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儒程端学认为《春秋》之"义"是通过"属辞比事"来体现的,这显示了他治经客观求实的一面。但他认为理解了经文的"属辞比事",甚至连传文都可以不要,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经文,则又显示了他治经主观刚愎的一面,程端学认为"属辞比事"有大小之分,说明他治学兼具宏观与微观眼光。而他关于经文之"属辞比事"可信,而传文之"属辞比事"不可信的论说,则再一次显示了他的尊经驳传倾向。  相似文献   

2.
黄侃(1886 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黄侃是章太炎的弟子,而他本人的弟子也多为当世文字、音韵、训诂学界之名家,有“章黄学派”之称,黄侃的名气可以说是很大的.其著作不多,且多为其弟子整理而成,这和他的早逝有关.然而,作为“乾嘉小学的集大成者”和“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研究其治学方法则是很有必要的.而黄侃一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是《说文解字》一书,故本文所述也集中于其治《说文解字》之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师传道     
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见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就将书扔到了书堆上。又一次见老师时,陆宗达送上点点画画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黄侃点点头,说:“再去买一本。”  相似文献   

4.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是儒家六经之首,又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被当代人称为演示宇宙运动、人生真理的大代数。它的经文简略艰涩,十分难懂,符号系统又高度抽象,因而《易经》一直是中国古籍研究中的难点。房松令先生从1980年起,即开始进行《易经》研究,很快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的《易经》研究引起了国际易经界的注息。最近他又推出了三卷本的《学易必读》。上卷《周易真解精述》刚一面世,《光明日报》很快就作了报导。著名哲学家、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致函作者,称该书“体例新颖,考订精详,新意迭出,极符青年初学要求,全书三册,实为完壁。”表示企盼看到全三卷。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周止礼先生也致函作者,指出该书“确为学易必读之书,可以光大易林。”这充分说明了此书的出版价值。 我无力对《周易真解精述》一书作全面深入的评述,仅就书中那些独辟蹊径的爻卦绝唱谈谈粗浅的体会,敬请专家指正。 《易经》经文记述着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经文本身是通过对历史往事的记录来启发人们对人生真理进行思考,彰往以知未来,把握宇宙真谛。作者为了阐发易经经文和数理的底蕴,曾对经文的历史内容和符号的哲学意义做了仔细地考察,然后在对每一条经文作了训诂考证、今译、解  相似文献   

5.
宫泽贤治一生信仰《法华经》,这一经典充分地体现在其作品创作中,宫泽贤治的很多作品中蕴涵了深厚的宗教思想,那就是为了众生的幸福而努力。其作品中《法华经》的体现不是在讲述经文,而是把其思想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展现其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侃《尔雅》研究自成体系,论述全面。黄侃对《尔雅》成书及历代《尔雅》研究成果分析透彻,有独特思考;黄侃治《雅》方法具有系统性、联系性、发展性和严谨性的特点。梳理黄侃《尔雅》治学成就,对黄侃及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段玉裁以文字学见长,但是他的经学也同样有一定的造诣.一方面段玉裁通过文字学校勘经文或利用文字学解经,另一方面儒家经典也成为了段玉裁重要的训诂学工具.通过分析段玉裁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文字学与经学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两者共同体现了段氏的治经之道和文字之理.  相似文献   

8.
大师传道     
<正>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见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第三次见老师时,陆宗达送上点点画画得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黄侃点点头,说:"再去买一本点上。"三个月后,陆宗达又将一本翻得很破的《说文解字》拿来,说:"老师,是不是还要  相似文献   

9.
他是民国时期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学问既专且博,尤其在文字、声韵、训诂等方面成就空前;他是学术泰斗章太炎的大弟子,但学问不让老师,与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他不满三十岁就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此后二十年间,辗转执教武昌高师、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高等学府,弟子遍天下,更培养出众多的学术大家。他是黄侃,却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黄侃,人们印象中的却是另一个黄侃——黄疯子。从执教北大开始,黄侃狂放的性格和古怪的举止就让他的课与众不同,他的故事也在校  相似文献   

10.
背诵经文     
一富翁发现他为儿子请来的教书先生居然在教他的儿子背诵父亲去世时的祭文,便问:“先生,我还健在,您怎么就教他这个呢?”“放心好了,等到令郎会背诵这篇经文时,您可能已经百年了。”背诵经文  相似文献   

11.
黄侃历任北大、北女师大、武昌高师、中央大学等校教授。在北大时,黄侃有一个习惯,在课堂上讲书,讲到要紧的地方就停下来,故意卖关子,说:“这里有个秘密,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还不足以让我讲,你们要听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学生坐满了教室,等待老师上课。但黄侃却安坐在教员休息室,纹丝不动,压根就没有起身往教室走的意思。学生们在教室等了一会儿,不见老师来上课,就赶紧报告了教务处。教务处职员知道黄侃的名士脾气发作了,于是赶紧跑去请他上课,低下身子说:  相似文献   

12.
敦煌研究院藏3叶婆罗谜字梵语-回鹘语双语残片。本文认定这3叶残片所书文本为《法身经》。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布的《法身经》的不同写本进行比较归类,进一步判断这3叶残片属于丝路北道的《法身经》写本系统,与南道的《法身经》写本系统有所区别。本文还对残片进行了换写、转写与释读,并参照《法身经》的五个汉译本,对经文的性质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汉纪》是东汉末年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奉汉献帝之命而作。《汉纪》文虽简略,而论辩多美。荀悦在写作该书时非常重视史论的撰写,而“依经附圣”,以儒家正统思想作为评论的指导思想是其史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其依经附圣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地引用经文、经义或圣人言论。这与荀悦生活的以儒家思想为官方正统思想的时代背景、他本人受到的儒学世家的濡染及其撰写《汉纪》的目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黄侃把"命意修辞"作为"为文之术"之纲维。在黄侃看来,作文之旨,大体是"命意"、"修辞"两方面的功夫。"命意"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修辞"是形式方面的要求。他强调,词意为本,自然为质,并以此对"风骨"作以解释,从而使风骨论从虚空落到了实处;黄侃又主张"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之准的。故而他回避了刘勰之反"侈艳",而反"朴陋",树起了倡"文饰"的大旗。  相似文献   

15.
儿子玩折纸     
学着折因为学的专业是幼师,我经常折纸。儿子耳濡目染,也经常折纸玩。儿子刚读小班时,一次,他无意中把家里一本关于折纸的书翻了出来,看到书中奇怪的符号,就问我:“妈妈,这是什么书?”我说:“折纸的。”他马上来劲了:“我要折。”我便示范折给他看,并告诉他什么符号该怎样折,儿子学得很认真,每折好一样东西,就笑眯眯的,满足得不得了。尝到折纸的甜头后,每天晚上儿子都要学折纸,从简单的叠被子、折杯子,到后来折些较复杂的小动物,久而久之,不用我示范,他自己也能看懂符号和步骤图,会独立操作了。于是我对他说:“儿子,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你肯学…  相似文献   

16.
罗兰·巴特将日常生活的种种事物及日常生活本身看作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符号,在他的《神话学》一书中试图发现日常“神话”表象背后的意义,并力图在日常中达到“去神话”的目的。他的《时尚体系》一书以流行服饰中的“书写服装”为研究对象对这一体系进行符号学分析。他从中发现女性在时尚中从读者衍变为“模特”这一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胡适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当时社会上对此的反对异常激烈,以黄侃为最。黄侃乃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弟子,恃才傲物,其狂妄和尖刻是出了名的。有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此言一出,他仰天打3个哈哈,胡适则气得脸都白了。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  相似文献   

18.
范文澜学术道路的转变在其经学研究方面有明显的轨迹可寻。他早期受陈汉章、黄侃、刘师培等学者影响,治学"追踪乾嘉老辈",经学研究呈现出典型的古文经风格;抗战前后他开始系统学习马列理论,并运用马列主义对中国古代的经学进行了首创性的批判总结,由此从一名正统派经学家转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相似文献   

19.
黄侃先生在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治学成就主要体现有三:一是把握了语言的根本,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发诸口、施诸耳的是其中的语音;二是随文评述了治《尔雅》各家的成就和缺失,阐释了《尔雅》及其注释的体例,考正传本,为后来治雅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三是处处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发展观念和系统观念,把语言视为一个动态系统。他在继承清儒治学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体现出语言文字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治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近日拜读了已故学者程千帆教授的回忆录《桑榆忆往》,书中记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几位文化名人教书育人的故事,特别吸引人。古文字大师黄侃,是个以“跑江湖”的方法做学问的人。他虽然狂放不羁,性格暴躁,但他的教学却有三大特点:一是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古文字学、经学、文学甚至史学,都可以兼教;二是把教学与新发现相结合,同一门课,每次重讲都有新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