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说教材现代女作家叶细细的至情散文《让我许个愿》被选在读本必修"献给成长"这一板块中,与必修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编者匠心独用,意在通过这两个板块,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细腻解读文本,体悟人生百态,挖掘事相后生命本质,在切身经历中,在换位的反思中,实现精神的成长,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 现代女作家叶细细的至情散文《让我许个愿》被选在读本必修“献给成长”这一板块中,与必修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编者匠心独用,意在通过这两个板块,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细腻解读文本,体悟人生百态,挖掘事相后生命本质,在切身经历中,在换位的反思中,实现精神的成长,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旨 在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 力脉动。我国幼儿教育目的是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让幼儿充 分展现生命的力量,让幼儿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和愉悦,让幼 儿成为他自己。关注幼儿生活世界的教育,就是为了完整的、 真实的人的教育,是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教育。笔者通过小班 科学探究活动《鼻涕虫》案例和大家探讨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 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席慕容 《新作文》2013,(Z1):109
如果我能够学会了去真正地爱我的生命,我必定也能学会去真正地爱人和爱这个世界。所以,请让我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请让我学着不去后悔。当然,也请让我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请让我终于明白,每一条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请让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重要的一环。目前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是要让受教育者体会、认识到自我之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人生中丰富精神生活、发展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其课程内容应包括五大板块: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和学会养生。  相似文献   

6.
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因患抑郁症在三年大学生活中有两年在计划着如何死亡。两次自杀未遂后,22岁生日那天她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学会生存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却忽视甚至遗忘了这一使命。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理念长期缺失。但是,数学教育是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理应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并感悟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日月穿梭、时光飞逝,生命之舟终于驶向了平静的港湾。每天一觉睡到自然醒,逛街、看电视、做家务、读书报,甚是惬意。然而在这悠哉游哉的生活中,我却好像慢慢失去了自我,心灵深处常会躁动不安,渴望着追求,想让生命重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从教,一路走来,有风有雨,也有彩虹阳光,更有理想追求,因为在这条从教的路上,总有一种真情让我感动。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我搞了一辈子教育,早就将教育看成自己的生命,生命和使命是结伴同行的。我最大的希望便是学生们能够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育。今天,当我自己走过了30年从教之路的时候,终于感悟到这段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将教育视作生命,并将珍贵的生命与崇高的使命结伴同行,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是高尚的、美好的、也是可以达到的。当你进入到这种境界,总会时时…  相似文献   

10.
"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这是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的"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活力?怎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我想: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学习生活,并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也使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生活观点得到发展,也使我们常说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那些女性,成为教材中不可多得的生动内容,她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女性生活的理想,用自己的生命抒写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不断演变和进步,一个个人物组合成~幅幅社会生活的血肉画卷,演绎着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文化的不屈与历史进程,让我们在这里能够找到一个非理性文化背后所包容的罪恶与理性宽容的思考,同时能够看到新时代对女性沐浴在社会变革的阳光中,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和一个文化的命运,不懈地追求着属于自己人格的尊严。正是她们在启迪我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辨!  相似文献   

12.
林旭 《华章》2013,(32)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我们眼睛中呈现的景象会有远近、大小、长短、高低、粗细等不同,这种自然现象就是透视。而各国画家为了把自己想的、看到的准确的用画笔描述出来,他们经过不断地尝试,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透视画法,能够用一个平面呈现出不同距离、不同大小、不同高低的景象。但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西双方的绘画透视原理存在不小的差异。本文将多方面深入剖析中西透视学的各自特点,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中西绘画透视法,提高自己对透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让自己的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三种力量     
<正>我一直试图看透"成就事业"的本质,以期获得生命前行的力量。我曾经经历无数次的失落迷茫,千转百回在浓雾叠嶂中徘徊踟蹰,在犯了一次次愚蠢的错误后终于有所醒悟。在盘点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后,我发现有三种力量在我生命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种力量是承受的力量。承受的力量就是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一切苦难和失败的力量。我们和命运抗争的最常见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一副毒药,只会使自己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开放而充满生机。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在三、四年级的单元练习中,别具匠心地设计了“处处留心”这一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自己身边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5.
遭遇自杀     
疼痛,已在双眼睁开的那一刻,化作彷徨的泪水消失在空气中。晓强终于在自己生命的顿挫里听到了嘹亮的音符,看到了诱人的亮色,他开始意识到,生活是没有彩排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自己应该在每一个镜头前留下笑脸……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维护生命,让生命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17.
<正>板块一唤醒情感,导入课文师:2021年国庆期间有哪些同学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叫——生:《长津湖》。师:你们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为了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热血让我感动。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是德育显性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在生命教育中更是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责任,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要让一个孩子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笔者认为,必须让品社课回归儿童的生活,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让孩子用心体验与实践,在师生平等的交往中让孩子生成与感悟,才能真正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声声慢·寻寻觅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内自读课文,属于"古诗词鉴赏"专题阅读板块。"伟大的诗篇中总展示着诗人博大的胸怀,体现着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在教学中以课文文本为例子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学会用诗人的生命之光去洞彻自己的灵魂,用诗人的燃烧的火炬去点燃自己前行的灯塔,进而以自己的生命去接近艺术的生命,在自我与诗人心  相似文献   

20.
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建构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从层次不同的系列开放性情境作为学生活动的素材,这种富有新意的设计,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新观念,创造新教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即教学方式活动化,活动内容生活化。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所谓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那些与学生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依据,能够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