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是在国际化人才归国回流率不断攀升、实施"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的背景下,基于本校、本院的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如何引导海归教师参与学院国际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在国际化建设中的大多数任务中能起到主要参与者的作用,应建立院级侨联组织吸引更多的海归教师参与到国际化建设项目中来。  相似文献   

2.
高校海归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要组成群体,他们知识储备丰富、国际化视野宽广。本研究基于跨文化再适应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417名海归教师回国后的科研表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对其在课题申报和成果发表方面的评价不高;其在海外学习和工作期间的适应情况、对院系工作氛围的认同程度以及与海外导师、同事或同门开展合作的频率,对海归教师的科研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和海外归国人员的持续增长,在西方高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到中国高校任教的"海归"教师已经逐渐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但是学界对海归教师回国任教状况的关注度不高,特别是从学校的角度对这些海归教师作用发挥状况的调查研究还很欠缺。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对20所中国大学的校长进行深度访谈,在每个访谈的录制、转写和编码的基础上聚焦五个主题的分析和讨论:聘用海归教师的原因;聘用海归教师的标准、要求和期望以及对海归教师的满意度;海归教师的优惠政策;海归教师的优势;海归教师的劣势和困难。最后提出了海归教师重要作用的再认识,海归教师优惠政策的再落实,海归教师优势的再发挥和海归教师劣势的再克服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归教师在我国高校的分布特征及其国际化表现,以及他们在科研产出、教学内容与方式、国际交流三个维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与本土教师相比,在科研产出上,海归教师调整科研生产策略以达到更高的国际化水平,偏重发表国际期刊论文,较少发表国内论文和申请专利;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他们更注重课程的国际视角和国际化内容;在国际交流上,他们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出国研修的次数更多。留学经历奠定了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国际化的比较优势,高校应充分发挥他们促进科研、教学国际化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主体作用,加快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慧  张宁 《江苏高教》2020,(2):91-95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中国高校不断增强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的引进力度,青年海归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比逐年增大,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但是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成长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所长。文章结合对南京地区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调研访谈,对他们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总结高校青年海归教师在思想、生活、文化、学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从个人、高校、国家三个层面剖析原因,探寻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教师调查数据,根据近似性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海归教师的海外和本土二元学术网络特征,考察海外流动的学术网络构建作用。研究发现,海外流动对海外和本土学术网络产生相反的影响,海外流动经历显著优化了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规模、关系强度和网络顶端,但显著降低了本土学术网络关系强度。不同类型的海外流动对学术网络构建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海外博士/工作流动对海外学术网络的优化作用和对本土学术网络的削弱作用最大,其次是海外博士留学,最后是海外工作流动。不同回国阶段海归教师的二元学术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回国时间的推移,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优势逐渐下降,本土学术网络劣势有所修复。高校应充分利用海归教师的跨国社会资本优势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促进海归教师尽快融入本土学术圈。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浪潮之下,学生国际流动是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制度与经费双保障、教师与课程国际化双支持”的学生国际流动影响因素模型,基于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调查数据,研究地方高校在学生国际流动中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高校制度与经费保障对于地方高校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的学生规模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方高校学生的国际流动受到教师背景国际化和课程国际化的影响,海归教师在教学与师生互动中对学生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发展,课程国际化则是地方高校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多元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学缘对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海归教师因同时拥有国内和海外二元学术关系网络而在学缘上表现出特殊性。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量化部分以上海21所高校的359位海归教师为样本,在质性部分对来自上海6所高校的10名海归教师开展一对一半结构访谈,共同探究学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海归教师对自身学术职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不高;学缘影响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平台选择以及职业"入场券"的获得。"校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影响不显著,但与海外导师联系的频率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最后从高校、学院和个体层面对促进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逐步实施的桥头堡,对引进国外学术领域顶尖人才或鼓励青年学者出国进修等“国际化”人力资源建设工作日趋重视,现今高校已成为高层次海归人才回国就业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妥善安置好高层次海归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使其长期稳定地留在国内工作,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进程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近十年来回国就职高校的高层次海归人才工作单位流动情况,总结出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流动原因,并提出加强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工作稳定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使用履历分析法,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校2664名海归教师为样本,分析其教育经历和海外工作经历,探究我国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背景和学缘关系分布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显示,4所高校的多数海归教师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但不同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背景存在一定差距;4所高校的海归教师与本校的学缘关系密切,尤其在优势学科方面。建议高校应以一流学科发展为导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开放透明的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并主动加大从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人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苏楠楠  蒋岚 《河南教育》2022,(11):54-55
随着医学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大,“暑期学校”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现有研究数据,分析了河北省医学类高校国际化培养现状及不足,并以“校本国际化”作为理论研究路径,从设立国际化授课体系与构建国际化课程模式、建立国际化师资体系与打造国际化科研平台以及整合国际化资源与营造国际化氛围三个维度来提升“暑期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加强医学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外籍教师聘请数量的日益增多,校园多元文化的管理氛围日益明显,跨文化管理在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日趋重要.文章列举了影响普通高校跨文化管理的几个因素,并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从完善外籍教师的管理制度、有效开展跨文化培训、加强跨文化交际与沟通、提倡人本管理等方面,对提高高校外籍教师管理效率,推进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课程国际化两个方面。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停留在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阶段,而课程国际化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地方高校数学专业课程国际化存在着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生源不理想等诸多困难,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课程国际化,营造课程国际化氛围,增强师资水平,加强学生的外语培训,增加学生国际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环境、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海归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问题,并据此论述了高校海归教师专业发展对师资管理现代化的反求,以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为例阐述海归教师专业发展的缓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博士生学术论坛是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在博士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高校学术交流氛围的营造、博士生创新潜力的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博士生学术论坛面临着国际化水平较低、学术交流不充分、论坛主题交叉性与前沿性不足和导师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制约了育人作用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各高校、院系的对策,分析归纳了四类典型的博士生学术论坛组织模式,以期为优化博士生学术论坛工作、加强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部分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访谈研究发现,海归教师认为我国当前学术体制与环境在总体趋向合理的同时,在学术发表、职称评聘、项目申请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关系"导向的学术环境,海归教师采取了顺应、利用制度、坚守等应对策略,以获取学术资源,促进个人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外籍教师的引进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该加强外籍教师的聘任、教学和日常管理,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8.
凌志东 《教师》2014,(20):117-11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教学效果的有效实施。而教师情感的有效付出在教学效果的正确发挥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国际化建设中,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蕴育国际化氛围、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功能。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交流中心是在满足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发展需求而量身定制的,通过跨文化建设极力促进我校国际化校园氛围的建设,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人文教育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大学生人格、气质的形成?高校教育者应在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上、人文课程的设置上、教师人文知识的培训上以及教师教学和考核方式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这样,大学人文课程才能发挥其培养学生自由精神,形成独立人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