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的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安排了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好地熟悉课文,掌握词句,以培养良好的语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领略语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精神美。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呢?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活动,听朗读和学生自己朗读。朗读录音或教师的朗读是朗读者自己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的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好的朗读可以把作者的所见所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从情感上与作者发生共鸣。学生的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教师以课文为凭借,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朗读教学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就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文字上来,而对于语言文字的体味,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专注而放声的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和内含美,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点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生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脉搏,感受文意、文情和文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情感自然而然地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巧妙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悟文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读之中,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写美景的文章我们可以配乐朗读,如教学《草原》这一课的第一段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琵琶曲,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正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让学生在这轻柔、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读,不但把握了作者情感,还提高了朗读水平,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古代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可以表现出诗歌的这些特点。学生在朗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再现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体味诗人的情感。朗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染自己和听众,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朗读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倩 《考试周刊》2013,(44):22-22
<正>好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对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朗读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简单设想。一、制订朗读教学的可行性计划什么样的文章要进行文章朗读,什么样的文章不必朗读,怎样朗读,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必须有清晰的计划。一般而言,诗词、散文宜多朗读,既有助于学生领会其精妙之处,又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在专注而放声的朗读中,学生能感到文章的语言之美、内含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韵律之美,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情思得到升华,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文章中蕴涵着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需要读者仔细品味。文章中的"美"蕴涵在语言文字背后,读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对必要的字、词、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进而体会文章中的"美"。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可见,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美",朗读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朗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是通过读者朗读,重塑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过程。教师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最高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的重要手段。好的朗读能给听众以强烈的听觉感染,与听众产生共鸣。然而,学生要能达到自觉的有感情的朗读,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扎实有序的训练。那情感朗读有哪些策略呢?一、借助表演,进行角色体验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成为文中的一个角色,让学生的情感与文中角色的情感相融沟通,产生共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在有感情的朗读声中,更能赋予文章活的灵魂。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可以使儿童真切地感受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将书面语言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即是朗读,将书面语言进行巧妙的渲染和酝酿后表达出来将会对文章情感起到推动作用,也会从很大程度上增加文章的美感,让文章具有更强烈的艺术韵味,从而极具独特感染力,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在现今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表现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让朗读教学在...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所有读书方法中的最主要一项,可以起到培养语感、感受情感的作用,如果我们明确朗读的目标,并以情感为维系纽带,带领学生走完朗读教学全程,那么学生将会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一、将朗读目标安置于教学活动之先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经说:非朗读则难以体味文章的音乐之美、铿锵之美,也难  相似文献   

14.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在放声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大脑排除杂念和外界的干扰,使之潜心于文章感情和艺术魅力的形象领会之中,从而较陕地抓住文章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并感受文章的美,并逐渐将其内化。本文就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吴旭 《成才之路》2010,(32):13-13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开拓思维,激发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把文章情和师生情合二为一,产生情感的共鸣,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把知识和情感统一起来。那么,怎样朗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 一是范读。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还可让学生学习运用老师或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声像资料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可以视其人,观其景,闻其声,悟其情,直接观察声像资料的场景氛围、人物举动,领略声像资料朗读者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感情基调;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丰富的情感想象,使学生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文因美存,有文学就有美学.在具体的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从多方面人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美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自己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