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跳蚤舞是舟山海岛地区迎神庙会、赛会、喜庆丰收时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该舞蹈约产生于清乾隆年间,最早流行于浙江舟山定海、沈家门一带,形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其舞姿酷似跳蚤,故而得名。一一、、跳跳蚤蚤舞舞的的历历史史渊渊源源济公的罗汉艺术形象,在佛像雕塑、小说戏曲,影视作品等艺术创作中屡见不鲜,但融入浙东海洋文艺,形成独具特色的跳蚤舞,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罗伟明  陈美玉 《大观周刊》2012,(50):27-27,39
烟盒舞是彝族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发展水平也较高的一种舞蹈,也是中国民族舞苑中的一枝奇葩。彝族烟盒舞的起源依赖于民间多彩的历史传说,而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存在。它吸收、消化、融合许多历史传说而形成,反映了历史时期滇人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3.
<正>盾牌舞是江西永新地区的一种集音乐、杂技、舞蹈、武术为一体的民间体育运动,在永新烟阁、龙源口等乡镇流传着,也是当地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盾牌舞是赣南地区民俗民风的缩影和代表,代表着当地人们昂扬斗志的原始凝聚力。在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下,盾牌舞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也是江西地区民俗体育运动发展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流行于广东省吴川市梅菉镇梅麓头村的"舞貔貅"是一种颇具艺术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表演中最大的特点是"貔貅上牌山"和"牌山顶上采青"。据此特点切入展开考证可以发现,这种舞蹈渊源于南宋时期杭州一带的舞队"狮豹蛮牌","牌山"的设置即源于宋金流行的"蛮牌舞"。另外,自西汉至两宋一直有"貔为豹属"的说法;而且从传承年代推算,该舞亦大致能追溯到南宋;这些均可证明,该舞与宋代的"狮豹蛮牌"之间存在联系。因此,舞貔貅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样式,也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成为汉代舞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亮点",且对后世舞蹈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在宫廷和民间均广为流行,在服饰、音乐、舞蹈动作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该时期人们的内心真挚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6.
陈佳宁 《文化遗产》2023,(1):91-98+2-3
四川省泸县石桥镇新屋嘴村二号墓出土有两件石刻,一为奏乐图,一为舞蹈图,二者虽分刻不同砖石,但实为一组,它们共同构成了宋代《采莲》队舞的表演场景。这件《采莲》石刻的披露对舞蹈史研究颇具价值,作为反映宋代《采莲》队舞的首件文物,它改善了当前队舞研究史料数量稀少、来源单一等问题;并且反映了《采莲》队舞的演出实况,借此可知演员装扮、舞台布置、砌末使用、乐队组成等诸多内容;再者,这组石刻说明,《采莲》队舞至晚在南宋就走出宫廷,流行于民间社会,它是两宋时期宫廷和民间表演艺术传播互动的一个真实写照;而队舞的民间化势必会导致它的演出规模和体量缩小,表演规制不再像宫廷时那般严格,队舞进入杂剧的最大障碍不复存在,它由此具备了与杂剧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赵昆 《兰台世界》2012,(28):80-81
自汉代以来,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使西域地区自然豪放、粗犷的胡舞等,逐渐融入中原地区乐舞艺术中来.到南北朝以后,经过近400年的文化繁荣,以及思想的自由传播和发展,中原地区的清乐(也称之为清商乐),西域音乐、舞蹈,佛教音乐以及众多民间舞蹈,大量兴起和发展,呈现了乐舞的繁荣发展,并把隋、唐、五代的舞蹈,在唐宋时期推向民间艺术高潮,乐舞发展对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等运动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敕存汤王行庙之记》刊刻于宋开宝三年(970),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舞亭碑刻,其"凸"字形的舞亭形制,对于探讨中国早期神庙剧场形制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碑文表明山西阳城的商汤信仰早在唐五代时期即已萌芽,至宋初继续发展并日趋繁盛。碑文中描述了宋初民间祠庙的建筑形制,对于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碑刻记载了民间祠庙祭祀用乐为胡部乐,此乐由唐至宋,经由乐户的传承而兴盛。碑刻显示宋初神庙祭祀贡品包括象牙、麒麟等域外宝物,这类物品在宋初民间祭祀仪式上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西汉时期崇尚古典乐舞、楚舞,同时民间乐舞也逐渐盛行,在表演形式及内容上很有特色。赵飞燕是当时著名的舞蹈家,同时也是汉成帝的皇后,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绘制出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唐代健舞具有强健的舞风、明快的节奏和激越的配器,是集武术、舞蹈、杂耍于一体的一种体育运动舞蹈,是一种在激烈节拍的配合之下,满足人们肢体运动、娱乐交往和精神交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文畅 《兰台世界》2014,(5):73-74
西汉时期崇尚古典乐舞、楚舞,同时民间乐舞也逐渐盛行,在表演形式及内容上很有特色。赵飞燕是'-5时著名的舞蹈家,同时也是汉成帝的皇后,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绘制出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史丽欣  孙壮 《兰台世界》2014,(12):61-62
菩萨蛮队舞是唐代艺人李可及所创作的经典队舞,他借鉴天竺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融合中原本土舞蹈音乐进行了创新,成功编制出一曲风靡唐朝的经典队舞,不仅深受皇帝喜爱,也对后世舞蹈和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舞蹈中,水袖舞以舞姿婉转、飘逸的审美特征和服饰特点见长,本文从水袖舞中袖子的形制和表演技法上来探讨舞蹈服饰文化对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菩萨蛮队舞是唐代艺人李可及所创作的经典队舞,他借鉴天竺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融合中原本土舞蹈音乐进行了创新,成功编制出一曲风靡唐朝的经典队舞,不仅深受皇帝喜爱,也对后世舞蹈和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巴渝舞"又称"巴渝戏"、"巴俞舞"、"俞儿舞"、"昭武舞"、"宣武舞"、"摆手舞"等,是古代巴渝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少数民族歌舞,也是中国文字记载中最原始、最古老的舞蹈品种.  相似文献   

16.
京城舞蹈热起来 卡拉OK在京城热了几年之后,舞蹈又在今天的京城各年龄段的人群中形成热潮。老年秧歌、民间民族舞、国际舞、交谊舞、少年芭蕾,各种优美的舞姿在京城翩然而起。 如今的北京人已不再满足于亮亮嗓子的卡拉OK,这种参与还不能完全表达抒发出他们对生活越来越奔放的激情。于是人们对形体的直接动作和参与——舞蹈,发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卓妮妮 《传媒》2015,(1):47-48
2007年,湖南卫视推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动奇迹》,节目引进英国BBC电视台《Strictly Come Dancing》的模式,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和发展,《舞动奇迹》是以明星搭伴为主的现场演出,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奇舞飞扬》是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舞蹈类电视节目 《奇舞飞扬》表现出了与《舞动奇迹》明显的不同,这档节目中无沦选手的年龄大小,也无沦是个人还是团体,只要是热爱舞蹈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在《奇舞飞扬》中已经没有了舞种的限制,它更加注重对“奇舞”的挖掘,注重舞蹈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草根”舞蹈形式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比较这两档节目的异同,可以看出舞蹈类节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以来,已获得了无数的光环。这出大型民族舞剧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它的主要舞蹈语言都来自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剧院从莫高窟壁画舞姿中提炼而来的,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新型舞蹈派系敦煌舞。女主角英娘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公认为是敦煌舞的代表。“琵琶舞”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造型更成了敦煌舞的经典标志。截至去年10月,《丝路花雨》已演出过1400场,因“演出年轮、场次最多”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这27年里,敦煌艺术剧院对《丝路花雨》进行了四次复排,投入300多万元改进服装和…  相似文献   

19.
在广西壮族聚居地区,广泛地流传着壮族师公舞"大酬雷"。"大酬雷"是壮族古代舞蹈的"活化石"。经分析研究后,得出:广西壮族师公舞"大酬雷"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是广西民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93年秋,我调到市档案局任副局长,一度担任档案征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因而征集工作是我亲力亲为最多的工作之一.经历了解放舟山照片、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舟山照片、领袖手迹、民间家谱、舟山籍党史人物、舟山籍在外人士、舟山古今地方文献等重要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