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而民生新闻则反映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从宏观上看,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关联,时政新闻多反映的是党和政府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民生新闻则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可是从微观上看,二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因此,时政新闻在报道党  相似文献   

2.
一是进一步改进时政新闻报道,减少会议新闻和程序性内容,突出实际内容,提高时效性,使之更加规范、精炼。近年来,龙南广播电视台严格执行当地宣传部门关于加强新闻宣传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各类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进行了有效压缩。在时政报道时,记者重点从观众角度出发,抓住观  相似文献   

3.
会议给记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新闻由头,如何把会议、文件"写活"、"写鲜",传递给百姓更有价值的信息?时政报道的平衡点在什么地方?学会用足会议、文件及各种活动透露出的信息,多做"加法"、变硬为软,记者对新闻进行民生化视角处理,这是鲁中晨报时政报道的创新路径之一. 记者要学会做"夺宝奇兵",从会海里"淘"出有价值的好新闻,仔细了解会议背后深刻的背景和内涵,从会议中"读"出独到的见解或关注点.在传递会议消息时把"死"材料变成活资源,挖掘出会议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发展方向,为平时积累的零散新闻素材提供增值的机会,形成新闻报道的深度效应,找出百姓所关注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4.
要做好广播民生新闻报道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拓宽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民生新闻的内容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等。这些内容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小中见大,要在老百姓身边小事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上做好民生新闻的文章。二、探索适合民生特点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5.
会议新闻要讲“民生故事” 时政新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反映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举措,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都市报时政记者要贴近民生,写出读者感兴趣的文字,就要从民生的视角切入,改变“八股”式的时政新闻报道,为群众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6.
所谓时政新闻,是侧重于从时政角度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目前,这类新闻报道因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限制了记者的创造性的发挥,报道手法比较单一、刻板。如何使时政新闻报道令人耳目一新,这就需要记者有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善于在时政新闻中捕捉亮点,使新闻报道更加深刻生动。软化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理念创新就是要打破“框框”,使时政新闻回归其作为新闻的本质,不能将时政新闻等同于党政机关的公文。时政新闻因受内容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会议报道程序化,工作报道程序化,不考虑受众需要,只在乎领导的感受,针对这些现象,需…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之前时政报道不接地气、创新力不够与指令性要求过多有关,那么当前,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以"走转改"的要求和做法,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宣传味道过重、表现形式不佳),达到有效宣传目的。力争做到"时政新闻要有厚度、经济报道要有深度、民生新闻要有温度、宣传报道要有尺度"。具体地说,就是时政新闻按新闻规律办事,突出新闻性,压缩会议和领导活动的程序性、简报式报道,突出其中的新闻内容;民生新闻要体现人文关怀,呈现民生幸福,要有任务、故事;经济新闻要有内涵,突出具体做法、经验,减少成就性的概念式报道。增加体验式报道、系列报道、主题报道,这是摆在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栏目前的一个既传统又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辉腾 《东南传播》2014,(10):128-129
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为新闻媒体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然要多报道与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时政新闻。把时政新闻办成"老百姓的新闻",这是基层电视台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走转改"活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时政新闻民生化、纵深化、评论化、连线化等方面入手,探索基层台办好新闻节目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 时政报道平民化. 要让时政新闻出新出彩、吸引受众,应从新闻中提炼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进行拓展性报道, 同时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报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增强时政报道的互动性.笔者所在的大余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大余广电"微博、"大余广电"微信公众号、"大余党政"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布新闻预告,观众通过互动方式提观点、提建议,记者也可以从中发掘百姓关注哪些方面的时政新闻,从而有的放矢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主要是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题材的报道。从狭义上说它就是以老百姓的身边发生的事情为题材,进行现场采访以及调查,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方式报道出去。从广义上说它是社会新闻的一种,其内容上主要是关注老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信息这些相关新闻事件为主的社会新闻体裁。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民生、民意、民情等三个方面,这会更好地亲近百姓的生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2.
王震宇 《新闻窗》2014,(5):55-56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媒体偏重于将时政新闻作为新闻节目的主体,时政会议、经济成就和典型经验的报道占据了新闻报道的主体空间。在新闻的价值标准上过于强调重要性和指导性,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寻常百姓生活,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远离了老百姓。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网络、广播、报刊、杂志与电视新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才能稳住阵营,发挥电视新闻的主流媒体作用,让观众感到亲切,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3.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色彩。目前,地方电视台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多数还是以程式化的模式呈现。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相关新闻中,使得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陷入了收视率普遍偏低的尴尬境地。针对这种现状,地方电视台要对时政新闻进行创新,并以民生视角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学会用"平民意识"去编辑、报道。具体地说,作为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13,(9):93-94
一、报道视角:民生关怀时政新闻报道的题材往往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的新闻价值。具体来说,时政新闻要以民本意识、民众话语和民生内容为报道视角,关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群体等在参与国家生活和国际社会方面的活动,对百姓生活产生具体影响,让“天下事”与“身边事”相融合。时政新闻的民生关怀视角,  相似文献   

16.
赵庆康 《新闻传播》2013,(12):115-116
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详细的报道,它的特性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传递信息。本文主要是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结合在一起,从老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以促进时政新闻的民生化,为老百姓办实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大家对时政新闻的印象就是套路化的领导活动和程式化的会议报道。在此,笔者要探讨的是在中央提出改进文风的新形势下,时政新闻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做百姓爱看的时政新闻。笔者认为,时政新闻要让百姓爱看,须从民生人手。  相似文献   

18.
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在众多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占得一席之地,节目创新至关重要. 一、时政报道平民化. 时政新闻是自办节目的重头戏.要让时政新闻出新出彩,吸引受众,就要从时政报道中提炼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进行拓展性报道,可以把话筒深入基层,多听听群众对时政报道的看法,同时也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报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增强时政报道的互动性. 并充分利用广电微博、微信公众号、党政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布新闻预告,观众通过互动方式提观点、提建议,记者也就可以从中发掘百姓关注哪些方面的时政新闻,从而有的放矢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广播时政新闻的优势,并根据这些特点和优势来创新创作手法,同时坚持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出发点,深入透析时政新闻,以期能够将广播时政新闻进行全面推广,进而使之能够将广播时政新闻报道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两会"对"三农"的关注度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的尤为重视,做好广播农业新闻报道也成为了电台的新课题.《乌鲁木齐新闻》节目农业版块的报道实践证明,广播记者"三农"新闻报道应该按照受众所需,一要把农业新闻做广、做新,二要在"四季歌"的报道形式和内容方面创新,使广播新闻真正成为指导农民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深受广大农民喜欢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