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从不加解释的引用课程实施的概念,到认识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再到对课程实施进行多侧面的理论思考与探询,二十年来课程实施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却表现出研究热情不高,研究范畴不清,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课程实施研究应该以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出发点,将课程实施研究纳入课程改革的整体研究之中,使之成为课程改革研究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课程理论研究受到多方的置疑,认为最为典型的是国外理论充斥我国课程研究之中,未经过合理选择和认真消化,因而产生诸多弊窦。本文试图从本土化视角,探讨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的过程及其问题,并指出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在教师课程权力研究上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涉及教师课程权力的内涵、构成要素、来源、特征、存在问题与优化策略等,深化了人们的相关认识。但相关研究也存在“学生立场”缺位、研究视角窄化、实证研究匮乏、权力划分空泛等不足。今后的研究应秉持“学生立场”、确立多学科的观点、加强实证研究、坚持权力细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外语课程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当前,传统的外语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显现出其客观存在的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外语课程体系必将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也必将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关于老年教育的本质与属性、特点与功能、形式与途径、机制与保障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化了人们的相关认识。但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也存在着定位与属性不明,体制机制不畅,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缓慢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老年教育学学科,积极培养老年教育专门人才;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新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吉林、安徽两省农村中小学进行的调研发现,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日益突出。在不利处境中,农村中小学对新课改表现出了更多的不适应,集中反映在教材、师资、课程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新课改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分化。农村新课改将向何处去?我们认为,目前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分析我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现实,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抓住农村新课改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眼于应用性比较强、与特定行业有着较为明显对应关系的学科,探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建设问题。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课程建设的主要症结:课程建设在体系性方面有欠缺;教学理念优化程度不够;在理论和实践两者中有所偏废;部分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缺乏张力;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也存在不足。进而就课程建设的改革走向提出相应对策:以先进而科学的理念引领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全过程中既借外力但更注重发挥内力的作用;坚持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既继承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基因,又在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吸收现代西方高等教育评估的精髓中全面进步。在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既不应该是西方的机械翻版,也不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评估现象。未来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改革走向,主要集中在理论、制度、主体、对象、内容、方法、类型、状态、功用与目标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构一种对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为此,由国际课程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dwm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日前主办了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研究领域现实存在着的泛政治化、内容泛化等问题.进而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国内相关研究必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研究参与面与研究的质量、研究重点与特色、研究理念与培养目标、校本研究与《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的现状,并就培智课程改革研究的理性、课改管理与指导性、课改支持系统三方面的缺失进行反思和展望,为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推行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研究:成果、反思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有关课程资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集中体现在有关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选择以及开发与利用的原则、模式、途径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成果在指导课改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课程理解的正式研究已历经20年发展,具体可划分为引进与探索期(2001-2010年)和反思与发展期(2011年至今)两个阶段。课程理解研究在概念解读、理解主体、理解内容以及理解取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总体而言,研究主题持续拓展,但评价体系有待建立;研究方法趋向多元,但实践路径仍需探究;课程理解话语权逐步下放,但学生课程理解研究较弱。未来研究应关注新时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加强课程理解理论的建构;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与创新,探寻课程理解落地的扎根点;纾解学生与课程之间的阻隔,推进学生课程理解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媒介技术的变迁史,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课程随着技术发展经历口传课程阶段、经典课程阶段、教科书课程阶段、云课程阶段和智能课程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将引发课程的革命性结构变革,主要表现为:从“职业人”到“自由人”的课程价值,从既定知识到素养深化的课程目标,从固定统一到私人定制的课程内容,从静态单一到动态灵活的课程形态,个性化、混合性与体验性的课程实施,游离性、即时性与精准性的课程评价,从“课程知识的传授者”到“课程意义的建构者”的教师角色以及虚拟生活化且无边界的课程场域。在未来,随着人工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凸显个体意义在课程中的建构,文化适宜性在课程中的表达以及课程的创造性组织与再组织。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为新时代的课程研究指明了方向。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研究呈现出四大特征:即从“依附”走向“独立”:课程研究意识更加自觉;从“静态化”到“动态化”:课程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研究方法呈现综合化态势;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更加多样。课程研究中也凸显一些问题:课程研究主体规模较小,研究队伍有待扩大;课程实践具体问题受关注程度低,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差;课程研究以理论阐释为主,实证研究缺乏;囿于“以外比中”的传统,课程研究缺乏本土理论创新等问题。在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研究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课程研究的路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慈善事业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正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慈善事业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必然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本文通过对我国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并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我国未来社会的变化可能给中小学课程带来的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分析预测了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变革的基本态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面向未来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策略应当是一种整体的全方位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1—2011年间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所有有关幼儿园课程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包括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文献被引频次四个方面。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幼儿园课程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理性的课程研究文化、研究的影响力较小、学术规范不足和“跟风式”重复研究等问题。基于现状,探寻未来研究走向:在研究主题上,要深化幼儿园课程理论研究,切实做好中国化、本土化的课程研究,扎实推进园本课程建设的进程;在研究主体方面,应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建设稳固的学术共同体;在研究方法上,应提高思辨研究的质量,加强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使用;在研究的影响力方面,应提高幼儿园课程研究的质量,加强研究的规范性,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战后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走向与我国的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在职业教育领域,战后世界职教课程发生了几次重大转向,追踪战后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脉络,探讨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有助于拓展职业教育改革的视野,把握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动向,从而为我国当前职教课程改革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孔子学院近些年在美国的发展阻力重重,数量急剧下降。本文将美国孔子学院发展历程划分为初始期、发展期、高峰期、下滑期四个时期,论述美国孔子学院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从中美关系、文化差异、对孔子学院认知差异、运作模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等方面对造成现阶段孔子学院发展困境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美国孔子学院发展的“转型——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合作基础”,“提质——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和“融入——接轨美国教育体系,满足当地民众需求”三方面对策,以期推动美国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