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所设置的栏目有:世界科学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文章多为中国当今杰出学者在其领域里所做出的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学术成果。所以这是一本能够让你了解到当今科学对我们社会已经有的、以及将会有怎样影响的杂志。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继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设置的栏目有: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文章多为中国当今杰出学者在其领域里做出的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学术成果。所以这是一本能够让你了解到当今科学对我们社会已经有的、以及将会有怎样影响的杂志。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继续这一办刊方向,为更多的学者提供展示其智慧、思想和学识的机会。本刊在本年度内,将深入讨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展、现实内容以及它对中国未来的深远影响;可持续发展栏目、青年学者论坛栏目,将围绕人类健康、生物多样化,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区域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展开;本刊将继续加强"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希望有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和读者为本刊写稿;也希望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继续发表文章;同样欢迎国外学者把本刊作为一个宣传自己观点的阵地。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没落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21日、22日,京沪两地从事科学文化研究的学者聚集上海,举行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会后发表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此宣言的发表引发了大陆一些学者的关注,地质学家陶世龙在他的一篇题为“一份奇怪的宣言”文中置疑这次学术研讨会为什么可以称为代表会议?清华大学的赵南元将这12位正式代表冠以一个称号——“反科学文化人”。但在另一些学者眼中,他们认为此份“宣言”仍不足以对目前盛行于中国的“科学主义”及其危害构成根本性的动摇,虽然他们表示欢迎“宣言”的出场。 我们认为在科学权威高于一切的这个时代里,这12位学者“宣言”的背后,绝不仅是他们的勇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泛泛的意义。“宣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甚至是全社会、尤其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从这份“宣言”里我们会联想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人们希望中的科学与现实中的科学其本质区别是什么?科学应该在整个人类多样性文化里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信赖科学与去信仰一门宗教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反科学是反科学中的什么?“科学主义”是现代人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吗?如果我们从前忽视了这些问题,或者即使曾经涉猎过这些问题,但在今天,当我们再次思考和梳理它们时,一定会丰富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向,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 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科学界的性别差异是科学社会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术影响力的性别差异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立足于学者跨学科性这一知识分布的视角,探索其对学术影响力性别差异的影响。论文基于ORCID数据库及相应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从跨学科性三维度(学科多样性、学科均衡性、学科差异性)出发,采用统计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方法,探讨学者跨学科性的性别差异问题,及其对学术影响力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女性,男性的研究成果表现出更高的学科多样性、学科差异性及更低的学科均衡性,这也是构成学术影响力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同等情况下,男性提升其研究的跨学科性所收获的学术影响力回报会高于女性。最后,在探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启示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里,我们请了几位学者谈关于“科学传播”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科学巨大的影响力,“科学传播”本身也开始为一些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今天许多中国的大学里设置了这一专业,北京大学的吴国盛先生认为他们开设“科学传播”与  相似文献   

13.
学术职业发展中的学术声望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职业的发展中,学术声望与学术创新密不可分,一方面学术创新是获得学术声望的基础和前提,而另一方面学术声望的积累具有马太效应,更有利于学术创新.但是,学术创造力的峰值与学术声望的峰值并不是在同一个人的同一年龄段上同步到达,当一个学者的学术声望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其学术创造的年龄和能力的减衰,其学术声望所具有的马太效应和继续积聚学术声望会影响甚至制约正值学术创造最佳年华的新一代学者创新的生长空闻和创新活力的进发.学术职业发展中的学术声望与学术创新之间既互为条件又互为制约,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将会更好地促进更有生命力和更有活力的学术创造与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上一期和本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在60年代,由于其哲学环境所出现的文化信任和学术支持,新一代科学史学家在大学中逐渐有了取得其资格的可能性,迨至80年代,已达到大学正教授的水平。除此以外,科学史也赋予意大利哲学家以一种正确观察现象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在长期唯心主义思想支配下,这种能力已丧失殆尽。现在,科学史在意大利是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生活的一个繁荣的分支领域,这对社会要求知识和智力参与产生不断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因科学争论为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科技与社会研究提供了观察社会因素如何影响科学进程的独特视角和素材,这一领域得到了科技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研究,SSK学者更是通过争议研究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学界对科学争议研究多有介绍与梳理,但既往述评忽视了经典科学社会学、SSK以及探究科技争议的社会政治影响这三种主要的争议研究路线的差异与联系,也未系统分析科学的社会特性对不同类型争议的影响.本研究以考察科学争议的社会性为线索,分析对比了上述三种研究路线,并探讨了SSK学者所倡导的科学的社会建构在分析公共科学争端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如何评价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成就?今年四月,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了为期三天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上至少有五人的讲演谈到了目前中国科学家的学风以及对他们的学术评价。郝柏林和饶毅的讲演中途二次都被掌声所打断,这是几十个大会发言者中仅有的几次场面。郝把目前学术界的浮躁情绪、泡沫科学、乃至学术风气归因于急功近利的政策,他抨击一些有前途的科学家不是沉下来做科学,而是浮上去做了官。曹聪和饶毅这二位海外华人学者在对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状况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却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中国科学家不大可能在可见的未来获得诺贝尔奖。在讲演中,陈平教授谈到了他亲身经历的中美学术体验,这个有些令人伤感化的体验却更让我们相信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难以在可见的未来获诺贝尔奖。“在中国,只有业余的少量的时间可以想点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但无人可以对话。”陈平说这是他一直想回国,却又没能回国的原因。在他们几人中,似乎只有徐光宪院士给予中国科学家乐观的希望,但在这种较为乐观的评价背后却不难看出其中交织着一种爱国的激情。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栏目里,我们把他们中的四人现场讲演的精彩部分提供给读者,希望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在这一领域里研究的学者们是如何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全球化的马达与多样性的砂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个名词了。这不仅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它给我们未来美好憧憬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安。有人说:“其实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这列急速前行的火车会给我们带往哪里?”在这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试图关注的却是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科学与全3求化之间的关系。几位作者的学术背景分别是:科技史,人类学,全球化,数字化以及经济学。希望他们的文章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意义非凡的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了,留给我们可见证的是那些建筑群体,它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显出其历史物质遗产,因为它们上面传载着发生在这个时代里的一个光荣梦想。与这些有形的建筑相呼应的是。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那些无形意义,无论是从经济上、政治上还是从文化上和国民的心态上,将无疑会有一些精神上的遗产留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在这期的“科学与文化”栏目里,我们请一些著名学者和奥运专家来畅谈2008北京奥运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个名词了。这不仅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它给我们未来美好憧憬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安。有人说:“其实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这列急速前行的火车会给我们带往哪里?”在这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试图关注的却是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科学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几位作者的学术背景分别是:科技史,人类学,全球化,数字化以及经济学。希望他们的文章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