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丽静 《学周刊C版》2010,(10):132-132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使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音乐欣赏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4.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1):73-73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要提高音乐欣赏课堂效率,应注重欣赏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理念:这一课的重点是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在教学方法上采用:  相似文献   

6.
弱智儿童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音乐听赏,但音乐听赏,不能简单理解为让学生听听录音,看看音乐会的录像,是通过听赏培养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在听赏音乐的和谐欢娱的气氛中,矫正感知的障碍,补偿生理心理上的缺陷,这到发展学生想象力,丰富生活和使其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杨敬华 《考试周刊》2011,(53):220-220
音乐欣赏课具有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欣赏,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激发情感、感受音乐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主动参与、实践感受,从参与和实践中得到愉悦和美感。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做好音乐教育工作成为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上好音乐欣赏课又是重中之重,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从听唱结合、听赏结合、听想结合等方面入手,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9.
音乐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欣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0.
刘丽娟 《新疆教育》2013,(15):72-73
上活小学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的表现,自由的发挥,让童心飞起来。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乐意赏,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从参与和实践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在音乐课程中,欣赏在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大都希望能让他们欣赏更多的歌曲。而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可见,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欣赏通过听赏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领会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手段与音乐情感的关系,培养音乐欣赏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审美、鉴赏音乐的能力,从而达到吸收和享受音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教学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引导学生用聆听的方式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老师常常忽视学生的听赏感受,习惯先讲解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然后按照曲式结构逐层分析,分段拆解的教学模式上课,这样常常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配乐语文课或音响解析课,严重影响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上好音乐欣赏课,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听觉感受和情感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体验中,加深对音乐概念,音乐行为及音乐形态的理解,最终实现对音乐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必须通过听觉感知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音乐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听觉服务的。倾听音乐作为音乐听赏教学的一个环节,在音乐学习中具有广泛而特殊的意义。听赏是以听觉为主要途径的欣赏。虽然音乐听赏教学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教育诉求,但长久以来,音乐听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赏音乐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小学因音乐课堂中,感受和鉴赏音乐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拟从音乐教学乐入手,结合本人的教学时实践,论述如何让学生听懂音乐。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必须有高水准的灵敏的耳朵,才能有效地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因此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歌曲教学中强调音乐的听赏作用,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表现音乐,是音乐教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爱模仿、爱帮助人、有爱心等特点,以趣味性的多媒体演示和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听歌曲,让学生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初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多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跟唱、听唱、机械模仿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倾听的读谱学唱教学割裂了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心理语言的沟通,使得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沉闷,学生喜欢音乐却厌烦上音乐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本能听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参与表现。4·通过对歌词和歌曲演唱形式地改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设想1·在学生听赏乐曲的过程中,通过律动和参与打击乐伴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2·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的过程中,把一些音乐知识,歌唱技巧、演唱形式、表现手法融入到学生在“听、赏、说、唱、做、创”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任弘 《中国教师》2005,(10):32-33
尽管音乐听赏教学被赋予许多美好的教育诉求,但在认识和实践上它还是逐渐走进了一种误区中。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在第22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阿姆斯特丹大会上将这种误区概括为:听赏是被动的;听赏是没有创造性的;听赏是枯燥乏味的;听赏是不能评估的;在听赏时我们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教表演。这种现象在我国也很普遍,有些方面还很突出。走出误区,其前提无疑要提升对听赏教学的认识。那么音乐听赏课的应有之意是什么呢?第一,听赏是主动学习的过程。音乐听赏,归根结底是听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曹理老师说:“儿童与青少年在音乐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