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来语与日本社会的进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语外来语主要指输入日本的印欧语系语言。日语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是日本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结果,是西方国家先进文化、艺术、科技、生活方式源源不断流入日本的明证,它潜移默化地改善了日本文化质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浅谈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3.
日本风景书写是深入认识创造社作家身份观念的全新窗口。一方面,创造社作家赋予了日本风景强烈的政治涵义,通过对日本风景的鄙弃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怨愤情绪,弥救饱受戕害的国族身份;另一方面,创造社作家也在日本风景背后发现了优异的日本文化精神,因而日本风景变得优美迷人,此时的日本风景书写则指向了对日本文化精神的颂扬,以及对自我家国的审视批判。文化风景与政治风景是创造社作家笔下的两副日本风景面孔,它们分别与作家主体的文化自我与政治自我紧密相关。两副风景的交缠,使得创造社作家陷入了双重自我的纠葛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四世同堂》这部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透视性地对本民族进行文化批判的作品中,老舍对日本文化和日本的国民性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向世人展示出三大类型的日本形象:一是战争中的日本军人群像,二是意识形态中的日本民众形象,三是乌托邦型的日本老太婆形象。老舍对于文化批判与国民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以及对他者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敏锐洞察力,使得他笔下的日本形象具有超越时代与文学意义本身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不仅拉开了日本现代化序幕,也引发了日本的翻译热潮。《日本翻译论——选集与解说》(日本の翻訳論アンソロジーと解題)以明治到昭和初期为时间主线介绍日本翻译,是日本翻译研究者的必读文集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文化史上,飞鸟奈良时期是日本全面摄入中国文化的高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的六朝佛教美术与盛唐文化移植到了日本。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的造型艺术与审美意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飞鸟白凤佛教美术散发着六朝余韵,天平美术确立为日本的"古典美",奈良文学模仿中国文学的形式。日本文化与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发展落差,这是当时日本的基本国情。因此,依托中国风土的中国审美精神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并改变日本民族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是当今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然而,日本何以在战争的废墟上,克服地域小、资源少的不足,雄居世界东方?这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尚是个谜。《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以下简称《战后日本教育》)一书,为我们寻找到了谜底:教育是立国之本。从明治维新起,日本就把教育作为“立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向'所有日本武装部队要求的,并不是向日本国家要求的','保留天皇制的国体是日本向盟国投降的条件'"为由的"日本有条件投降"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盟国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制的实质是一种诱降政策,与日本保留天皇制的投降条件有本质的不同。战后日本能够保留天皇制,是战后国际政治的客观形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王艳梅 《文教资料》2009,(30):73-75
国内学界普遍认为,日本文化是非理性、重实用的文化,更有把日本文化归为实用主义文化的观点。这类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日本本土的非理性神道。本文在对这一普遍认可的理论学说作更深入的探讨的同时,进一步探究了日本本土神道与日本文化特质的关系,并阐释了神道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主要通过军部势力发展、壮大,最终掌握了国家政权,完成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极其反动的政治“变革”。虽然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在形式上与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本质上却不是同一事物,正确区分日本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政治现象与日本传统的军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把握二十世纪日本法西斯反动政治本质的需要,同时也是有力地批判当今日本国内诸多否认二战罪行现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但是近现代以来,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教育上日本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跻身世界前列,这与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是分不开。本文阐述了民族性的概念以及日本民族性的特点,介绍了日本近现代以来教育的三次改革,分析了民族性在日本的教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干宇 《西藏教育》2010,(9):50-51
日本是个南北长达上千公里,东西则较为狭窄的岛国。本州、四国、九国、北海岛四个大岛屿连同数以千计的小岛构成了日本国。日本的西边是日本海,靠日本海的一般叫西日本,隔海与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相望;日本的东边是浩瀚的太平洋,太平洋的那边是美国和加拿大。我在这个岛国呆了十八天,过去的很多有关教育的想法与思维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国家,但日本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日本社会有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使用习惯。文章归纳、分析了日语敬语、寒暄语等的运用与日本社会的内在联系,从日语语言运用的角度探讨了日本社会制度、文化生活、人们思想观念等问题,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了解日本和日语的学习窗口。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懂得"日本文化且偏爱日本文化。这一方面表现出日本文化与周作人性格心性的深度契合,同时,日本文化对周作人来说具有更深层的意义:一是日本本土文化对周作人的吸引力;二是周作人在日本文化中看到了古老中国文化的延续;三是周作人在日本文化中看到了一种希腊精神,为其建构"全生活"的理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教育在各历史时期,既受本国社会文化的制约,同时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纵观日本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日本教育同日本其它文化一样,是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吸收外来文化的产物,同时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日本学习、吸收、推广外来文化。可以说,日本教育的发展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是同步的,这就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教育发展轨迹和文化教育特征。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主义文学是近代日本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其流派的形成标志着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真正开始。发现人和解放人性成为该流派写作的第一要义。著名的日本现代文艺评论家柄谷行人从“风景之发现”视角阐述了日本近代文学的确立过程,强调了人和人性与客观对象相结合;这与20世纪初发现与崇尚人性的自然主义如出一辙。“风景之发现”视角将人和人性与自然主义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作家确立了自然主义文学,开创了日本近代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时期流传甚广的一份图像媒体,集中刊载了不少日本图像。这些图像主要描绘了中日战事、日本社会与日本奇闻三大内容,向受众展现了日人风流、文明西化与战时“倭寇”的多面形象。这些图像既有对日本实况的真实图绘,也夹杂有国人的异域想象;但都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日本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国人的日本印象。  相似文献   

18.
也谈日本投降的条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还是“无条件投降”进行了分析。以大量史实批驳了日本“有条件投降”的观点。指出,在保留天皇制问题上,盟国与日本的出发点根本不同。日本能够保留天皇制,是战后国际政治的客观形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排斥与敬意     
<正>我内心里,不晓得是不是受日本侵华历史的影响,对日本总是怀着些说不出的不舒服。只要对方说他是日本人,我总是打心眼里感到有些排斥。直到昨天和一位留学日本的女医生聊天,我突然对日本充满了敬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艺术奇葩,题材多取自民众的生活习惯与日常景象,每幅皆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鲜活、生动地描绘了江户时期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也反映了当时的日本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