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甚至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社会自然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  相似文献   

2.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如今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语文课堂存在许多非语文的东西。这些非语文的东西掩盖了语文课的本性,淡化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语文课应走出误区,保持"自我"。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化倾向,即“语文味”的却失。因此我们要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海纳百川,长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有可能上出洋溢着浓浓文学味的语文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化倾向,即“语文味”的却失.因此我们要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海纳百川,长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有可能上出洋溢着浓浓文学味的语文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给语文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气象,但语文课堂上许多形式主义的做法又开始出现:为了自主而自主;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所谓的“完美”而设计了丰富多彩但毫无作用的教学环节。语文课堂上经常花样百出,歌声、笑声频频,学生兴致勃勃,但课上完后许多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只是脸上、身上多了许多花花绿绿的东西(老师奖励的),这就不由得让人怀疑课堂的效果。那么如何摒弃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教学活动呢?我以为,语文教学应该从简、从实,做到“扎扎实实”,抓语文最根本的东西,上实实在在的真实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如今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不少的生机,原先课堂上的沉闷气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语文课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可是,渐渐地,人们发现许多“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也开始充斥语文课堂,人们不禁感叹:如今的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  相似文献   

7.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活跃的课堂背后,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课堂上"语文本身"的东西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笔者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庸"肿",当下应该为语文课堂教学"减肥瘦身",还语文教学真实的面目,这样才能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解放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节语文课堂到底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无疑是要带来语文变化的,也就是语文素养的生长。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应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那么.语文课堂又该让孩子带走什么东西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师理应成为“魅力教师”,他的魅力就体现在语文课堂里。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始终觉得缺少一些难以触摸的东西,缺少了这些东西,我们只能原地徘徊,难以超越自我,无法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我常常在思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10.
纵观当下的许多语文课堂,许多的语文课因追求形式与功利而让原本应该有的语文味荡然无存。课堂上,真正的琅琅书声少了,咬文嚼字的品味少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少了。缺少语文味是当下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课堂如何拥有语文味做了思考,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越来越显得单调,整齐划一,教师的个性思维被磨灭,语文教学也丧失了内在的灵魂。在丰富多变的语文课堂形式中,教师要力求体现语文真正的灵魂。资料的利用、文本的充分解读、教师自我个性的展现,都是让语文体现其灵魂不可或缺的东西。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堂的魅力,体现语文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在经历了残酷的口诛笔伐之后,带着挥洒不掉的遗憾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该走向哪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但是“标准”的颁发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是常常万般无奈地看到:课堂花哨的东西多了,而语文本真的东西却不知何处寻觅。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纵观当下的许多语文课堂,许多的语文课因追求形式与功利而让原本应该有的语文味荡然无存。课堂上,真正的琅琅书声少了,咬文嚼字的品味少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少了。缺少语文味是当下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课堂如何拥有语文味做了思考,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在享受声像和多媒体等便利时,也渐渐步入了虚化的境地。它们主要表现为过多地追求形式上的生动,片面地追求表面上的效果,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我们才能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才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就会窥视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作秀的成分多了,课堂上的“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灵动的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真,拧干了原汁。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扎实有效呢?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语文文化?笔者认为,语文,是一个很本色、很清纯、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语文的“文化”.语文课堂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耳闻目染,让“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的渗透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但是从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我觉得语文教学离语文本真越来越远了。语文教学充斥着繁琐的讲解、走马观花似的多媒体展示和空洞的情感说教,使得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越来越淡。不少"伪语文"的东西占据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使得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悄悄减弱,许多老师陷入了迷茫。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在享受声像和多媒体等便利时,也渐渐步入了“虚化”的境地。它们主要表现为过多地追求形式上的生动,片面地追求表面上的效果,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童都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我们才能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才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文童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9.
郑帆 《教育艺术》2009,(5):14-16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依然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可是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针对这些偏向,我们呼唤:语文教学急需返璞归真。要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落尽“豪华”,洗却“铅华”,学语习丈,注重语文实践;精简提问,留给学生细心品味的时间;琅琅书声,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相似文献   

20.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借着改革的春风,异彩纷呈,着实让人兴奋。当我们沉浸在这些美景,欣喜振奋时,有些现象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语言文字的训练少了,一些花哨的、非语文的东西大量涌入了课堂,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本真。笔者认为: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应先为语文课堂“瘦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