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根据投掷铅球的远度公式、用求极值的方法、导出了最佳出手角度公式;对此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投掷铅球最佳模式表;着重就出手速度与出手角度的关系作了探讨;最后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投掷铅球远度的三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投掷项目最佳出手角度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抛体运动原理并结合运动实践,对投掷项目的最佳出手角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论证了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与运动成绩及出手速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投掷项目中最佳出手角度都远远小于45°,尤其是标枪和铁饼表现的最为突出,而且,出手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最大出手速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力学和数学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铅球投掷距离与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三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通过作图逐层对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了三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尤其是明确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的影响,为科学的训练、选材以及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女生铅球最佳出手角的实验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普通高校女生和体育院系女生的铅球投掷过程进行对比实验,确定出普通高校女生最佳出手角的分布范围和特点,从而为普通高校女生铅球投掷教学和课余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影片分析法对实践中推铅球出手角作了运动学分析与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上最佳出手角在实践中应用的局限性 ,实际最佳出手角应比理论上的最佳出手角小 3°~ 6°。  相似文献   

6.
优秀铅球运动员推球出手角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数学计算、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八名世界级铅球运动员的推球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理论的层面上,如果出手初速度和出手高度固定不变,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出手角度41°~42°最为理想.而实践中,优秀运动员推球,由于专项技术和人体解剖结构特点,大多采用35°~39°,低于理论上的推球角度.这有利于将全身肌肉力量作用于铅球上,有利于提高出手初速度.而初速度的提高对推球成绩的提高,远远超过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出手角度带来的微小损失.  相似文献   

7.
铅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最后用力,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铅球最后用力时的出手角度,在教学中运用斜板仰卧推举杠铃这种教学手段,并进行训练课实验,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测试,结果表明:斜板仰卧推举杠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是积极显著的,对改进最后用力时出手角度以及铅球技术动作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符合推铅球技术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铅球的飞行距离与其影响因素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理角度出发来分析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对飞行距离的影响,建立投掷距离与其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用MATLAB编写程序最终解析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田径投掷项目扇形落地区的画法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田径运动竞赛的规范化、国际化,它对场地标准化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对投掷项目场地的画法及其精确度的检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系列数据,可供场地工作人员和裁判员,在临场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推铅球技术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旋转推铅球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1.
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在推铅球运动训练实践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经验出发,总结出当前推铅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两点建议,旨在从更深层次系统科学地认识此项运动,为铅球项目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推铅球技术的演变过程和动作技术的力学分析与研究发现:现代推铅球技术的“出手角度”,往往低于传统的理论角度(38-°42°);“出手速度”是影响铅球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出手角度对其影响不大。只有重视出手速度的教学与训练,才能优化提高掷铅球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研制开发出一种实用新型铅球投掷训练器,并运用该投掷训练器对铅球选修课的大学生进行一学期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的投掷技术与运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该铅球投掷训练器科学实用,符合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能有效提高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和成绩.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我国现阶段8名在役的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在投掷的过渡阶段,运动员普遍存在过渡时间偏少、右踝角偏小、右膝和右髋角偏大、上体向投掷方向转动过早、提前用力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阜阳师院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在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实验班学生课堂提问的次数,与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探究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②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式方面,实验班学生更懂得利用学校资源进行课下探究,能积极主动的学习;③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取得和传统教学法同样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两差”效应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比赛现场进行实际图像采集,并将得到的影片在运动解析系统上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优秀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参数,从系统论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研究分析前俯差与出手差即"两差"效应的运动学意义及其对整体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加大"两差"有利于增加铅球的用力距离,铅球高度、右髋角、右膝角是影响前俯差的重要指标,而前俯差值是影响滑步阶段铅球运行距离与身体重心运行距离的重要因素;滑步阶段中我国男子运动员身体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差值偏大;出手差与出手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出手角度呈微弱负相关关系,与出手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比赛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左臂的运动学特征,发现在最后用力阶段左臂摆动的速度、轨迹以及在铅球运动员身体转动至正对投掷方向时左臂急速制动的时机。左臂摆动时引起身体姿势的变化。对于能否正常发挥出铅球运动员的技术、素质潜力,对于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