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28-229
中国工程师詹天佑(Zhan Tian—You,1861-1919)(邮票Z8a),字眷诚,原籍安徽省婺源县(今江西省),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872年,年仅11岁的詹天佑赴香港,考入容闳(1828—1912,中国教育家)主持的幼童出洋官费预备班。次年秋,他作为近代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之一,到达美国。经过补习外语,于1876年春考入美国纽海文中学,1878年夏毕业。同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铁路工程专业,1881年夏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在福建船政局水师学堂学习驾驶。1882年毕业后被派到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上任驾驶员。参加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表现英勇沉着。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路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现代化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我国铁路信息现代化建设对于发挥铁路物大动脉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探讨了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其建设原则,并根据目标与原则提出了铁路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路货物运输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阳 《预测》1999,18(5):24-30
1 中国货物运输市场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市场格局经历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营业里程大幅度提高,运输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运输量持续增长。1980年到1996年,货运量从542亿吨增长到1282亿吨,年均递增55%;货物周转量从8494亿吨公里增长到25200亿吨公里,年均递增70%。与客运的快速增长相比,全社会货运量的增长则相对平稳,但货物平均运程则从1567公里延长到1966公里,平均每年延长25公里,快于旅客平均行程的延长幅度。  从1980~1996年货运…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路产业一直是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通过深入剖析中国铁路产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和现今改革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铁路产业改革应该根据自身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走出一条有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盲目照搬国外的改革经验是行不通的,以期能够为中国铁路产业的改革提供另外一种角度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春运是一项关乎社稷民生的一件大事.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支援铁路春运的工作中去,华南农业大学自2003年开始已连续7年累计组织名学生担任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为广州春运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南农业大学在组织管理支援广州铁路春运工作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人员招募到工作结束,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在主观和客观条件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寿(1818-1884),号雪村,无锡北乡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年代.他弃“八股”舍“功名”,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终生都是“布表”身份。但是.他却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近代才被翻译介绍到中国的自然科学书籍。曾与好友华着芳(近代敷学家)就读于介绍自然科学的“墨海书馆”(上海),并致力于物理、化学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2,(13):76-83
一中国铁路的开创时期(1876——1893年)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特别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任轩于1859年所著《资政新篇》中,强调近代交通运输对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交通运输的创议。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相似文献   

9.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就陆续对铁路的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先后经历了让利放权、资产经营的责任分区制以及经济的承包制等措施,铁路资金的筹集方面由铁路建设国家投资到中国铁路总公司自身筹资等模式。在铁路运价及铁路运营都实现变化及调整,同时铁路的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铁路激励性规制改革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铁路激励性规制改革的对策,为下步铁路产业规制改革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家华 《知识窗》2014,(4):46-47
晚清王朝时期的铁路建设之路是极不平坦的,每前进一步都要受到重重阻力;本文从顽固派与洋务派围绕铁路修建问题的三次争论出发,再到洋务派内部围绕哪条铁路先修、哪条铁路缓修的内部大讨论,指明虽然修筑铁路的前进之路步履维艰,但无论如何,历史前进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不管前方是天堑还是坦途。  相似文献   

11.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柳州铁路实验学校的老师们深深懂得:要成为育人的艺术家,必须努力学习,积累知识,汲取各种先进文化的营养。我们高兴地看到,老师们在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报的同时,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连续两年订阅了《科学中国人》杂志,继去年订阅40套后,今年又续订达45套。这对一个规模不算大的学校来说,的确难能可贵,也说明校领导对老师们高涨的学习热情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引导。 近年来,老师们从《科学中国人》了解到全国当前的科教大事和新成就、新经验,从科教兴国的大好形势受到激励鼓舞,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并取得优异成绩。这个开办才一年多的学校,在各项比赛中已获得团体奖20次,其中包括获得全国“中华美德”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及老师、学生个人多项全国、自治区一等奖。我们相信,今后全体师生一定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以下是参加笔谈会的部分老师阅读本刊吐露的心声。 笔谈会主持人:校长 马英德 书记 明世泽 笔谈会策划人:本刊编辑部 柳赓尧  相似文献   

12.
朱继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后留校任教。任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朱继懋长期从事潜艇、潜水器及水下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创建了具有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水下工程学科方向,在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底管线埋设等重大工程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杜彦良教授多年来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特别是紧密结合我国铁路建设,在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智能材料与结构、大型成套施工设备关键技术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4.
从10多年前的80~90公里/小时,到120公里/小时、140公里/小时,再到160公里/小时,中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的每一次提升都是对既有铁路线路(简称"既有线")的新考验。中国铁路第6次大提速后,既有线列车最高时速已达到200~250公里,原设计速度仅为120公里/小时的既有线能否承受超负荷运行之重?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业月刊》2009,(4):22-24
2010年11月12日至27曰,第16届亚运会将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究竟需要多少公里的铁路?本文从一国铁路路网长度饱和水平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研究工业化国家铁路路网长度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能够对各国铁路路网长度饱和水平进行估算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数学模型,计算出了我国铁路路网长度的饱和水平、潜在的铁路运输需求以及铁路运输中巨大的供需缺口.在一个更加开放的背景下,我们对我国铁路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我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实施,全国铁路599列跨铁路局旅客列车按照新的运行图运行,列车运行图实现历史性交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国铁路创建130多年来的又一历史性节点。此次铁路大提速的最大亮点,是在主要干线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动车组,部分区段运行时速可达到250公里。通俗地讲,动车组,就是车头之外,部分车厢带有动力。毫无疑问,从160公里到200公里,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列车从此进入高速时代。 第六次大提速,靠的是什么?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说得明白:提速一次难于一次,这一道理显而易见。每一次突破,靠的是科技创新,第六次提速更是如此。 提速!以创新的名义!——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那么,本次铁路大提速到底有哪些变化,创新之处何在,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影响呢,本期“特别关注”将聚焦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带您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8.
耗时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铺设了2325公里,平均运营时速243公里;历经20载,德国城际高铁贯通了1560公里,平均运营时速232公里;飞跃十年,中国铁路实现了六次大提速,时速达250公里,仅用5年,中国高速铁路突破了2700公里,平均运营时速逾300公里,总里程与运营时速双双跃居世界第一在新中国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进程中,中央军委铁道部作出了筹建新中国铁道科研机构的决定。1950年3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口、能源、气候、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航空、公路运输、铁路等交通方式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可以预见.高速铁路作为高效、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铁路专用的GSM-R无线通信系统承栽着高速铁路的列车控制业务.自2009年开始我国进入3G时代.仅一年的时间便普及开来,本文针对3G在铁路通信应用上的不足,简单阐述一下4G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蔡祖泉,一位86岁高龄的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工人科学家,中国电光源领域的开拓者和权威专家,因为在新型电光源方面发明众多而被人称为“中国爱迪生”。不久前蔡老驾鹤西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