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艺术上具有突出成就,塑造了一批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凸显出典型化与意象化的特征。《红楼梦》表现了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心理和思想、情感,蕴含概括性风貌,同时又具个性化。《红楼梦》还把人物当作意象来经营,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意象的特征,人物意象的营造也处处见机巧。  相似文献   

2.
四、“幽渺以为理”,“惝恍以为情”——貌哉深矣的意象创造 从艺术视角看,《红楼梦》写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它创造出幽渺惝恍的荒诞审美境界。作者通过梦境描写隐含和影射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即通过荒诞的非理性的真实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作者利用梦境所提供的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自由,创造性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虚构,以开拓人物内心世界和描绘人物的精神状态。 《红楼梦》所有的梦境描写都体现着鲜明的悲剧意识,都象征着特定的时代内容和作者对这一颓败社会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3.
"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形式,《红楼梦》这部集大成的小说丰富并深化了"水"意象的内涵。本文从水同女儿、水同清浊和水同爱情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水"意象,说明这一意象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对《京华烟云》的影响有目共睹,但二者本质的不同又使《京华烟云》独立于《红楼梦》的光辉之外,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以人物塑造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暗香和香菱这一组人物形象的对比,从人物的出场、救星以及结局的安排等三个方面论述《红楼梦》对《京华烟云》的典范影响。  相似文献   

5.
比较,是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人物对比,是《红楼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几乎都是成对出现的。我们读《红楼梦》,要认识其中人物,通过对比来认识人物可以说是一条“终南捷径”。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曹雪芹在对人物塑造时,首先在起名上就已经显示出其苦心,书中人物命名极其巧妙,这对于整部巨作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究《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人名翻译,在艺术赏析的同时并对人名翻译手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7.
自然而深刻,质朴而传神,平淡而真挚……平中见奇、谈中有味的语言艺术,是《红楼梦》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我们赏析一下《红楼梦》节选的《林黛玉进贸府》中的作者对王熙风语言的传神描绘,就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大多是起介绍内容、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但《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除开这些作用外,还具有传达人物心态、揭示人物个性、表现特定情景下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独特的艺术作用。心理描写,一般服务、从属于人物的行动、语言描写,这固然反映了古典小说作家们对人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在《红楼梦》的评点史上,十九世纪蒙古族红学家哈斯宝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除了《红楼梦》主旨“泄恨书愤”之外,哈斯宝的艺术见地也别有洞天,“暗中抨击之法”就是其针对《红楼梦》人物塑造艺术提出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是其艺术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这些伏笔又可分为预示、预铺、预设。《红楼梦》之第五回用《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画像及判词对小说主要人物之命运遭际、小说故事情节及结局做了非常集中的预示;刘姥姥一进、二进大观园是其三进大观园见证贾府衰败的预先铺垫;贾芸、小红则是作者预先设置的八十回后的重要人物。这些伏笔各有特色,共同作用,与其他艺术手法一道,使《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煌煌之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中学阶段的《红楼梦》导读教学提出了六点建议:抓住《红楼梦》前五回象征、隐喻的手法;抓住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抓住主要人物这一条经线;抓住对比这一种写作手法;抓好活动促读的教学方法;用好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吴泓 《语文学习》2021,(1):29-35
一 红学家、北京大学张庆善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或者说我们一辈子如果没有读《红楼梦》,如果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红楼梦》中的人物,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1]如今,《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那么,...  相似文献   

12.
子弟书是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红楼梦子弟书是《红楼梦》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其艺术生命的继承和延续,子弟书其独特的体制特点造就了红楼梦子弟书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主要表现在子弟书对《红楼梦》人物、故事情节及语言艺术的继承和接受。故《红楼梦》子弟书在某种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基于此探讨《红楼梦》子弟书的文化意义,得出结论:第一,《红楼梦》子弟书在内容上放大了原有的文化价值,具有文化增值意义;第二,在思想上继承了著作的悲剧精神,具有思想的继承意义;第三,从创作而言,打破了传统的叙事诗文体,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红楼梦》(指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书)是我国思想和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古典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没有一部古典小说能与它比拟。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艺术典型。《红楼梦》的反封建倾向和艺术魅力是通过大量而优质的典型人物鲜明生动地显示出来,而主要不以故事情节取胜。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件中表现众多人物各种各样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与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林黛玉进贾府》集中体现了这一成就。贾府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方面。作者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颠倒众生、勾魂摄魄、历数百载而艺术青春常在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之所以能成为各自独立的"这一个",除了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之外,描写手法的高超运用,进一步把人物推向了极致。细细品味《红楼梦》里贾元春的形象描绘,特别是第十八回"省亲"这一片断,我们会领悟到心理描写的精妙所在。  相似文献   

16.
《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对“我”这个人物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表现人物感情、思想性格的有效载体.但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认为《百合花》是矫揉造作之作,一是作者对人物感情处理不当,二是细节不真实.有的教师也持这种看法.这是个老问题.笔者认为,作品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是昭然的,但作家对人物感情进行非适度处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读《红楼梦》,谁也没有提出作品中哪处哪处细节不真实,什么什么地方人物感情的表现有失分寸.因为,从总体上看,《红楼梦》作者没有用尽美的生活现象去表现美的本质,也没有用尽丑的生活现象去表现丑的本质.《红楼梦》所展示的生活画面,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纷坛杂陈的.而《百合花》作者用“尽美”的生活现象来表现美的本质,并且有所强化.如果说《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是适度的,那么《百合花》的艺术表现则是非适度的.《红楼梦》以其适度的艺术表现,展示生活的原貌,成为永垂史册的艺术珍品,《百合花》则以其非适度的处理方式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端木蕻良凭借《曹雪芹》和众多红学随笔,对红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用自己的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红学文献,激活《红楼梦》文本,去追求曹雪芹生活时代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捕捉曹雪芹创造《红楼梦》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红楼梦》文本披露的思维方式、《红楼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端木蕻良是研究《红楼梦》意象叙述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续书问题一直是红学界讨论的焦点,这不仅关系着《红楼梦》思想艺术的解读,而且影响着红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学界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宏观和全面的分析,重新审视续书对于原作带来的种种影响。对《红楼梦》续书的由来与界定进行梳理,厘清概念和范畴,进而深入探讨《红楼梦》续书在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创作必要性和在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创作可能性问题,以期对《红楼梦》的续书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试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月亮意向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于营造意象的曹雪芹和张爱玲,在小说中给予传统意象——月亮以深切关注。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一方面承袭了《红楼梦》的悲凄的美学意蕴,为小说铺上一层苍凉的生命底色;另一方面.在写法上又表现出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展,她将自己那带有浓重的现代色彩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熔铸到月亮之中.使月亮意象呈现出鲜明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亮相,通过对人物的出场顺序出场情景,以及主要人物外貌描绘这一角度的分析,旨在感受曹雪芹的艺术功力,学习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