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余世诚 《寻根》2000,(4):82-85
1980年第7期的《历史教学》杂志发表了韩养民先生撰写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张良”条释文,提出汉初大臣张良“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不久陕西晋金庚先生在《中国历史大辞典通讯》1980年第11、12期合刊上发文,  相似文献   

2.
赵云 《大理文化》2012,(3):84-87
早在1000多年前,大理古城就已是南诏和大理的都城了。中国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典故,如:“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元跨革囊”等都与它有关。  相似文献   

3.
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种讲法。在 众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的叙 述是独特的。 这是一组用镜头讲述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 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 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 的表达方式乃至摄影的新概念,“超以 像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 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这一切,基 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 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 为中国造像 赵辉和他的中国故事 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 …  相似文献   

4.
京剧在中国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是最为完整、最具影响的中国戏曲剧种,它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的传统舞台表演艺术_京剧的内容多以演绎中国历史故事为主,如《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等,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近年来,京剧在移植国外题材内容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如根据意大利著名歌剧改编的京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在中国和意大利演出均获得很大的成功。如今,被称为“北京歌剧”的京剧受到愈来愈多国外观众的喜爱,许多外国朋友前来中国学习京剧。京剧有哪些特点,成为一名京剧演员需要哪些条件,在中国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美国人都知道美利坚合众国创建时期的那些传闻:约翰·史密斯船长的经历,印第安公主波卡豪塔丝的勇敢行为以及第一个聚居地——詹姆斯敦的建立。然而,第一批非洲裔美国人起源的故事却湮没在几乎400年的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6.
吴正格 《寻根》2012,(2):54-56
“粥”的本字是“鬻”。字中的“鬲”,为最原始的煮粥器,是猿类进化为人类的物象标志。“粥”置“鬲”上,兹证是野蛮到文明的食象标志。人以口喝粥,“人”加“口”就成了“史”。因而,这一碗粥里就装得下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7.
王灿 《中华文化论坛》2009,2(2):102-108
孟子和汤因比的历史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孟子的“忧患”说近于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说;都强调少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都具有思辨和神秘色彩;都希望建立“世界政府”;都在某种意义上认为历史会“重演”;都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二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另外,对孟子的历史思想也应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8.
关于传说     
传说的概念,一般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传说概念,是把一切以口头形式表达的散体作品都包括在内,凡是民间口头上传传说说的东西,都可以列入。从民间艺学的观点来看,实际上就是神话、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总和。因此。我们就常常遇到象“神话传说”、“传说故事”这样一些连用的术语。狭义的传说概念,则是把传说与神话、故事加以区分。凡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那些口头作品,可以算是传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面对来自西方的挑战。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外来挑战,是中国人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因此,“挑战与应战”理论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谈到“挑战与应战”,就应该知道将该理论应用到历史研究的首创者——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最勇敢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0.
代兴 《寻根》2012,(1):20-2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被世界尊为人类历史上“四大圣哲”之一。他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具有跨时代进步意义的“仁政”学说、富民主张、教育思想等,同时在军事方面的论说也深刻、独到,倡导治军用兵的“礼治观”“民本观”“战争观”“武艺观”和“大一统观”,时至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Chinese Books "Going Global" The London Book Fair has selected China as the market focus for its 2012 event. This time,the Chinese delegation sold 1895 copyr...  相似文献   

12.
王屋山访道     
李留文 《寻根》2005,(5):110-116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神话而名闻天下,“主七百里、高万仞”的描写,使人们对王屋山产生高大峻伟的想像。今日一游,不仅叹服于自动化的神奇,理凶杀于这里几千年中化文明所造就的深厚文化积演。作为一座道教名山,王屋山就偈一本线装古书,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郑晓江 《寻根》2004,(2):131-137
在南昌乘疾驰的火车沿浙赣线而京广线,不足八小时,便到了山环水抱的古城湖南衡阳。衡阳是王夫之故里。王夫之(1619~1692),因隐居石船山著书,世称船山先生,是我国明未清初的大思想家,在哲学、史学、文学,乃至音韵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与黄宗羲、顾炎武一起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郑晓江 《寻根》2004,(1):96-109
秋风瑟瑟,落叶飞舞,我们又到庐陵。亘古长流的赣江之水,环绕吉安市区而东。天大旱,河床毕露,滔滔大江早已不见,空剩涓涓溪流缓缓而淌。河旁那棵庐  相似文献   

15.
夏剑钦 《寻根》2005,(2):112-115
在《魏源全集》付梓前夕,笔者一行驱车来到湖南省隆回县司马前镇的金潭乡。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三月二十四日,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就诞生在这里。我们来到魏源故居前,看着眼前这座饱经沧桑的宅院,凝想这位智者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思想苦旅,一种虔诚的敬仰和历史的伤感不禁油然而生。在这里,仿佛到处都可以找到魏源的影子,连门前的小溪似乎也在诉说着他一生的勤奋、劳碌、忧患、痛苦和悲欢。山川孕秀,天生异禀金潭是一个盘形盆地,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最宽处不过2公里,中间田畎平坦,四周树木扶疏,有似人间仙境。在统称金潭的中…  相似文献   

16.
宋斌 《寻根》2010,(6):55-57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全诗长达353句、1765字,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也。  相似文献   

17.
邸永君 《寻根》2006,(5):136-141
琴,亦称古琴,琴身多镶以美玉为饰;或云王母娘娘曾邀诸神抚琴于瑶池,故又称瑶琴,是我中华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乐器。古人以琴棋书画为四雅,而琴居其首;文人又终身与琴剑为伍,有“琴心剑胆”之目。其于助我先人承载文化、传播文明、交流情感、排遣幽怨、陶冶情操等方面,作用远远超出音乐本身,早已演化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颇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18.
Yuxian County, called Yuzhou in ancient times, enjoys unique terrains and old traditions. As it borders with the northern province of Shanxi, it shares many cultural and business similarities with Pingyao, an old town of Shanxi inscrib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Since it is not far from Beijing, Yuxian has become a frequent destination for travelers from Beijing. The Extraordinary Art of Paper Cut In a paper cut workshop of Yuxian County, I was fortunate to see the whole production …  相似文献   

19.
郑晓江 《寻根》2003,(6):114-121
有一种心情,他叫逍遥;有一种兴趣,他叫神接千古。我平生无所好,只愿以逍遥之情徜徉在历史长河中,一览先贤先哲的生活与思想,以反思为基础,透视现实,瞻望未来。江南六月的一个早晨,我与杨教授同行,乘火车沿京九线至江西吉安市,我的同学唐春梅早已安排好,三人转乘轿车,由吉泰平原而至山峦起伏、翠树成荫的永丰县沙溪镇,开始了我们的欧阳修故里之行。一欧阳修,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卒于熙宁五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吉安永丰县)人。仁宗天圣间中进士,历仕凡四十余年,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最后…  相似文献   

20.
郑晓江 《寻根》2004,(4):111-119
欧阳竟无(1871~1943年),名渐,江西宜黄人,学者多称之为宜黄大师,对中国近现代佛学的复兴和佛教的教育事业多有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