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蒙是我国新时期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在新疆的生活经历,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一个重大拐点,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文艺观,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帮助他形成健康、成熟、开朗、宽容的人生观,从而影响了新时期以来王蒙文学创作的总貌,为作家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而奠定了雄厚的思想、艺术和生活基础。但是,王蒙与新疆之间其实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新疆既有大恩于王蒙,王蒙也有力地馈赠回报了新疆。王蒙对新疆文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即王蒙对新疆文学界的精神引领意义、王蒙新疆题材文学作品的经典意义、王蒙深入新疆底层生活的表率意义、王蒙吸收融汇多元文化的启示意义以及王蒙传播新疆文化的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2.
激情的王蒙     
王蒙是一位勇于创新,富于激情的作家,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时常出现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影子,是作家对生活,对人民无比热爱的反映,是对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激烈冲突的诗意思考。王蒙式的激情表现在人物的塑造,运思的独特,语言的扩张等各个方面,从而“唱”出了对生活,对社会执眷恋的强音。  相似文献   

3.
面对王蒙,就像面对一片迷人的海。这迷人的海无际无涯丰富多彩,神奇多变,时而波光潋滟,时而浪涛飞溅,呈现出的奇观令人目不暇接,神怡心旷。观者总想对此探寻和研究看个究竟,弄个明白,然而想用任何一种简单的,轻而易举的话语去概括并做出结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位重量级作家,王蒙从19岁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笔耕不辍,其创作历程可谓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早期的《青春万岁》和成名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到中期重返文坛的《在伊犁》系列,以及代表作《活动变人形》,再到后期的《季节》系列小说,王蒙的文学创作好比音乐演奏上的"三重变奏",文体的不断变换和超越贯穿了他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笔者以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为例,力图还原王蒙的文学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11,(5):158-159
王蒙新疆题材作品集《你好,新疆》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举行的首发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称王蒙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亲密朋友”。他说,我跟王蒙同志是老朋友,  相似文献   

6.
突出的男性意识,强调男性对女性的主宰权,是王蒙小说中婚恋观的显著特色,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婚恋中并没有话语权。本文从王蒙笔下出现的三种婚恋形式,包办婚姻、自由恋爱结合的婚姻、存在分歧的悲剧性婚姻,对这种婚恋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在困难当中、在挫折当中、在失望当中,仍然去寻找一点儿意义,去寻找一点儿正面的一种东西。我想,因为我这一生也是经过各种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总觉得,在多数情况下,某一种困难也会带来一种机遇,譬如说,由于50年代末期的那样一种政治风雨,使我被主流社会所排斥,但是正是那种情况,我才能有机会到农村、到边疆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经验。当然这种极端的乐观主义,你如果碰到极端的灾难,譬如说,碰到瘟疫或者是碰到飞机失事、交通事故,那就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8.
《春之声》是一曲改革开放的颂歌。它不仅传达了中国改革开放之春的信息,也传达了中国文学创作百花齐放之春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王蒙近期作品语言中比喻的特色:贴切传神,对事物特征和个性作细致入微的描摹,新颖奇巧,并用“意象性”比喻展现人物在特定环境的内心潜在意识,幽默诙谐,将极不相关的两件事扯在一起,来显露本喻体之间的贴切联系。指出这不仅对王蒙语言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也为我们探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个人经验下,关于同一对象的书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王蒙和张承志不同的新疆经验使他们在关注对象的书写上迥然不同,尤其是他们的新疆题材小说分别将日常生活情境和宗教神性氛围作为书写对象,前者热衷于描绘新疆人的生存智慧和异域情趣,后者将目光聚焦在民族宗教信仰和"心灵模式"。作为外来者书写新疆,两者的写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想象",探寻王蒙和张承志新疆经验书写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一个侧面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文精神及文化价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新疆书写中,以红柯、董立勃、周涛、刘亮程和沈苇为代表的汉族作家以各自的感悟来表现生命和人性,一方面,凸现出新疆地域文化的粗犷;另一方面则将个体的体验升华为人类精神的象征,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初,张爱玲作为现代中国的第三代女作家的代表闪耀文坛,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她大胆地揭示出女性的心理痼疾,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所张扬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手中得到了充实与丰满。  相似文献   

13.
将铁凝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深入剖析研究作家对人性的感悟、思索、升华的发展脉络及其作品对人性意识执著探索的轨迹,以获得对作家作品人性演变流程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大江健三郎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超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经由西方文化的洗礼,大江健三郎把《圣经》知识熔铸到创作中,使其文学渗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救赎情怀。同残疾儿子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广岛、长崎核爆患者深重苦难的体悟,激发了大江文学中宏大的共生感。而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大江把个人的、家庭的痛苦,升华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最终形成了一种超越一般宗教的普世救赎意识,浸润到大江文学中,体现了大江对人的终极关怀,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以老舍的生命意识为视点,利用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理论,透过其小说中的"善良平民"形象、"混世小市民"形象和"觉醒者"形象等三大形象,探寻并思考老舍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形象创造的渗透和影响,希图将老舍小说研究开掘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站在女性立场上,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女性自我,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进行审视和解剖。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是她对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和同情。  相似文献   

17.
摘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当前,“三股势力”利用非法宗教活动,宣扬极端宗教思想妄图达到其政治图谋,这已经是威胁国家安全的政治问题,已经脱离了宗教的领域,这与合法宗教活动和信教群众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文章对新疆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伊斯兰教对新疆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影响,并对伊斯兰教与新疆社会稳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席勒的文艺创作理论和实践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亲和与疏离文艺创作审美特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根源于制约席勒从事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的诸种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杰克·伦敦的生平与其重要作品入手,结合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四大哲学思想,分析其创作生涯中的众多相互对立的矛盾思想,揭示其创作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的开设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更多地关注和了解新疆当代文学发展的状况,加深对新疆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认同.文章对该课程篇目选定的原则、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确定以及该课程建设的实践教学方面的尝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以利于课程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