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刘一丈书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申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相似文献   

2.
女训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自学成才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何光岳先生致湖南图书馆学问之难,如走蜀道剑阁,著述之难,如登华山珠峰。若奋发勤学则不难,养尊处优则难,好逸贪闲则甚难矣!'学  相似文献   

4.
《神异记》中有一段记载:“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则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这虽是一段神话,然而说明画龙点睛之重要。  相似文献   

5.
今用:"民无信不立"必须和"民信之矣"结合起来看,"民信之"是"取信于民"之意,"民无信"亦就是"未取信于民"之意。"民无信不立"的含义就是"未取信于民之政府则无以立足"。"政府取信于民"在先,"百姓相信政府"在后,  相似文献   

6.
劝学     
[原文]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④,鞣以为轮⑤,其曲中规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⑦,輮使之然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金就砺则利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吾尝终日而思矣(13),不如须(?)之所学也(1);善尝跂而望矣(1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8),而闻者彰(19)。假舆马者(20),非利足也(21),而致(?)  相似文献   

7.
五、裁决事宜凡行大事,必先告社。《尔雅·释天》;"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大事如军事行动,要告请于社。《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左传》成公13年:"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杜预注:"脤,宜社之肉也,盛以脤器,故曰脤。宜,出兵祭社之名。"成子出兵前祭社不敬,刘子说他自弃其命,可见社神的权威有多大。在采取军事行动期间有时还将社神请出社坛,载于斋车,随军而行,军事行动结束后还要向社神汇报。《周礼·春官·大祝》:"大师,  相似文献   

8.
【原文】芙蕖之可人①,其事不一而足②,请备述之③. 群葩当令时④,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⑤.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⑦,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⑧。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⑨,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相似文献   

9.
太近则不敬,太远则不逊——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持与陌生人的交往秩序,是发生频繁交往和交易活动的城市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人喜品茶,徽宗更留有《大观茶论》,其中谈到茶的品格和功用:“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赵佶《大观茶论·序》)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饮茶是相当普遍的。  相似文献   

11.
1897年11月24日,是中国报纸副刊的生日。这一天,《字林沪报》创办了附张《消闲报》。办刊的意义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既歇息,则闲矣,则当有消闲之法矣。一篇入目,笑慨开,虽非调摄精力之方,要亦可为遣闷排愁之助也”(《释消闲报命名之义》)。后来,娱乐消遣就成了各报创办副刊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山西档案》2016,(4):1
可信与可爱,往往难以兼得。士农工商,白领蓝衫,晨兴夜寐,各有主业。所事或有不同,日久皆易怠倦。以倦怠而轻慢,因轻慢而移情,事例甚夥,无烦列举。此可见可信者之不可爱。所谓可爱者,往往不易得,或在云端地下,或距万里千年。因其轻灵缥缈,启人遐思,风韵格外美艳。美则美矣,却如充饥之饼,止渴之梅,可想象以陶醉,无亵玩而比对。此为可爱者之不可信。  相似文献   

13.
专题     
教育出版可谓大矣!一则规模大,一则话题大。昔时坊刻,十之八九为课本,无非蒙学之本、四书之注。近代出版亦然,商务中华借废科举立新学之势,顺潮流,乘风帆,几乎垄断了全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与出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04年第1期刊登钱建状、王兆鹏《宋诗人庄绰、郭印、林季仲和曹勋生卒年考辨》一文,其中有关林季仲生卒年考辨有误,今特作考辨正之。原考辨从林季仲致赵鼎第四封信中提到"某行年五十三矣",又问赵鼎"几日达潮阳"等语着手,并依据赵鼎贬潮州的时间为绍  相似文献   

15.
[原文]明於观人,暗於观己,此天下之公患也。见秋毫之末①者,不能自见其睫②;举千钧③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甚矣,己之难观也。人皆知以己观己之难,而不知以人观己之易;因人之善,见己之恶;因人之恶,见己之善。观孰切於此者乎?晋怀公不知己之无以致人,徒贵人之不从己,殆未尝以人而观己也。怀公晋国之君,彼重耳特一亡公子耳。狐、赵之徒④,出从重耳,陷敌困卫、逃齐脱楚,人有不堪其忧者矣;乞食投块、观浴操戈,人有不堪其辱者矣;风羁雨绁、过都历邑,人有不堪其劳者矣;使其舍重耳而从怀公,则闾里欢迎,姻族毕至,击鲜酾酒⑤,舒发性情,此天下之至乐也。高轩华毂⑥,豹饰羔裘,前超后陪,光生徒驭,此天下之至荣也。堂宇靓深,自公退食,体胖心广,四顾无虞,此天下之至安也。怀公盍⑦亦以人砚己乎?从彼者忧如是。辱如是,劳如是,而狐、赵辈乃就之而不辞,从我者乐如是,荣如是,安如是,而狐、赵辈弃之而不顾,则德之优劣厚  相似文献   

16.
《神异记》中有一段记载:“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则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这虽是一段神话,然而说明画龙点睛之重要。由此想到夜班设计版面做标题,是否也有一个“画龙点睛”的问题呢?有的。夜班编辑在一大堆稿件中,要不遗漏当日的重大新闻,要使  相似文献   

17.
《诗经·小雅·角弓》一章曰"兄弟婚姻,无胥远矣",二章曰"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笺训"教"为"教令",失之。"教"与"远"对文,"远"之义为疏远,则"教"当训亲呢。今案"教"当读"胶"。上古胶读见母幽部,教读见母宵部,见纽双声,幽宵旁转,二字音近相通。《广雅·释诂》曰:"学,教也。"《集韵·效韵》曰:"教,《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或作学。"《广韵·肴韵》曰:  相似文献   

18.
本书分内、外两编、二十个易学命题。作者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包含处世方法和德性涵养两个层面的内容,撇开后者只谈前者,则容易流于机心与游世;撇开前者只谈后者,则容易流于迂腐与拘谨。所以,内篇讨论人生活动的德性基础,外篇讨论人生活动的方法原则。前者可谓变中之常,后者可谓常中之变。而在现实生活中要有机地结合二者。  相似文献   

19.
今用:"教化万民"乃是儒者自我担当之使命,不是外人强加给他的。他以此使命而成为"儒家",若放弃此使命则"家将不家"矣。孔子被称为中国"第一教育家",他若有"愚民"之想,何谈"教育家"!中国历史上能够称得上"大家"的,没有一个主张"愚民",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  相似文献   

20.
方志之兴尚矣。《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说者谓即后世邑乘之权舆。然其文不曰“掌方志”,而曰“掌道方志”,故郑玄注云:“说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观博古所识,若鲁有大庭氏之库,殽之二陵”,明其为口头传说,非有成书也。古人方隅地史,今日所存,莫早于袁康《越绝书》之《吴地》《越地》两传,垂二千年;次则常璩《华阳国志》,将千七百年矣。读《隋书·经籍志》,地理一类,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