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谷羽 《文教资料》2009,(7):59-61
当今时代,"恶搞"作为一种交谈的栽体,成为一种混杂了大量不同性质的表达模式.本文对网络"恶搞"溯源、网络"恶搞"的文本解读、主流文化面临话语权危机、围绕网络"恶搞"的话语权之争、话语权的走向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恶搞现象已成一种风潮,形形色色的恶搞作品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恶搞已经从最初的一种单纯娱乐方式演变为一场热闹的文化事件.本文试图在系统回顾恶搞现象产生、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从媒介技术发展、后现代文化背景及大众接受心理等三个维度,分析其在当前社会能够流行的深层原因.在看到恶搞娱乐功效的同时,也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探讨其走向极端化的种种弊端,研究其发展趋向和引导思路.  相似文献   

3.
阐述网络"恶搞"文化的根源及"恶搞"一族的特征,分析恶搞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恶搞文化”现象看娱乐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文化”这种网络次文化在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今天人类共同承认的文化,对青少年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和冲击。当“恶搞”由通俗一步步变为庸俗、低俗后。社会将形成是非混淆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审视“恶搞文化”的出现。需要我们持守娱乐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讲,一般的网络恶搞并没有很多的恶意,往往只是一种自娱的手段或需要。但恶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不良的信息和道德法律问题。对于网络恶搞,一味的指责与批判是非理性的,关键在于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引导与规约。  相似文献   

6.
恶搞是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正确看待恶搞,首先是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在恶搞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些草根艺术家的艺术潜质,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其次就是要正确看待它的存在.恶搞作品是典型的草根艺术,草根和精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精英的高雅艺术文化,草根的平民艺术文化.我们不要同化草根艺术,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不妨考虑草根文化与精英艺术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7.
曾麒霖 《考试周刊》2012,(45):11-14
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恶搞”已经不再是人们所陌生的对象,原来一直被强调的“精英文化”在当下追求平等的时代早就被民众所厌恶和反对。“恶搞”文化的“大众文化”形式让更多的民众有机会参与到现实社会生活中.让人们有机会实现平等、具有相同的话语权,让全民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狂欢,让人民拥有对现实的反叛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与此同时“恶搞”文化也给国民带来一定价值观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网络"恶搞"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现象,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它的产生缓解了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压力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感,因而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由于没有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伦理问题也随着网络恶搞作品的不断出现而出现.因此,对于恶搞,我们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在伦理规范的约束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自网络媒体兴起的"恶搞"风潮,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并迅速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针对人们褒贬不一的评论,应从"恶搞"现象的源头以及艺术的多义性等角度阐释"恶搞"文化存在的意义,从而对这一全新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微信已成为我国广泛使用的社交软件,朋友圈的"晒"行为也日渐流行。个体的"晒"行为源于从众、自我认同、自我表露、自我欣赏等四个方面的心理,"晒"行为还同时带来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专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一般的媒体。我国的金融专业媒体依然处在行政事业体制下的发展初级阶段,内容单调,形式落后。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趋势下,如何突破现在的条框束缚,建立起专业性、社会化和具有产业价值链的的金融专业媒体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此次中国媒体对于“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良好反响,成为有史以来国内灾难性新闻报道成功的典范,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媒体如何报道“5·12汶川大地震”进行分析,认为他们的成功主要给我们四点启示:快速及时,抢占新闻先导;公开透明,赢得信息权威;整体策划,引领社会议题;关爱生命,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实习教师心理障碍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实践性综合课程,对实现高师培训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实习生常常在“角色转换”,“语言交流”等方面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顺利排解实习教师的心理障碍,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在校生发展障碍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并采取疏导、关爱、训练、培养等有关措施进行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 ,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注意的问题 ,那就是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 ,实习生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挫折 ,这些困难和挫折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实习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几点参考建议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媒体偏颇导致大学生群体被集体误读的现象分析,强调在金融危机社会背景中,媒体用以往的"惯性思维"迎合媚俗的方式去报道大学生不利于他们就业压力的疏导和健康成长.尤其在自杀报道这类敏感话题上,媒体更应以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对当今大学生群体和整个社会作出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习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四届实习生教学实习的全过程,对实习生和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学实习期间实习生和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变化是有规律的,了解了这种心理变化规律,才能使实习生顺利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实现到教师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群众的认识状态,新闻媒体要客观公正地反映舆论,在当前,各种媒体着眼于在社会舆论多元多变的情况下提高公正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水平,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主流声音得以不断地放大,并辐射到社会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当前外语课程教学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忽视中西方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导入、缺乏文化理解力培养的局限性。语言与文化具有发生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差异的导入,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力。文化回应是基于语言学立场与文化立场整合的外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fferent: 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 by Derald Wing Sue & David Sue (1999). New York: Wiley. 368 pages ($47.50). ISBN 0 471–14887–3.  相似文献   

20.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手段,见效快,覆盖面广,近年来,这一手段在高校盛行,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导方式。在实践中,应根据心理辅导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力求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才会产生积极影响,达到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