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提升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服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的开展服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我国普通高校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如何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2.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一切成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先导,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整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以及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找准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促进高校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研究领域、广度、深度、方法、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明显存在与学科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很适应的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方法弊端较大,制约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1)一是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质量完成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任务;(2)二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3)三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4)四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重点扶持一批立足实践、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5.
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动力,而且是科学技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7页)。一个民族科学思维的标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创新,要取得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是  相似文献   

6.
通过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和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今后应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管理工作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以促进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人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配套文件.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和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强调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明确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战略任务与根本要求,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贯彻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  相似文献   

10.
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提升高校产学研能力,应明确高校产学研的定位和目标,并挖掘哲学社会科学产学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朱艳 《广西教育》2014,(47):16-17
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提升高校产学研能力,应明确高校产学研的定位和目标,并挖掘哲学社会科学产学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切实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又快又好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4亿元的投入已连续5年没有增长。这意味着什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委员用人均数额给予解读:高校文科教学科研队伍达45万人,按4亿元科研经费测算,人均科研经费每年不足1000元/人;按10万元一个课题测算,承担课题教师数不到1%;按每年43000人左右的平均申报规模测算,立项率不到10%。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形式与方法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于今年6月在《中国高等教育》第12期上撰写了《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一文,该文从内容创新的角度。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等方面讨论了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意义和内涵。这里,我想着重从形式创新的角度.就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研究组织形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围绕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方面存在的认识不清、思路不宽、能力不足及保障不到位等难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路径和具体举措,以期高校能够切实发挥起智囊团、思想库、动力车和生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24至26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了"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学术研讨会.来自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作用,必须着力增强大学生热诚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着力培养大学生勇于探求新知的创新精神,着力提高大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实力强弱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体制、科研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科研发展面临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项目命中率的影响因素,它们是:把握各类课题立项程序,做到有的放矢;着重应用型研究,以地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研究方向为基础,加强跨学科合作,发挥团队优势;做好科研后勤服务,提高申报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暨高校社科管理研究工作会议于7月29日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发表书面讲话。会议着重就如何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袁贵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而且应该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袁贵仁强调,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以国际眼光、先进理念,真正按照世界先进大学理念、大学体制、大…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从提高执政党能力的角度提出的,但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仍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方法论意义。“以人为本”是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发展”为其研究指明了 方向,“协调发展”是其研究必须树立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其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开放的发展现是 其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