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教育信息系统视野下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很少有专家学者认真探讨过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二者未能真正做到实质性的区分,要么把二者等同混淆起来,要么作为截然分离的两个过程与阶段。二者之间实质性关系究竟如何?这是信息化进程中所必需正视而不能回避的问题。笔者最近在《中国远程教育》上撰文《论教育信息系统演进》(下称《演进》)指出从“教育系统”向“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演进透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与"教育信息环境"之间的矛盾推动着"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体现出了信息化与优化、系统性与矛盾性、人本性与价值性,以及动态平衡性与演替性等基本特征,规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实质、目的和特征,突出了教育信息系统的生态性.在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指引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确立信息思维与信息科学方法的指导、以系统工程方法为主要建设手段、以人文主义管理与制度法规为激励措施、以实现生态发展为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信息生态学”学科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信息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应用中教育信息、人、教育信息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过程、规律及其整体生态平衡的一个教育领域的崭新分支学科。它从生态视角透视教育领域信息化实践,为其跳出技术论、资源论和环境论等种种盲人摸象的论调,提升到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论提供了价值理念指导,并在崭新理论框架体系中推动相关学科群的发展,从而引导教育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进化。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理论是对环境论的丰富和发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理论框架和体系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化、环境变迁新要素有待挖掘、环境育人功能中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有待整合。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需要合理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古今中外的教育都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信息和教育技术四个要素构成,现代教育的要素并没有增加,而是各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微观上看,现代教学结构中"人技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处于主导地位,以"人技关系"为依据划分教学结构,可以分为以教育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育技术为中心三种;现代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技术环境,其"主要矛盾"是"人机关系",以技术环境为依据可分为视听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四种。  相似文献   

6.
信息视野的教育原理探新——兼论学习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可发现当前流行的教育原理表述竟然有几十种之多,已显现其弱体系性。为此,本文紧扣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当前教育原理进行新思考,提出信息视野的教育原理,即根据教育系统边界(外延)和教育系统核心功能(内涵)的界定,将教育本质重构为“教育是人类文化交互的一个系统”;然后以教育本质为起点,基于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扩展出“教育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教育内容以教育方法通过教育媒体以教育工程方式交互的系统”;再对其中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媒体、教育工程、(教育)交互七要素做进一步扩展,从而推导出信息视野的教育原理,并以系统框架图的形式进行了表述;最后以案例进行验证。依据教与学的统一性,本文同时还兼论学习原理,期望重构出适合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的教育原理、学习原理,促进教育信息理论、学习信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课堂教育机智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肖远骑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向量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又存在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还存在着师生与外界环境的能量流、信息流等多侧面、多层次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信息基础设施是知识经济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通信技术(ICT)对学习的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字学习机会",也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贫富人群之间、强势与弱势群体之间已有的"数字鸿沟"的危险。同时,它也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改进教育管理的强大工具。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规模、效率与程度,无疑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教育竞争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健全的教育信息网络应由信息点、信息工作队伍、信息机构、信息传输手段和信息工作制度等五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会使整个网络残缺不全 ,影响网络的整体运行水平。一、信息点信息点是教育信息网络中枢机构确定的信息联系单位 ,是网络上的一个网结。它既是信息的发出单位 ,又是信息的接受单位 ,同时还承担着对信息进行加工等多项任务。信息点是信息网络的基础。教育信息网络的信息点 ,可分为基本信息点和特殊信息点两种。基本信息点是必须确定的网络单位 ,是信息网络的基本骨架 ,一般由上级…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信息化包含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制度等五个要素,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复杂性主要来源在于人们对各要素的认识局限和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从解决人、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化评价等几方面的问题入手弱化高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复杂性,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信息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对于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讨论了培训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看,它是教育领域的一项工程。将信息化教育的环境作为重点来分析,得出在信息化教育这种形态中的"人化环境"和在此环境中的人的互动关系,从而研究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该持有的观点,以此来指导实践,进而能更好地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寻找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基于此,对当前小教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小教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方案及相应的实施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 analyses of education are subject centered. Education is either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ducator (teaching, parenting) or from that of the pupil (learning, child development). These analyses do not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education as a social phenomenon. This paper aims for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ditio socialis' of education. It highlights the autonomy of social systems vis-à-vis their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is described as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 of social systems. Education is analyzed as a process within which a double system-reference comes into play, viz. to social systems and to human beings.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is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this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systems and human beings. In this context, the im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education comes to the fore.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也给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影响下的教学的变化分析,进一步思考教育信息化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既赋予劳动及劳动教育以新的内涵,也使高校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可行性和可能性、育人价值与功能等面临挑战,其实效性有所减弱。然而,这并不意味高校劳动教育在信息时代不适用也没必要,而是信息时代高校呼唤身心融合的劳动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信息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首先要厘清其目的,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劳动教育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在方法与形式上不断创新,加强对人的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时代教育的特点及对策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潮流,它促使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更是明显,由此形成了新的教育目标和理念。我们在探讨信息化社会特征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信息化和教育的相互关系、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应做出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教育信息管理的各系统协同发展,实现学校资源共享,需要在各系统间运行的数据有标准可循。《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是现今一部有关教育信息化标准的经典,经过几年的建设,拟作为国家标准推行。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以此指导学校完成自己的信息标准体系,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视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理念是我国大学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前提。文章溯源了信息化概念发展演变的历程,分析了我国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由来及不同界定的特点。提出"信息、信息流"是信息化本质内涵,并进一步从"信息、信息流"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发展,提出了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