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乐舞艺术高度发达,尤其是宫廷乐舞不仅规模庞大,表演更是精湛绝伦,宫廷乐舞具备独特的政治教化功能,尤其是在宫廷乐舞关照下的唐代宫廷雅乐乐舞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统治者稳定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雅乐歌曲是我国古代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西周礼乐,风格肃穆、庄严,音调平和中正,音乐语言简洁,音乐形象鲜明,其独到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淳厚深沉、回味无穷的精神享受。其所沉积的丰实的声乐历史文化信息,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探之不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岭南各地均有孔庙,它们在祭祀孔子、重塑儒学精神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实现,而祭孔音乐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雷州孔庙乐舞篇的辞谱对应关系与《海阳县志》记述的乐舞内容与用乐规范完全一致,二者虽地处粤东和粤西,但作为尊孔复古文化的外在仪式,各地的做法是基本统一的,有时在用乐规模方面还可以酌情设置。二者虽是地方文庙的用乐记载,却反映了国内文庙音乐普遍规范。历代宫廷供奉雅乐,用乐也参照周礼定制,但其实施形式尚无普及。真正得到普及的是清宫雅乐,其雅乐设置有了严格的定式。最具体的原因在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颁布的制雅诏令和乾隆二十六年(1761)颁制的中和韶乐。中和韶乐对不同祭祀场合的乐队编制及乐器数量均有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韩愈研究有50多家,有一些是对其人品、文品的批评,颇有分析研究的价值。就人品来说,唐人的评论已定下后来评价的基调:韩愈是忧国忧民的入世者、颇能奖掖后进的导师、秉正执笔的史官。在文品方面,确立了“韩文”的崇高地位,但对“韩文”的使用价值有所怀疑,对“韩文”的小说笔法有争议,对“韩文”的传记作品有不同的评议。唐人对韩愈的诗并未认真地作出明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提到唐诗中的送人、留别之作,会有许多佳句脱口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可见离别诗之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而反映另一种社会生活现实的相逢诗,亦不乏流光溢彩、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在此笔者撷取几首相逢诗加以简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雅乐小议     
雅乐作为封建制度下统治阶级的附庸.作为思想统治与精神压迫的工具。从其产生、发展到最终走向没落的历程来看,都深深地带有阶级性的烙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碰撞使后者占了上风,这违反了艺术的本质。其没落的归宿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唐代史籍中多有“从事”一词.考诸文献,“从事”作为专有名词至迟到西汉时已经出现,是司隶校尉和州刺史自辟的属官,即都官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郡国从事之类.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从事经历了由具体幕职到所有幕职之泛称的变化过程.唐代从事不是具体的幕职名称,也不“单指不参政的幕客”,而是所有使府幕职的泛称.同时,从事也可指代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支使、掌书记、参谋、推官、巡官等具体的幕职.  相似文献   

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9.
唐代和蕃女性达30多人,她们以公主的身份,肩负着唐统治者的"成万里之婚,冀定四方之业"的政治使命,为完成这一任务,和蕃公主充分发挥了和平使者、文化传播者、经济推动者、民族融合实践者的作用,为唐代边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乐"在先秦时期还没有摆脱原始政治形态的崇拜。到了汉代,统治者为了粉饰太平与强化乐的宗经地位,加强了对"乐"的控制,此前的音乐观念完全是一种以政治需要的功利形态出现。而到了隋唐,贵族对俗乐不再严控,他们规范这些俗乐为九部乐、十部乐,并统归为"燕乐",并把它当成宴席间娱乐的工具。贵族们继续把燕乐声乐化,词体开始出现并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1.
卢睿 《文教资料》2011,(13):91-93
唐代是采用和亲政策比较频繁的一个朝代。少数民族地区比中原王朝落后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前往"夷狄之国"的公主们,也就注定要经历一种不同的人生。无论是在风俗习惯、社会交往还是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中原公主相比,和亲公主们都经历着种种考验和问题,甚至是危机和灾难。本文针对和亲公主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唐代华山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有关华山的生态学史料,不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展现了华山的动植物景观、华山的气候景观特色、华山的神色形态之美,还传达出唐人对华山敬为神灵的朴素生态观、以华山为友的诗意生态观以及与华山合一的至境生态观,表现出与华山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这对于由于与自然山川对立以致无休止地开垦、掠夺、毁坏自然而造成生态窘境的今人,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前定命观念的演变和定命故事的出现为唐代定命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唐士人的命运遭际催生了大量定命故事,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士人出于功利目的,将当时流传的定命故事搜集整理、再创造,“定命小说”因之兴起。  相似文献   

14.
唐代驿传体系发达,驿路通畅,通讯准确及时,这与唐代统治者重视驿传体系建设有关,但唐代驿传的背后也有许多不光明的东西。其驿传物资和钱财的获得方式除国家拨助外还有三条渠道:"捉驿"就是捉大户供奉驿馆所需;"帖驿"就是在驿馆驿马不足时由驿路两旁百姓用自己的私马补充驿站的临时需要;"营驿"则是驿馆通过放高利贷形式获取驿路两旁百姓的高额利息以供驿馆所需。三条渠道的获得方法均存在盘剥百姓情况。  相似文献   

15.
雅乐是主流音乐的代名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就有之,特别是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体现中和之道,为历代儒家所尊奉。虽然朝代更迭会给雅乐造成破坏,但是新政权确立之后,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统治集团的重要任务,所以雅乐建设历汉唐宋元明而不衰。本文的给出,乃期待有识之士的提倡、音乐家与词作家的组合创作,推出具有时代精神的雅乐。  相似文献   

16.
“恶少年”是唐代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唐代,尽管他们背离生活正道,犯法作恶,却是一支各方面都不敢忽视的重要力量。每值国家多事之秋,他们就积极应募,因而成为唐代的重要兵源。然而每逢政局动荡,他们又积极参预宫廷斗争,发动暴乱,投靠藩镇,表现出强烈的反社会倾向,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17.
熟练掌握近体诗的分析方法,是提高本科生对近体诗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分析法以及杨载的“起、承、转、合”法与金圣叹的“前解后解法”。  相似文献   

18.
周代的雅乐与俗乐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阶级性、功能性。在封建社会,雅乐受到统治阶级推崇但最终走向衰亡,俗乐受其排斥但逐渐走向繁盛。雅俗乐之争带来了音乐的繁荣,同时也带给当代人以启示:人民需要音乐风格的多样化,需要扎根于民众的音乐;社会主义时期,音乐是服务于人民的,任何一种风格体裁的音乐都不能成为政治工具而脱离人民  相似文献   

19.
漫议唐代新兴士人择偶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重攀附世族大姓为质核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定型于魏晋六朝时期。唐代中叶以前,新兴士人在择偶观念上仍看好旧族大姓。中唐至晚唐,在新兴士人中逐步确立了“郎才女貌”和“姻缘前定”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雅乐是历朝历代宫廷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西周雅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最早形成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音乐文化,在当时雅乐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进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由于宫廷也有能力和条件运用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物质技术研究发展音乐,这样就使宫廷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具有了很深的艺术成就。而历史上的乐舞与民间音乐也正是在西周雅乐中才得以汇合,雅乐本身就蕴含有像十五国风这样的积极而具有生命力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西周雅乐制度的辨析来说明西周雅乐所具有的宗法性、开放性、教化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