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名科学家在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当时它的长度相当于手表的直径。现在,贝尔实验室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单个分子制成了晶体管,它的大小只有针尖的1000万分之一。科学家们预计,作为当代计算机基础构件的硅晶体管的体积在本世纪20年代将无法再缩小。有机纳米晶体管将使计  相似文献   

2.
刘北辰 《科学中国》2005,(10):19-19
贝尔实验室建立七十多年来,几乎一直是美国首屈一指的企业研发机构,它曾经研制出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和第一颗通讯卫星,发明了有声电影,创立了射电天文学并为“大爆炸”宇宙创生学说提供了重要依据。原先有人担心贝尔实验室在失去其母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提供的巨大财源后,可能会沦落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业研究与发展机构。然而,在今天目睹新泽西州北部贝尔实验室的总部生机盎然的景象,打消了人们这种疑虑。  相似文献   

3.
塑料具有导电特性,正是这一发现促成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和艾伦马克迪尔米德以及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分享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而塑料在特定低温状态下也具有超导特性,则属于历年已经“产出”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朗讯科技公司所属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报告的一项最新发现。 包括一名华裔科学家在内的贝尔实验室3人研究小组在3月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权威科学周刊《自然》杂志上报道说,塑料超导特性的获得,是在大约摄氏零下270.8度。  相似文献   

4.
科技博览     
科学家研制塑料超导体 塑料具有导电特性,正是这一发现促成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和艾伦·马克迪尔米德以及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分享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而塑料在特定低温状态下也具有超导特性,则属于历年已经“产出”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朗讯科技公司所属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报告的一项最新发现。 包括一名华裔科学家在内的贝尔实验室3人研究小组在3月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权威科学周刊《自然》杂志上报道说,塑料超导特性的获得,是在大约摄氏零下270.8度。 超导状态即不对电流具有阻碍作用、或对电能造成消耗的“…  相似文献   

5.
王守觉院士一直从事信息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他早年研究解决了“两弹一星”所需计算机的基础器件:1958年研制成中国首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使频率由2兆赫提高到200兆赫,解决了高速晶体管化计算机的需要。1963年在我国首先研制成硅平面工艺和平面器件,保证了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109丙机的研制成功。并研制成国内最早的4种固体组件,为专用微机创造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日本富士复印机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利用DNA研制成功半导体晶体管,大小只有目前最先进的硅晶体管的1/10。这一成功使计算机微型化革命迈出重要一步。富士复印机公司的研发人员从鲑鱼的精子中取出DNA,然后把链状DNA分子展平,在其两端和中央各安上极细的电极,进行了通过信号电流的实验。观察发现,只要改变中央电极的电压,经过DNA的电流就会接通或断开,完全是一个典型的晶体管。研发人员说,这种DNA半导体晶体管两端间的幅宽仅相当于头发丝的万分之一,且还可进一步缩小到几个纳米的程度。研发人员表示,用现有的微细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26-26
记者从日本电气公司(NEC)了解到,该公司硅系统研究所若林整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只有5纳米大小的晶体管,若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制造中,现在每秒运算6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可缩小到只有台式电脑大小。在今天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电子元器件会议上,研究小组公布了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8.
《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小组成功地研制成一台复杂的有点类似升降机的分子机器,其大小只有2.5×3.5纳米。 纳米"升降机"由两个有机分子组成,其中一个分子起平台作用,另一个分子起升降机井作用。同时作为平台的分子与用作支架的3个富含氧的圆环连接。升降  相似文献   

9.
1925年1月1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和西方电气公司工程研究开发部合并,成立了贝尔实验室。目前,贝尔实验室是朗讯科技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在全球拥有1.6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敬仰和向往的地方。贝尔实验室前后有11位科学家获得了6个诺贝尔物理奖,一共推出了2.8万多项专利,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推出4项专利。  相似文献   

10.
《科技广场》2002,(2):16
《科技日报》最近评选出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以媒体报道的时间先后排序)。 一、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秋田纯等人发现二硼化镁可在零下234摄氏度成为超导体,高于此前金属间化合物最高的超导转变温度。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将三氯甲烷和三溴甲烷掺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导临界温度由零下221摄氏度提高到零下156摄氏度。 二、科学家在纳米技术领域又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其中包括纳米导线、以碳纳米管和纳米导线为基础的逻辑电路以及只使用一个“分子晶体管”的计算电路。科学家认为,分子水平电路的出现为开发极…  相似文献   

11.
用电子束生产集成度更高的芯片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以劳埃德·哈里奥林为首的一个科研小组用电子束制造出仅0.08微米宽(约250个硅原子大)的电子原件。在这以前的半导体芯片中的元件一般是0.35微米宽,这是因为电子束的波长是比现在集成电路芯片中用的紫外线波长短得多,紫外线的波长是365纳米,而电子束的波长仅几皮米,只是紫外线波长的100万分之一,因此可以在硅片上“光刻”出更细小的电子元件。美科学家研究冷却芯片新方法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冷却芯片新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使芯片的运行速度提高1.5倍。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研究硅半导体材料时,惊异地发现:当在硅中掺入一定的微量杂质后,经太阳光照射,能产生电流。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不会想到,他们在实验室里的这一发现,在半个世纪后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至今,晶体硅(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带硅)仍然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  相似文献   

13.
十年内手机会闻、能看、可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实验室负责纳米技术研究的一位副总裁在接受CNN采访时称,在未来十年内手机电话将具有与人类感官功能相似的嗅觉、视觉及听觉。科学家列出的时间表为:在未来一到两年中,手机将安装上直径只有头发丝两倍的微型麦克风,这将大大增加手机“听力”的敏感度,不仅能听见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还能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07,(12S):16-16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MIC-1”的分子能影响大脑内负责食欲控制的“开关”。这一发现将有望用于改善癌症患者体重骤降的情况或用于治疗肥胖症。一般晚期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出现体重骤降现象,而这会使病情加速恶化。科学家发现,很多常见类型癌症患者的体内都会大量产生“MIC-1”分子,这种分子会使大脑中的一种被称为“食欲开关”的受体“切断”食欲。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抗体,  相似文献   

15.
美国IBM公司近日宣布,他们首次成功利用“绝缘体上硅”技术设计出硅锗双极晶体管,其速度达到现有硅锗双极晶体管的4倍,能耗比后者降低80%,有望用于制造下一代高性能移动电话等设备。 “绝缘体上硅”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在晶体管的硅薄层和硅衬底之间使用超薄绝缘氧化层,能够减少电流干扰、降低能耗,显著提高晶体管性能。目前,该技术主要用来制造高性能的互补金属  相似文献   

16.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制成了一种高效低耗的氮化镓晶体管,有望在短期内取代硅晶体管,成为电力应用中的“半导体之王”。相关的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应用物理快报》上。  相似文献   

17.
传真海外     
<正>碳纳米管晶体管迈出商用关键一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日前在碳纳米管晶体管制造技术上获得突破。由他们开发的新型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成功突破了纯度和阵列控制两大难题,在开关速度上获得了比普通硅晶体管快1000倍、比此前最快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快100倍的成绩,这意味着碳纳米管晶体管向正式商用  相似文献   

18.
刘瑾 《科学中国》2005,(10):17-17
作为制造分子回路的一个中间步骤,研究者们希望能够控制通过单个有机分子的电荷流动,然后再把它们变成电路结点。但是紧挨着分子相对巨大的电极把事情复杂化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在硅电极上留一个“悬挂链”(即未成对电子)也许是精确控制相邻分子电荷流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分子物理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前所长钱人元先生于2003年12月6日因患胰腺癌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6岁。钱人元先生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是我国高分子物理、有机固体的奠基人之一。从1956年起,钱先生就一直在化学研究所工作,12月16日,化学研究所将新建成的分子大楼的一间会议室开辟为钱先生缅怀室,悼念这位在化学研究所工作了47年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2006,(6):9-9
科学家在原子水平构建某种结构,过去一直需要隧道显微镜,它的探头可以逐一粘连原子。法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利用一种具有类似“吸尘器”功能的分子,把原子吸附、运输并放置在特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