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因古代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首字而得名。甘肃也简称“陇”,这是因为我省许多地方在古代是陇西郡的辖地。我省历代的行政建置,反映了我省在历史上的地位。研究我省历代建置的沿革,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上更好地认清我省在今天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甘肃作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来是一个汉族同多种少数民族聚居杂处的地域。从我省历代建置中可以看到不少对少数民族带有侮辱性的地名,这反映了过去时代汉族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与歧视。对此,我们应当历史地看待。  相似文献   

2.
我国书院制度,自唐代起至清末止,有一千多年历史,在教育上起的作用较大,培养人才较多,因而研究书院的沿革,对了解我国教育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学校制度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在古代教育史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体制守备,教学内容日益丰实,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教育。起初,教育活动常常和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到奴隶社会——夏、商,才逐渐形成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一定社会的学校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总是把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按照本阶级的意志确定  相似文献   

5.
禹州市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其建制与名称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夏商时期的夏邑,到战国时改为阳翟,金朝改之为钧州,明朝又因避讳改之为禹州,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做过国都,做过郡之治所,但大都以县一级行政单位出现。  相似文献   

6.
固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一个具有十分悠久历史的地方。古人说其形势云:“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自古以来是边陲要冲,塞上之咽喉,为历代兵家所必争之地。周秦以来,固原地名,史不绝书。其沿革领属,犬牙交错,混乱异常,地名之故址,众说不一,稽考甚难。笔者拟在前人基础之上,对此略加考释,求教于学界师友。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方针的沿革与学校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方针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述形式,而不同的表述形式,又对教育实践产生不同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美育,美育也应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但建国后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却有时提美育、有时回避美育、有时暗含美育、有时强调美育。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地位存在的明暗有无,不仅反映着对美育地位的认识过程和整个国家的教育全面发展的程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美育的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8.
正史目录在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梳理历代正史目录体例发展变化的脉络,可见《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以下的五部正史目录的体例都以这两者为基础,甚至以《隋书·经籍志》为模板,但是又根据时代特点与学术发展状况而略有变革,它们既递相承袭,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10.
2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先后实行国有国营,国有企管和国有法人经营的企业制度。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沿革给我们的启示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过程是我们寻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承袭制度: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夏代,文明和知识分子相应产生,但由于生产比较落后、交通比较闭塞、文字比较艰涩,书籍比较罕有、教育比较狭隘,所以知识分子在社会成员中比重甚微,并且是采取子继父业,世代承袭的办法培养和任用知识分子。今天,我们从文、史、卜、巫、司徒、司马、司空、上官等姓氏中还可以隐约窥知古代知识和知识分子承袭制度留  相似文献   

12.
新《义务教育法》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思想,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停办重点校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和拥护,但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导致教育质量下滑。本期推出“停办重点校带来了什么”的“热点话题”,意在引起思考、开阔思路,用我们创造性的工作来推动教育均衡在区域内、学校内的健康发展。停办重点校不是对过去办重点校的简单否定,应历史地、辨证地看待重点学校这一现象。《重点学校的沿革》一文冷静指出,当初办重点学校“不是初衷对与不对的问题”,“问题出在没有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取消重点,让教育内部的生态归于平衡”。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加大政府保障的力度。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县之一的双流县将教育发展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抓紧制订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办法,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依法治教,学校要在实现校内教育公平上着力。之前为“省重点”的峨眉三小在取消重点“头衔”后向何处去、普通农村中学剑阁县木马初中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他们都把教育改革的目光放在了校内教育均衡上,无论是“力、爱、育、人”的“四字经”,还是用“五项制度”来保障,都是他们各自积极的探索。停办重点校实际上是对学生全员的关注、全面的关注。我们期待着停办重点校后,是对义务教育从投入、管理到评价的深层次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历代职官表》是一部官修的大型职官表,用于查找历代官职名称、建置和职掌变迁等情况。《四库全书总目》对本书评价极高,说它“包括古今,贯串始末;旁行斜上,援古证今;经纬分明,参稽详密。”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官僚机构和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种职官的名称、建置、职掌、品级、员额等,不仅代有因革,就是一代之中也往往废置不常。虽然《二十四史》对每代官制多有专志述要,《十通》和会要、会典等也有专章论叙。但或则断代为书,或则疏略不全,不便检阅,因而就有职官专书的出现。乾隆四十五年(1780),清政府感文武内外官职品级虽已载在《大清会典》,“至于援古证今”,检索“今之某官即前某代某官,又或古有今无,或古无今有”等,则无所依据。于是即派永瑢等主修,将清朝“文武内外官职阶级与历代沿袭异同之处,详稽正史,博参群  相似文献   

14.
我们骄傲,骄傲有八千年的文明史,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国家”且从未中断过。然而,事物的另一面是,“封建主义”的沉重负荷,压得我们几近窒息。譬如官吏制度和“官本位”意识,就是一个大包袱。近来读新书《历代职官沿革史》,更有上述两大感叹的交叉袭击!作者陈茂同从典章制度入手搜罗素材,统计出我国古代的官吏称谓竟达万种以上,历代中央和地方、内廷与外廷、一般选官制和特殊选官制、中枢首辅和行政机构等相当繁复,同中有异,同得惊奇,异得古怪,催人浮想翩翩。读毕该书,无疑读了一部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课题之一,纵观历史,学校管理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制度化的演变过程,了解这一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研究教育行政机构与学校关系的由来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朱丽 《中学教育》2009,(1):27-30
在教育改革中,如何兼顾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是一个两难困境。这种两难困境源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以及教育兼具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教育改革中这种两难困境可能的超越途径在于通过公共协商使得决策具有公正性,制定教育改革法,政府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17.
早在先秦时期,婚仪"六礼"便基本确立并被后代所延续,即指"纳采""纳吉""纳征""请期""问名""亲迎"。在这其中,"问名"是颇为重要的环节,多指询问女子父亲的姓氏和血统。在宋代之前,"问名"礼基本被传承下来,宋元时在士庶婚礼中并入了"纳采",明清时期则沿袭了宋元时期的婚俗礼仪。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夏、商至民国,历代一般称军事为“武事”,军事官员一般通称为“武官”,军事官员制度统称为武官制度。武官制度是中国历代官制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为非军事官员的“文官制度”),其内容主要为武官的设置,大致可分为中央武官与地方武官两大部分,亦包括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代长度单位和现在一样,分为寸、尺、丈、里。但由于朝代的不同,长度单位所代表的长度各有不同,就是在同一个时期,长度单位的长短也有差异。现以尺为标准和现在的厘米加以对照。战国一尺为二十二点五厘米,汉朝一尺为二十三厘米,三国一尺为二十四厘米,晋朝一尺为二十四点五厘米,南北朝一尺为二十四点二至二十九点六厘  相似文献   

20.
典权制度肇始于西汉,其产生与发展不断复杂化、精益化的商品交易息息相关。典权制度在历朝发展和沿革反应了当时经济生活。作为传承了上千年的一项典型的民事制度,其对中国当代法律文化与法律制度,尤其是对民法有深刻影响。从典权制度在中国古代沿革角度分析其与我国民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