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辑主客体是编辑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对象,也是编辑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编辑主体是指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相融合的能够对出版物这种精神产品进行选题、组稿、加工、编排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设计者。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业务活动的对象,是为编辑主体所接受、认同的并由读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具有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二者的关系是在编辑工艺流程中通过评价、鉴赏、选择而形成的。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制约着编辑主体的认同尺度。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同编辑客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外在的具体形态。编辑社会关系,即主体同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编辑活动同在的隐形形态。两种形态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相互交织的影响,体现了编辑活动双重形态的作用和意义,为我们从整体意义上认识和理解编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谈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主客体的地位及其关系的确定问题,目前在我国教育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客体概念,对于澄清师生主客体关系研究中的混乱,使其沿着科学的轨道深化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编辑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过程 ;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编辑活动是社会文化活动与生产产品的物化过程的辩证统一 ,具有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双重选择 ,其产品———出版物 ,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5.
谈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主客体的地位及其关系的确定问题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客体概念 ,对于澄清师生主客体关系研究中的混乱 ,使其沿着科学的轨道深化与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的争论已持续了近30年,争论的持久性更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一种新的视角出发,依据旨在培养人的主体性的教育目的,提出“主体域”的概念,阐述了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提高学生主体性,扩展学生“主体域”的过程,避免了采用一种静止的观点所造成的对教育主客体关系认识的绝对化。从而,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因时施教”。  相似文献   

7.
赵敏 《高教探索》2003,(3):37-38,30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主体运作过程的自主性和主观性,运作功能的统筹协调性,组织形态的科层性,对客体作用的权威性、政治性,以及管理内容的学术性,决定了它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活动中的能动、主导地位;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客体具有一般客体的共同特征:客观性相对于主体的依存性和历史性。此外,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精神客体具有指导规范性,社会组织客体——高等学校具有客体的主体性。这一切为我们厘定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主客体的职能,理顺其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再论编辑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为沟通作与读的中介,作为协调个人创见与社会科学化需求的桥梁而产生和存在的,适应着社会科学化构成与演进的协作机制与要求,编辑的选择在社会信息的处理选择中居于尤为突出的地位,体现着社会科学化缔构的整合职能而发挥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编辑活动中 ,编辑主体同编辑客体之间的关系 ,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外在的具体形态。编辑社会关系 ,即主体同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构成了编辑活动内在的隐形形态。两种形态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相互交织的影响 ,体现了编辑活动双重形态的作用和意义 ,为我们从整体意义上认识和理解编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论     
针对文化产品缺少个性及“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文章提出,应该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编辑主体论坚持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扬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编辑主体通过编辑活动,充当了文化设计师的角色;另一方面,编辑通过学术建树来证实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存在。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在当前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育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育交往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主体之间的连续交往。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也包括师生的个体与群体等)。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符号等)。  相似文献   

12.
13.
论编辑导向     
编辑生产活动是一种对象化的实践活动,编辑主体对客体的活动是为了编辑客体的实现,使不确定的个体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同样,读者的精神需求若不是编辑通过生产出版物来满足和引导,也无法得到实现和提高。可见,为了维持编辑出版生产的正常运转,编辑在发挥中介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导向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已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界。我国的改革开放与加入世贸组织表明我们正在和世界接轨,这对中国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将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编辑,我们更应该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人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 ,又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人在教育管理中的这种特殊的双重地位 ,决定了人的主体性问题和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 ,把握和处理好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与认识关系、依存与制约关系及对立与统一关系 ,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使教育管理更好地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认识论角度对人权教育主客体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人权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复合性、社会性,客体的抽象性、多样性,主客体之间的渗透性、统一性;同时剖析了人权教育主体的外在社会构成和内在意识结构、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基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的基本含义、深层含义和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思想的现实意义。基本含义侧重阐述什么是历史主客体及二者的关系如何,深层含义则是在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思想的新的认识。现实意义是从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思想出发,强调主体的继承与创新,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及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述庄子的主客体平等、主客体相互联系及客体对主体的制约等关于主客体关系的思想,并认为庄子的主客体关系的思想有许多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