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类具有记忆能力,这并不新鲜,如果说金属也有记忆能力就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具有记忆能力的金属真的存在,它们被科学家称之为"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的发现形状记忆合金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发现的。一天,美国海军的一个研究所军械研究室的冶金专家彼勒在实验中需要一批特殊的合金丝——镍(Ni)钛(Ti)合金丝。从仓库领来的这些细丝弯弯曲曲盘在一起,使用不便,于是彼勒让工作人员把它们一根一根拉直,以备实验之用。但工作人员惊异地发现,被拉直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无数种物质藏在地壳之内,无机结构内金属是一种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地壳之中蕴含着大量、多种的金属化合物,人们在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逐渐把越来越多化学性质十分活跃的金属从地壳中的金属化合物中提取出来,并且加以混合、研发等,人类创造了新型金属材料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我国金属矿物开采工作上本文着重分析一些增加工作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10,(5):25-25
美国物理学家正在制造一个中子静电悬浮室,用于将一滴液态金属悬浮在半空中,进而观察金属液滴冷却成玻璃过程中的原子活动。悬浮室将帮助科学家揭开玻璃谜团。玻璃是一种令人迷惑不解的形态,物质属性更接近液体而不是固体。通过悬浮室实验,物理学家希望进一步了解物质从液体变成玻璃过程中原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在深海的底部,生活着许多种类的细菌群落.这些细菌以海底淤泥里含量丰富的硫化氢为食.它们还是一些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需要氧气来消化食物,产生能量.可是在海底,尤其是在海床底下,那里氧气极度稀缺,怎么办呢? 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上千个细菌通过首尾相连,组成了一根根细丝.细菌本身只有大约5~4微米长,但细丝却长达几厘米.这些细菌的部分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在细丝表面形成一层鞘.当细菌分裂时,新细菌也被包裹在鞘里面.不过,它们这样到底意欲何为? 原来这样一来细菌们就变成了一根"电缆"!"电缆"从海床淤泥底下伸出,探进含氧较为丰富的海水里;当根部的细菌消化食物时,产生的电子通过"电缆"传递到最末端的细菌;在最后一个细菌体内,电子把溶解在水中的氧分子解离,解离后的氧离子与氢离子反应,最后生成水,而释放的能量则被收集起来.  相似文献   

5.
许多动物可以在低温或超低温环境下生存,说来令人叹为观止。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有一种当温度升高到10~20摄氏度时,就会融化,消逝的生物。它们是些小小的蚯蚓,田间普通蚯蚓的“亲戚”。这些蚯蚓生活在冰川里,它们能在冰上爬来爬去,它们涉足的地方永远在零度以下。然而,它们体内的液体却不会凝结成冰,因为这些液体是一种真正的抗寒液。它们的血液和原浆中含有大量甘油、盐及其他混合成份。这些成份能够有效降低液体的冰点。这种蚯蚓具有的消化酵素的作用只适用于零度以下,所以当温度升高时,酵素的效能明显加大。以至于酵素把自…  相似文献   

6.
17世纪初期.比利时化学家范黑尔蒙特对植物生长最先做了科学研究。他把称过重量的土壤装在一只桶里,在里面栽下了一棵小树苗。小树逐渐长大了,可是发现土壤还是同以前一样重。大家都对此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人们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植物是从土壤中得到它们长高所需要的物质的,不然它们是靠什么长高的呢?范黑尔蒙特断定.植物一定是用水制造了促进它们生长的物质,因为他经常给小树浇水。  相似文献   

7.
《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一种可把汽车废气中的污染物降低70%的装置,并且由此产生的碳还能够做成钻石。 这种酒瓶大小的装置把废气的温度加热到钢铁溶点的三倍,从而使污染物分解成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当温度降低时,这些混杂在一起的离子会形成危害较小的物质。这种装置的研制者之一伊莱亚斯·肖雷斯说:“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我们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了90%。如果在公路上试验,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会降低70%左右。” 尽管这种装置降低了有害的排放,但却使废气中碳粒子的含量增多了。墨尔本斯温技术大学的肖雷斯和合作伙伴卡洛斯德斯特法尼发明了收集这些碳并且把它们转化成工业级钻石的方法。他们使用一个电子衬垫在废气中收集碳,然后再把这些碳粒子与一种经过微波加温的惰性气体混合,从而形成一种容易挥发的液体。这种液体喷在一个玻璃表面上就能产生工业级的钻石。  相似文献   

8.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完全了解这颗绿色星球的全貌。比如,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位于地球内部的物质都在进行一些什么反应?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现在,来自地球内部的中微子为人们张开了一双探测地球内部的眼睛。中微子,宇宙中的信使中微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种,它有一种奇特的性质,那就是与其他物质几乎不发生任何反应,而且穿透力极强,任何物质都很难阻挡它。大批中微子不论碰上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地一穿而过还不受任何影响。它们成千…  相似文献   

9.
在物质世界中,各个物体间都有界线把它们分开。以一杯水为例,玻璃与空气、玻璃与水、水与水蒸气和空气之间都存在界线。在物质世界的这些界线上,经常发生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事,熟悉了这些事,将增强我们征服物质世界的力量。这里我们讲的是这些趣事中的一件——吸附。  相似文献   

10.
《知识窗》2011,(10):33-33
若干年后,《超级星光大道》必然会成为一个传奇.因为这个台湾史上最大规模、最受人瞩目的选秀造星节目.的确从中发现了若干未来台湾乐坛的中坚风云人物.第一届的“踢馆魔王”萧敬腾肯定算是其中一个.一把浑厚高亢的金属腔成为了他的标志.霸气外露的演绎方式在踢馆赛时震慑了很多人.这个“老萧”是天生具有做歌手本钱的.我当时就这么想.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冶金     
科学家发现,有些植物和动物具有把土壤中或海洋中浓度很少的金属逐渐在体内集中起来的特性,其浓度比土壤中的金属浓度提高几十倍,甚至上千倍。这种可以把外界环境的微量物质,吸收到体内而浓缩的特性,叫做生物富集。人们就利用这些动植物把那些分散的稀贵金属或其他珍贵元素密集起来,提取出来,这就是新兴起的一种冶金技术——生物冶金。这种采炼金属的新技术,可能成为未来农业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通常情况下.大面积栽树.譬如大面积建造森林.不但能使在树荫下活动的人群避免太阳辐射.享受到阴凉。还能大量吸收大气中的废气——二氧化碳.促进云层产生反射阳光.并散发水蒸气来吸收热量.这些不但能使后人乘凉.还对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几起子弑母的悲剧引起了普遍关注.人们惊呼: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子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天伦血缘朝夕相处,怎么一下子变成你死我活的矛盾爆发;而这些犯下命案的为人子者入狱后都表示,自己还是爱母亲的.爱和恨在这里是怎样一种微妙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金属的工艺,它通常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然而就在最近,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利用巧妙的方法成功实现室温下的焊接。研究人员将一种合金液滴添加到两块金属之间,只需轻轻一压,固化的合金就将两块金属连接起来,实现了室温下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燃料主要是石油、煤和天然气,它们在燃烧时均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且这些能源正日渐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求一种使用时无污染,储量丰富的新能源。氢气就是这样一种能源。氢气在燃烧时只生成无污染的物质水,并且发热量大,为相同质量石油的3倍。而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水(地表面的71%为水所覆盖,共有2.1×1021吨),因而只要我们能找到一种可行的分解水的方法,则氢将成为一种廉价的能源。地核中可能含有大量氢地质学家认为,大约在45亿年前形成地球的物质分离为不同的地层,硅酸盐变成岩浆,…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发明》2005,(7):9-9
这是一套让人情愿倾家荡产去买的家庭影院系统。借助5只小巧但威力不凡的M1卫星扬声器,B&W公司的这套MT-30组合能带来让你牙齿发麻的强悍听觉体验。与这些小怪兽搭配的是PV-1球形低音炮.整套系统有黑色、银色和白色外观可供选择.其高贵、典雅的外观定能帮你说服家里的女主人接受它们。  相似文献   

17.
卡通化设计手法是一种混合卡通风格、漫画曲线、突发奇想与宣扬情趣生活的一种特殊设计手法,它把人们对享受人生乐趣的生活态度混合到了产品造型风格之中。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所出现的具有卡通形象特征的产品屡见不鲜,在同类产品中它们独树一帜,分外抢眼。这种设计风尚首先见于日用小产品和小饰品设计,后来逐渐地扩展到各种电子产品、耐用家电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发展到现阶段.解决的应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把该共享的信息完全共享.电子政务才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李福熙 《知识窗》2007,(11):55-55
树脂和海绵从外表看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但近期日本科学家将丙烯树脂和酒精、水混合加热后。使树脂最终变成了海绵。  相似文献   

20.
一支毫不起眼的硅芯片“部队”在地球各地收集信息,它们不是外星人在执行侦察任务,而是一种被称为“尘粒”的微型智能传感器把人类的“神经”连接进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种不但能通信,而且可以进行“感知”的新技术拉开了“后因特网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