有知识,有启迪,大自然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滴水,大自然给了我生命,我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无比。  相似文献   

3.
《七色花》皆为千字关文,文章短小精致,别有一番韵味。其中大多数篇幅都与美丽的大自然有关。大自然是人类永恒讴歌的对象,它在人们意识之中的地位,几乎是与文明发达的程度呈正比例关系的。毫无疑问,作者刘第红所抒写的大自然是非常局部的,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哀鸣     
5月14日 星期日 大自然是动物们最亲密的家人,可如今大自然被人类破坏,动物们变成了孤儿。没有大自然的照顾,动物们到处流浪,正处在灭绝的噩梦中,它们伤心地哀鸣着。  相似文献   

5.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带着我的学生们再一次走进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而且还为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自然奥秘。  相似文献   

6.
花之歌     
《阅读与鉴赏》2003,(4):1-1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是造物主。它造就了雄伟的山川河流,造就了枝繁叶茂的树木和万紫千红的花草,同时造就了人类,并给予人类无限的智慧。因而,从卢梭让儿童“回归大自然”的尝试到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不少教育哲人都是在探寻着大自然的“教化”伟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做得最为突出。他的《论智育》一书,从多层面多角度论述了儿童智力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贯串着利用自然开发儿童智力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儿童智慧的永恒的源泉。”在他看来,“大自然”,这是一个无穷的概念,是没有智慧极限的地方,是儿童充分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作文大王》2010,(11):22-23
阿木老权:小朋友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多变的。在大自然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呢?你又是在哪儿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敬畏大自然”,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敬仰和害怕自然,要害在于“畏”,也就是怕。这种心态和原始人的泛灵论、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说一脉相承。都是把大自然当成有意识、有人格的神灵。担心冒犯了它就会遭到报复。汪永晨虽然说“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但又说“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仍然还是把大自然当成神灵一样的存在,而作者本人,俨然大自然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发挥农村自然优势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李孝经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是自然课教学的大课堂,是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极好场地。农村的山川、田野、虫、鱼、鸟、兽无一不是自然课教学的活教材。上好自然课,必须让学生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投身到大自然...  相似文献   

11.
郁霞 《贵州教育》2014,(5):18-20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地描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三味书屋是禁锢孩子的牢笼,而百草园是孩子的乐园,道出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大自然给予孩子的快乐。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的文字》是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编排在语文第四册的第二单元。初中语文第四册的教学重点是: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做比较、分类别、画图表等。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和生活的智慧。文章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了许多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实例,让学生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中的学问和奥妙,以此来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解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听雨的乐趣     
春华秋实、夏雨冬雪、和风旭日、闪电雷鸣……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这些自然现象中,我最喜欢雨,尤其爱听雨的声音,因为它是大自然的精华,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精灵。  相似文献   

14.
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悄然遍布在大自然这个家庭的每个角落,它们与动物、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湿得生机勃勃,他们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神奇的,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关注自然,关注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崭新的命题,是我们人类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被破坏将使人受到惩罚等等,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增强自觉保护和美化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由此向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何淑玲 《甘肃教育》2007,(9S):60-60
1.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 大自然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各种生物的奥妙,激发学生兴趣。比如,笔者在给初一学生上第一次生物课时就将学生带到野外去.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生物,并将其归类。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镜子     
要想了解大自然,就要和人类十分亲近,那时大自然将成为一面镜子,因为人类的心灵里包含着整个大自然。大自然———这就是为全人类的经济提供的材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真理之路的镜子。只要好好思索一下自己的道路,然后根据自己切身的体会去看大自然,那么必然会在那儿看到你个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看起来这似乎是那么简单———两滴雨点在电线上互相追逐,一滴雨珠耽搁了一下,另一滴赶上了它,于是两滴水合为一滴,一起落到了地下。这么简单。但如果想想自己,想想人们在孤独中,彼此尚未相遇,尚未汇合在一起时心中的感受,带着这…  相似文献   

19.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所以也许有人认为大自然就完全是一种随意。 但其实并非如此。大自然是严谨的,有着它严格的运行准则和规律。即使最常见的车前草,它的叶子也排列得规整有序。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镜子     
要想了解大自然,就要和人类十分亲近一那时大自然将成为一面镜子,因为人类的心灵里包含着整个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