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产物,世间万物都与水息息相关。特别是人类每一天都要靠水来补充身体的生理需要。水与人类唇齿相依,它伴随着人们从生到死。人类迈向21世纪时,新的健康理念启发我们科学的生活,那么新世纪我们该喝什么样的水呢?当今市场上各种水和饮料品种繁多、五花八门,让人们目不暇接,像什么蒸馏水、纯水、纯  相似文献   

2.
以往,人们通常把细菌描绘成可怕的魔鬼。一提起它,大家往往会联想到传播疾病、危害健康的元凶。其实,在细菌大家族里,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在危害人类,亦有许多像“硫磺细菌”一样造益于人类的细菌。  相似文献   

3.
袁子恭 《资源科学》1980,2(3):57-63
一、水是宝贵而有限的资源 自然界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在这方面水资源却发挥着其它自然资源所不能比拟的重要作用。 我们说水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其理由首先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水,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不能生存,当然也就不会有人类。其次水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看来人们对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最近深入洞穴中,采集到了一些人类从未接触的细菌。这些细菌具备可以抵抗14种抗生素的先天抵抗能力。科学家认为,目前人类发明出来的所有抗生素都不能杀灭洞穴中生活的这些细菌。 如果这些细菌在人类社会传播,后果不堪设想!当然,目前发现它们其实是一件好事,科学家可以根据这些细菌的性质,研制出新型的抗生素,用于对付目前还无法医治的病菌感染,也可以用于对付这些洞穴里的超级细菌。  相似文献   

5.
杨冬 《百科知识》2021,(10):25-27
在我们的肠道里定居着上万亿个细菌,它们构成了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这些数量庞大的人体"肠道居民"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肠道细菌的"日常",你就会找到答案了.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细菌就是疾病、瘟疫的代名词,许多可怕的流行病都与细菌有着难以解脱的渊源。但是,也许我们想都没想到,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这么青面獠牙、穷凶极恶的,许多细菌其实还是非常“温柔可爱”的。与人体细胞友好相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细胞种类其实都是由90%的细菌细胞和10%的人体细胞所组成。成年人的身体里至少生存着500个种类的细菌,细菌细胞的总数可达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数的9倍。看了这些数字后,知道了我们的身体里竟然被这么多的“异类”占据着,是不是会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这些占了人体绝大部分细胞的细菌会不会“喧宾夺…  相似文献   

7.
长舌蝙蝠     
一个高深的瓶子盛着水,水面刚到瓶身中间,一只口渴的乌鸦围着瓶子兜了几个圈子。它想把嘴巴伸进瓶子,可试过几次都不成功:水太深了。聪明的乌鸦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叼了一些小石子投进瓶子里,水面上升,它如愿以偿地痛饮一番。喝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根本就不是难题,我们轻易地用手举起瓶子一饮而尽。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8.
聚集农业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大地以它宽阔的胸怀拥抱着我们人类,我们对大地有着图腾一般的崇拜。在大地的怀抱里,我们倾听硕果成熟的声音,不啻犹如倾听一种大音希声。我们早已泪流满面了。翻开厚重的历史线装书,我们的祖先用刀耕火种演绎了一部农业史的不朽的传奇,人类感慨“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已感慨了几千年。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世世代代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这片大地。  相似文献   

9.
细菌把我们变成了人?玩笑开大了吧?这不是开玩笑。过去我们一提到细菌,往往就把它们跟坏蛋、害虫联系到一起。这也难怪,很多疾病都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但经过生物学家这1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人们现在终于知道,大多数微生物其实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不仅如此,微生  相似文献   

10.
人工能不能合成有机物从前,人們把在动物或植物有机体内生成的物質叫做“有机物”。那时候認为有机物只是生命的产物,只有依靠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生活力”的作用才能形成,而不能够用人工方法来制造。但是,1824年德国科学家武勒第一次用人工方法把氰和水一同加热制得了有机物質——草酸。而以前草酸只有从水草、菌、苔、鳳尾草等植物里,才能够得到。1828年武勒又用氰酸銨制得了一种动物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有机物——尿素。这些事实,清楚地說明有机物是可以人工制造的。然而一些主張自然界里存在着神秘的“生活力”的人,并沒有放弃自己的荒谬的說法。他們說尿素不能算作真正的有机物,它只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诞生起,我们就一直在和细菌这个古老的生物博弈、死磕。从人类的漫长抗菌史来看,人类的胜利一直都只是暂时性的。卫生组织撤销全球甲型H1N1大流行的警报过了没多久,"超级细菌"NDM-1又立马杀到,人们还未来得及好好安抚长期紧绷的神经,如今又在各种关于"超级细菌"的传言中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运动之一是水的运动。水时时刻刻都在圍繞着海洋——空气层——陆地——海洋这一路綫,周而复始地运动着。每旅行一次,它就将陆地上可溶性物质带走一些。据估計,它每年从陆地带往海洋的东西,約有三十亿吨之多,所以在水的老家、在汪洋大海里,蘊藏着巨大的物质財富。聚宝盆海洋里的一切都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海洋里丰富多采的生物,是以数百亿吨計算的水产資源;海底下的金屬、燃料、肥料是人类待以开发的矿物资源;海水中儲存着大量的动能和热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  相似文献   

13.
正小得看不见的微生物是如何获取能量来生存的呢?通过呼吸。在氧的参与下,微生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应细胞生长。除了呼吸,许多微生物还有另一个策略:发酵。这个时候,微生物会从环境中分解糖分、淀粉等各种有机物获取能量,在这一化学反应过程中,代谢产物又会成为人们绝佳口感的来源。正是发酵这一特技,让微生物与人类饮食有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自然界里经常地接触着各种自然现象,全部人类的历史中,贯彻着人和自然的斗争,这正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然而人们怎样去满足需要,以及怎样才能改善生活的条件就必须要在科学和技术上不断的提高。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用来和自然作斗争。科学中的主要部门之一——化学——它是说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与菌为邻     
初秋的一天,天气还没有丝毫的凉意,在美国落基山麓一处人工滑冰场上,马上要进行一场滑冰比赛。看台上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大家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没有冰,在哪儿比赛呀?”话音未落,只见十几个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他们有的洒水,有的往运动场上打气,只是眨眼的功夫,奇迹便出现了,运动场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滑冰比赛马上就可以进行,真是太神奇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工作人员用气筒喷洒的是“冰核活性细菌”,可用它进行快速造冰。这种细菌喜欢在低温环境下生存,还能快速地大量繁殖。在潮湿的环境里,它能充当结冰核心,造成低温气候,使空气中的水结冰。科学家就曾利用这种细菌进行人工降雨和人工造冰,解除田地的干旱或扑灭森林火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微生物的细菌,科技人员正在想方设法的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正陪伴我们千万年的"伙伴"人类体内的肠道细菌数量繁多,多达数以万亿计。可以说我们身上有多少细胞,就有多少肠道细菌。这些细菌中,有些来自食物和外部环境,这些仅是肠道中的过客而已,而另一些就是自远古就陪伴我们的"老相识"。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几种老相识的肠道细菌与我们相识的历史可追溯至非洲古猿时期。在距今约1000万年前,非洲古猿分成了两支。一支繁衍发展成为大猩猩,另一支的一部分发展成为人类,余下部分发展为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这些细菌的祖先就生活在非洲古猿的肠道里,并且随非洲古猿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发展最迅速的一百年,抗生素的发现使人类成功地控制了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疫苗的研制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使人类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且正在有计划地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经可以治愈部分肿瘤。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人们不禁要问,21世纪我们会得什么病? 新旧疾病谱  相似文献   

18.
一、光合作用产物是地球上生物质的唯一来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它为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最初来源。  相似文献   

19.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1,(17):39-41
地球上的生命是依靠太阳的能量生存的,而光合作用是唯一能捕捉此能量的重要生物途径。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光合动物"呢?未来人们能否依赖那些无需进食的"光合动物"来缓解食物短缺的危机呢?  相似文献   

20.
目前,桶装水和饮水机已走入家庭、办公室和学校中,能否饮用上真正安全合格的水,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焦点问题。 我们微生物小组成员认为,检测油区销售量较大的几种水(包括我校的饮用水)的细菌数是否合格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