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阅读》2007,(6):8-9
《战争与和平》由四卷和尾声组成。从1805年彼得堡宫廷女官涉来尔的晚会写起,到1820年十二月党人运动秘密酝酿为止。中间描写了奥斯特里兹战役、沙皇亚历山大同拿破仑的会见,1812年法军入侵、保罗金诺战役、莫斯科大火、法军溃败等历史事件。全书以1812年战争为中心,以别素号夫、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和库拉根四大贵族家庭成员的活动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的广阔图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品德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在当前的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生活事件存在着远离真情、远离生活、远离学生成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选择体现学生真实道德生活的事件,创设真正的道德冲突,激发学生真切的道德体验,形成辩证的道德判断,从而让学生获得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战争与和平》。教学中采用绘画、雕塑、电影、招贴画等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唤学生的和平意识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张谦谦 《文教资料》2011,(7):111-112
对于邓小平理论,单纯从政治视角或军事视角研究的不在少数,但从军政关系的视角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还比较少。而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作为邓小平军政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迫切。这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军政关系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军政关系思想为依托来研究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密切关系,绝非仅限于他在晚年对中国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与借鉴,而是和他一生的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相联系的。在托尔斯泰尚未直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时期,就在俄国传统的东方思想基础上,逐步走向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识。《战争与和平》中为反对西方“科学”、“进步”观念而在整个史诗运作中体现的类似中国天道思想,以及人物对“天道”的体悟,就是他走近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战争与和平问题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全局的中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和安全,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邓小平在科学分析战后世界格局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战争的主要危险因素、世界大战能否爆发以及维护和平力量的增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战争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于美苏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随着维护和平力量的不断增长,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甚至是可以避免的等一系列崭新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家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复活》。  相似文献   

8.
9.
《战争与和平》一共描写了559个人物。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历史人物,如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俄军统帅库图佐夫,著名将军巴格拉齐昂,政治家斯比兰斯基,莫斯科总督劳斯托普钦,法国皇帝拿破仑,他的著名元帅缪拉等等。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本文通过主要人物安德烈和彼埃尔来反映作家托尔斯泰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追问。  相似文献   

10.
《战争与和平》作为列夫·托尔斯泰的第一部长篇巨著,无疑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托尔斯泰对于时间有着自己的解读,小说中的时间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方面,年龄又是诠释时间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交替的时代,或曰“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代”。这一时代至今一直持续着。但是,由于原有矛盾的深刻变化与国际形势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时代主题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永远在于对自己所处时代重大基本问题的科学发现与正确解决;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成功实现了两次理论主题转变: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论”的历史辩证法走向列宁毛泽东的“如何取得胜利论”的革命斗争辩证法,进而转变为邓小平的“怎样进行巩固与建设论”的和平发展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欧阳柱 《中学文科》2006,(12):72-7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中,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图片。粗略统计一下:必修(一)有219幅、必修(二)有253幅、必修(三)有245幅,三本必修共计717幅。此外,我区所选的兰门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现代社会的思想与实践》中,共计有493幅图,这些历史图片大致可分为情景图、人物图、示意图、实物图、历史地图及历史漫画。大量历史图片的应用,使历史教材呈现图文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亲和力。但是,过多的图片,如果应用不当,往往会使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容易喧宾夺主,冲淡教材主题。因此,应如何正确选择使用这些历史图片,是历史教师在教学和备课中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与和平》中的海伦与娜塔莎,是在性格上存在对立的两位人物形象。海伦是一个被肉欲迷失的堕落女子,娜塔莎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但是两人却存在着共同点。基于此,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及相同与异同两个方面分析海伦与娜塔莎两位女性,以此来揭示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境况及性格与境遇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是一个世俗的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然而与其标准的国家形式所不同的却是宗教政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首先论述了以色列主要宗教政党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宗教政党的特点,最后总结了宗教政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和平     
战争从来离我们不远。或许,我们脚下的一片土就曾染过血色;或许,我们身边的一墙墙将会惨逼炮击。当我们安享和平时,似乎一切皆无可能,然而,无论是回头细数历史的过往,还是翘首眺望周遭的世界,便会知晓,战争的乌云一直就在我们的头顶徘徊。打开一大摞二十五史,最先扑面而来的,决不是汉朝的月亮唐朝的歌舞,而是死去的甲兵们一片喑哑的呐喊;打开电脑电视,总会有无数的战争新闻闯入视野,死亡!死亡!平民和士兵、老人和妇孺死亡默默地排着队等时、候我们淡漠的检阅。而我们,在战争乌云离开的短暂时刻,以为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多少岁月里的多少人,用焦灼的神情、受伤的躯体、疲惫的眼神、惊恐的梦魇诉说着对这四个字的期盼!本栏目所选八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文章,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着这样的感情。里面有诗一样的文字,也有构思巧妙的小说和含义深刻的寓言。其中,有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了当前国际上影响极大的巴以战争。中东,是现如今我们生存的星球上难以痊愈的一块伤疤,这三篇文章将引领我们进行更加切近的思索。相信这些精彩的文章不单能带来阅读的愉悦,还将让我们树立起对人类无尽的怜悯和爱:共同祈愿,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伯尔早期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写的是二战时一个德国伤兵的故事。伤兵躺在担架上,被抬到一个由艺术中学改成的临时战地医院。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不仅仅在于战争本身,它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平与发展受到新的威胁;世界多极化进程将更加曲折,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高度出发,应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9.
宗教社会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类型,其道德生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较强的单一性和偏执型以及高度的稳定性等特点.作为宗教社会生活秩序的宗教信仰、宗教戒律、宗教仪式对于宗教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教信仰是宗教道德向生活渗透的自觉的精神力量;宗教戒律是宗教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中介;宗教仪式则是强化人们宗教信仰的日常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20.
《课外阅读》2009,(22):60-60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继发表以后,各种宴请、采访、签名就包围着他,使他极为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