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注疏是墨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却被学术界所忽视。毕沅、孙诒让、张纯一、吴毓江、王焕镰等学者在《墨子》经注方面成就显著,贡献突出。《墨子》注疏的文化意义在于:《墨子》注疏开墨学研究的先河,为墨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期《墨子》注家及其学术成就,具有冲破传统儒家思想束缚的积极社会意义;近世《墨子》注家以自己的学术成就,为墨学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墨子》注家们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今天仍值得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孙诒让是在两千多年墨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性人物。他是中国新旧墨学的分水岭,既是传统治墨方法的集大成者,又是新墨学的催生者。孙氏的治墨成果,是现代和未来墨学研究者的起跳板,既是必须依赖的文献基础,又是期待超越的思想对象。孙氏《墨子间诂》和《籀庼述林·与梁卓如论墨子书》等重要文献,充分证明了孙氏在墨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 韩非以为:“古之显学,儒墨也。”墨子也自信:“吾言足用矣,不可毁也。”(《墨子·贵义》,以下引《墨子》只注篇名。)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墨学渐衰渐微,但却未亡,诸如“兼爱”、“尚贤”、“节葬”等思想,一直以其独有的文化力渗透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6,(4):44-47
为了让西方世界全面了解中华文化,梅贻宝选择了译介备受冷落的墨家学说。在翻译策略上,梅译注重保存《墨子》的"本土风味",在具体翻译方法上,以直译为主,同时兼顾用"能够让人读懂的英语"译出。其译本在语言、版本和用典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考辨,并用直译加注法和文内汉字注释法对文化负载词,句法作用和文化典故加以解释。梅译《墨子》开启了西方研究墨学的高潮,也同时成为墨学研究的标准资源。  相似文献   

5.
《墨子》中的《天志》和《明鬼》篇,是墨学中颇有争议的篇章,学者多把这两篇章看做是墨学落后保守的代表,甚至是墨学由显学到绝学的学理原因。但如果从积极角度看,《天志》和《明鬼》篇也有很多积极因素:“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也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对墨学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该文就墨子的“尚同”思想提出与之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以《墨子》文本本身来论证郭沫若认为墨子的“尚同”是极权政治并以“王公大人为本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墨学研究中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墨子的里籍问题,一个是《墨子》一书的艰涩难懂问题。令人高兴的是,萧鲁阳教授《墨子元典校理与方言研究》一书,在吸收前贤时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这两个难题都解决得相当出色,从而把墨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至今,世界上用英语书写的墨学研究的文章和论著,由墨学的宗教观到开始涉及墨学思想、历史的各个方面,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墨子"功利主义"的思想研究。墨子"功利主义"在英语世界流传和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西方哲学理论对于近代墨学复兴起了重要作用,而墨子及其学说本身的博大、精深、真善,是被不同时代、不同论者进行挖掘和解读其时代价值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墨家思想文化对日本古代思想文化曾发生一定作用。在日本的加贺藩主旧藏本、茅坤校本、芝城铜活字版本、内阁文库藏批选残本、浦字号载本、江户须原屋平左卫门须原屋茂兵卫刊印本、箕林书房木活字刊印本、覆刊毕沅注本、《读墨子》,都是极有价值的墨学文献。将中外墨学有机结合全面审视,能对墨家思想作出更合理的定位,能对墨学在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世界的形成中的潜在功效作出正确的预期评价。  相似文献   

10.
墨子重农思想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学是先秦两大显学之一(《韩非子·显学篇》:“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子是位能工巧匠,其能其巧甚至超过被奉为工匠祖师的鲁班。所以学术界普遍认为墨子是先秦时期手工业者的代表,故其重视手工业乃顺理成章之事。其实墨子更为重农。笔者涉猎墨学研究有年,管见所及,似未见到有专家学者提出墨子重农并予以论证的。故此不揣冒昧地提出,目的是想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方面的讨论,以便更全面、深入地研究墨子思想。墨子重农,首先表现在他对粮食的极端重视上。墨子认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养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  相似文献   

11.
自墨学研究兴盛以来,学者大多认为墨子继承殷商尚鬼风气,以其"天志"、"明鬼"思想为宗教思想。但《墨子》文本关于鬼神的论述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内在逻辑以及新近问世的简帛文献都可以证明墨子并不相信作为人格神的天和鬼神的实有,他提出"天志"、"明鬼"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于1997年8月20日至23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12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专著13部、学术论文近百篇.学者们就以下论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墨学与其他诸子学派的关系及在齐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有学者将墨子思想与先其而生的晏婴思想加以比较,认为墨子的诸多进步思想,如反对不义之战、反对厚葬久丧等都从晏婴思想中汲取了“营养”.有学者将墨子与稍后的孟子作比较,从二者宇宙观、政治观、审美观的异同入手探讨.认为孟子在对墨家学派进行批判的同时,对墨家思想亦有所继承和借鉴.另有学者从孟子所处社会背景及其治世主张出发,指出孟子在建构自己的学说时对墨学有所吸取和继承,主要表现在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观点两个方面,这种吸取和继承是非自觉的.有学者认为《尚书》虽是儒家的根本经典,但其流传与编辑都与墨子有着很大关系.有学者指出,儒家经典《礼运》篇中的“大同”、“小康”思想,是由墨子学说演化而来的.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齐鲁大地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墨学,而墨学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又以其独特的思想及成就转而丰富了齐鲁文化的宝库,并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  相似文献   

13.
孙诒让《墨子间诂》有三大特色和功绩。一是对墨学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认识。二是校诂有间,集众家之大成。三是对墨学的源流、传授及其弟子事迹的考述,并对有关《墨经》六篇是否墨子自著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墨子》的军事思想由墨家后学总结,集中体现在“城诸篇”中,是墨学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后期墨家正是在所谓墨家“十论”的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发展完备了墨家的军事思想。因此,理顺墨家军事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墨学最为深邃的内在精神。本主要从军事后勤和军事人才两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墨家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墨子学说与近代会党:以辛亥革命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近代,墨学的价值被再度发掘,社会精英开始重墨,而在下层社会中,墨学思想及其行为方式一直是用来反抗封建统治的思想利器。近代会党之所以与革命党人联合,参与资产阶级革命,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墨子学说的影响不无关系。墨子学说与近代会党在时代、阶级、组织等外在形式上有着天然契合,墨子学说在近代会党革命意识的成长中有着内在促进作用,加上革命党人又是以墨子学说感染、号召会党投身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6.
刘增丽 《天中学刊》2007,22(3):122-124
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涉及到实践教育、形式逻辑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墨学中的辩论技巧、实践方法、科学实验、创新精神等与近代科学有相似之处。墨子教育思想随着墨学的衰微而被忽略,其衰微原因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墨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理论家,《墨子》一书阐述了分工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分工结构、分工合理性和分工要求等。这些理论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突出了墨学的显学地位,而且对于丰富当今的市场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墨子及其后学的思想作为先秦诸子中独特的思想流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政治上的“尚同”、“尚贤”思想和经济上的“节用”、“节葬”思想,更在于其军事上的反对侵略、谋求和平、积极“救守”思想。尤其是《墨子》著作中所体现出的先进的战争观念,充分显示了墨学所具有的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认为兼爱是墨子站在当时平民阶级或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种不含有阶级,而讲究平等、无远近、无尊卑、无差等的爱。本文以为这只是看到了墨学思想的表象,是对墨学的一种理解偏差,兼爱是一个矛盾的理想,是墨子在坚持等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对人的道德自觉。兼爱说自产生就存在着矛盾,其中包含了墨学发展的许多潜在的悲剧因素,这将墨学引入一种尴尬。这种尴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实行带来了教义的空泛,二是造成了墨学的易被误解。误解始自孟子的非理性批判。将墨子与先秦其它诸子相比其传承之由显到隐令人感喟,与西方犬儒学派相比其用意之善而见谤也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20.
墨学"十论"是墨子针对上层统治者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这一体系中,"兼爱""非攻"是核心,表现出墨学思想"兼爱交利"的根本理想旨归,其他诸论是围绕这一核心而提出的相互交通的方法策略."十论"中,各主张均具有一定独立性,但主要的还是表现为一个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完整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