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人情味十足的孔子世人心目中有两个孔子:一个被人神话了,另一个很"世俗",人情味十足。一天,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了,孔子站在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告诉子贡:"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然而自腰以下还不到禹的三寸。憔悴颓废的样子,好像一条有丧事人家的小狗。"子贡把话如实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道:"外形上的描写,微不足道。然而  相似文献   

2.
汉朝刘向的《说苑》里记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 "现在的臣子,谁能算得上贤?"孔子说: "以前齐国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子贡又问: "难道现在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不是吗?"孔子说: "荐贤者方为贤。我听说鲍叔牙举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但没有听说他们推举了什么人?" 管仲为春秋时期的齐相,他辅佐桓公大事兴革,以"尊王攘夷"之策,使桓公"九会诸  相似文献   

3.
进贤为贤     
子贡问孔子:“现在的臣子,谁能算得上贤能呢?”孔子说:“以前,齐国有个鲍叔,郑国有个子皮,都是贤能之士。”子贡说:“难道齐国没有管仲,郑国没有子产吗?”孔子说:“能够发现并推荐人才的人,才称得上贤能。我听说鲍叔推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却没有听说管仲、子产推荐了什么人。”  相似文献   

4.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私人设  相似文献   

5.
捕蝉者说一天 ,孔子带着他的学生走进一片茂密荫郁的树林歇凉。正逢一位弯腰驼背的老汉站在树下 ,用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 ,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容易。于是 ,孔子问老汉 :“你捉蝉这般巧妙 ,其中有规律吗 ?”老汉回答 :“当然有。蝉很机灵 ,一有风吹草动 ,它就逃了。因此 ,首先要练得手拿竹竿不晃动。放两颗弹丸在竹竿顶端不掉 ,捉蝉就有了一定把握 ;放三颗弹丸不掉 ,捉十只才会逃走一只 ;放五颗弹丸不掉 ,捉蝉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光这样还不够 ,还要善于隐蔽自己。我站在树下 ,就像半截树桩 ,伸出手臂 ,就像枯木朽枝。”老汉…  相似文献   

6.
孔子到郑国,有一天和门徒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东城门。郑人对他的门徒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累累然若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们看他的态度多有趣。封建礼教,师道尊严,然而学生敢据实告之。  相似文献   

7.
名句煅烧炉     
轨道很长很长但我知道总会有尽头一个个站掠过像一个个过客转身就已经消失我们想到的站已经到了旅程方刚刚开始(亮点:哲理。人生就是一班单向行驶的列车,而人就是坐在车上的旅客,在漫长的旅途中,身边的人一个个的下车了,自己的目的地已经到了,如果真的有像佛家说的轮回的话,这  相似文献   

8.
沈跃春 《科技文萃》2004,(3):105-106
一个无法付诸实施的悖论 据<吕氏春秋·离谓>篇记载,在我国先秦时代曾流传着一个"两可"的故事:郑国夏季炎热多雨,境内常常洪水泛滥.在一次洪水中,有一位郑国的富人淹死了.有人捞得死者的尸体.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是站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山,就像孔子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灵一样,鲁迅对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好之也好,憎之也罢,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事实。中国现代作家中还没有谁像鲁迅那样备受辱骂、备受尊崇与备受争议。时下中学校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  相似文献   

10.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鞋,走前给自己的脚量了一个尺码。  相似文献   

11.
有文有武     
<正>小故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随孔子一起去参观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礼。参观完后,孔子问子贡:"你觉得快乐吗?"子贡答道:"一国的人都高兴得像发了狂似的,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快乐的。"孔子微笑着说:"辛辛苦苦工作百来天,用一天来尽情欢乐,这是君主的恩泽呢,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每天紧张劳作却  相似文献   

12.
<正>"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496年的一天,焦急的子贡在四下询问走失的老师孔丘.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  相似文献   

14.
弦高犒师     
春秋时,郑国有个牛贩子弦高赶着一群牛到洛阳去做生意。走到半路上,弦高获悉了秦国已经发兵准备偷袭郑国的消息,不禁大吃一惊。他连夜叫人赶快回去报告,同时想方设法拯救郑国。秦军行动诡秘,悄悄地朝滑国进军,眼看快要到郑国边境了。秦军大  相似文献   

15.
"居安思危"一直是中国人常用来告诫执政者的一个词,它出自《左传》.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连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相似文献   

16.
1.牛贩子拯救了一个国家 秦始皇的祖先秦穆公那会儿,就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有一天,机会来了。他们安插在郑国的卧底送来一个绝密的情报,大意是他已经取得了郑国国君的信任,负责守卫郑国的北城门,如果秦国来个突然袭击,里应外合。就可以一举拿下郑国。  相似文献   

17.
后生可畏     
《家教世界》2008,(1):9-9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2006,(21)
面对孔子,我们常常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就像阳光一样照射到人们的心头。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精妙的做人之道,尤其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19.
认识你自己     
《高中生》2006,(21)
面对孔子,我们常常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就像阳光一样照射到人们的心头。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精妙的做人之道,尤其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6,(21)
面对孔子,我们常常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就像阳光一样照射到人们的心头。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精妙的做人之道,尤其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