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亭诉讼证据中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是由证人来保证的。证人的主体适格是保证证人证言可采性的前提,也是判断证人证言证据力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证人主体适格性的立法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证人证言历来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的证据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制度暴露出了若干的问题,影响了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理念上的落后,也有立法和司法上的不足,还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使其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审判人员运用证人证言席建松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事实情况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作出陈述,司法机关将这些陈述加以记录,便固定为法定证据中的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证据,对于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具有重大意义。比如:知情人以证人证...  相似文献   

4.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定的基本证据形式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范了我国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证人作证制度,但仍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各国的证据立法和实践中,证人证言均被认为是强有力的证据种类。以细致缜密而著称的英国证人制度设计中,针对儿童证人资格、证言证明力、儿童证人的特殊保护问题均有较详尽的规定。我国应充分借鉴现代证据法学的通行规则,即儿童具备实质性证人条件,亦即取得证人资格;同时在庭审前服务、庭审技术屏障、庭外保护方面统筹设计,建立和完善我国儿童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采用直接言词原则,形成口头的直接审判,所有证据都通过证人直接呈现于事实的裁判者面前。坚持法官直接发现事实从而使司法程序透明,使法院获得信赖。刑事诉讼证据中的排除传闻规则是为了确保证人证词的可靠性。当诉讼一方在审判中引用证人在庭外的证言作为证据,来证明所提及或指称的事实属实时,这些证言会遭到排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除外,证人没有出庭所作出的书面证言原则上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证人出庭,确保被告人可以在庭上提出质问,使证言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民事诉讼活动中,证据自始至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官只有借助于证据,才可以正确查明案件事实、确保案件公正、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极为低下,严重制约了证人作证制度效果的发挥.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因此,若要充分发挥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应有的证据功能,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证人证言是司法实践中最常用的证据之一,它对于案件的查明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证人出庭作证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刑事证据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早已确立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但是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或不愿、不敢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使这种最常用的证据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务之急,我们应尽快地完善有关法律,建立证人权利保障制度,从而尽可能地让证人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9.
证人证言作为被世界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的证据形式之一,其对解决民事纠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证言的采信率极低。《民诉法》及《规定》对证人的资格、出庭询问、形式要求、费用虽予规定,但存在操作性不强的缺点。总结我国民事审判中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立法体例,对《民诉法》中的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取证难却是摆在当事人面前的最为严峻的客观事实,尤其是获取证人证言,由此应运而生“悬赏证言”。对悬赏证言法律效力的判定,大家莫衷一是。本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具体分析悬赏证言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1.
董事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公司法》对此缺乏一般性规定,这对于未上市的股份公司的第三人利益保护是非常不利的。分析我国股份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赔偿责任立法现状及其不足,认为应当通过公司法做出诸如股份公司董事对包括债权人在内的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性规定、区分不同种类董事的赔偿责任以及改进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股东诉讼机制和导入债权人派生诉讼制度等措施来适度强化董事民事责任,保护第三人利益,实现公司相关者利益的合理平衡,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民事审判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相关规定的不完善和相关制度规则化程序化的缺失,在实践中证据交换制度并未完全发挥其作用。完善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应当坚持诚信原则、当事人权利义务平等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与法院适度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规则方面,应当由案件的主审法官主持证据交换,适用证据交换的证据范围方面应当尽量宽泛并明确规定例外情形,增加证据交换的方式并根据证据种类设定不同的证据交换方式,还应构建具体的证据交换的实施规则,明确证据交换的效力和制裁方式。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呈现出由过错责任向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趋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顺应这一潮流,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的无过错赔偿原则。但是,我国具体法律规定存在理论上的问题,且与我国国情不完全相符。文章通过深入的比较分析,就该原则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行政指导行为已被广泛运用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从人权保障、权力监督和依法行政的角度出发,如果行政指导行为使行政相对人受到损害,相对人有权获得司法救济.由于目前行政指导缺乏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指导侵犯相对人权益的事实大量存在,很有必要加以规范.比较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我国内地对行政指导问题的界定及其现状,可见必须将行政指导纳入法制化轨道,接受司法审查,从而使中国行政指导在法律规范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遏制诉讼欺诈、弥补第三人利益保障体系的漏洞和开通纠正错误判决的新渠道为立法目的,我国在2013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在他人间的生效判决对第三人产生不利影响时,为非因自身原因而没有参加程序的第三人提供事后的程序保障,以救济错误判决对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的不当损害。第三人撤销之诉起源于法国立法,在移植入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后必然面临着各种适用和完善上的困难,因此本文在进行制度的立法目的和理论基础分析后力图描绘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导向和制度前景,为其后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展开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6.
认诺是指民事诉讼中被告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承认的一种诉讼行为,它同时也是当事人的一项权利,与其它行为和权利不同,认诺具有有自己独特的品格。另外,认诺者在诉讼上实施认诺,将对其本人,对方当事人和法院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理性认知认诺行为或认诺权将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和审判方式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婚约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约关系所产生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首要任务乃在确定婚约成立的时间.婚约关系的存在将产生特定的诉讼法上的效果,并使婚约当事人负有特定义务.婚约解除后相互"送"给对方的财物即失其基础,因婚约解除而受损害的一方可以人格尊严权受损害为由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全新的视角 ,从对党的教育方针、任务分析入手 ,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提出了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成人高等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变革之中,继1997年《刑事诉讼法》重新修订颁布后,2008年重新修订后的《律师法》也开始实施。而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作为诉讼模式和审判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一直伴随其中。本文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和未来司法变革方向,浅谈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良性交革中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妨碍制度是指当事人因可归责于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诉讼中或诉讼外、故意或过失的作为或不作为,致使自己的证明行为变得困难或不可能,从而法院在认定事实上做出对被妨碍的当事人有利调整的制度。学界关于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并不限于一端,而是兼容并蓄。各项单一学说不足以独立解释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以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为价值目标的"证明权保障说"构成证明妨碍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