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主探索活动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提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实验设计、情境创设、联想迁移、联系实践等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习.  相似文献   

3.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知识的筛选,提炼和组织,使之上升为高一层次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他又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也就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然而,课本知识绝大多数是前人的间接经验、旧知识,要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通过学习这些前人的间接经验、旧知识,而要成为走向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人,这似乎是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进行“再创造”虽不是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但它却是学习数学十分重要而有价值的方法,它不但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更重要的能让学生学会探索的方法,激发探索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那么,如何为学生数学学习时的“再创造”搭好脚手架呢?可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再创造”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根据课堂实践总结经验。数学“再创造”是一种教学策略,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培养学生有数学“再创造”的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再创造”的动机,发展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本文试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搭配》一课为例,谈谈自己运用“再创造”策略开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9.
余刚 《四川教育》2001,(6):19-19
“再创造”教学方法,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来的。它不仅适用于数学教学,同样适用于活动课的教学。它批评传统的教法是把知识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留给学生活动的唯一机会就是所谓的应用,其实就是做题。我国传统的教法是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模仿。单纯由这种“模仿”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能是“高分低能”,创造性较低。活动课程源于学科课程又高于学科课程,它更关心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  相似文献   

10.
11.
今年秋天,南通市初中数学将开始全面启用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我有幸成为数学学科“市课改研究中心组”成员。现把由我执教的“1.1正数和负数”作为课改实验课,供大家研究。从教材的角度,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定位于:让学生体验引入负数的合理性和迫切性,建立正、负数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感受发现、发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但随着课改实践的深入,也产生了一些误区。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管之见。误区之一:实践少个性。现象:人们对客观  相似文献   

13.
沈志勇 《数学教学》2005,(12):12-14,9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已经渗透到教师心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4.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对数学“再创造”的过程.学习者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出发,对数学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研究性的学习.这样将更加  相似文献   

15.
顾静娴 《考试周刊》2009,(9):112-112
数学教育的“再创造”教学方法,是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来的。他批评传统的教法“将数学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只是一种模仿的数学”。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国际著名的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主张数学与现实应密切结合,并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创立了“数学现实”论。在此基础上,弗氏提出了“再创造”数学策略,他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其中既包含了内容又包含了形式,既包含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我国课程改革目标也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符合上述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力求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动手探究的机会,把“学知”和“学做”紧密结合起来。本文结合立体几何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领悟数学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持有怎样的教材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事关新课程试验的成败.本文试图就教材的“再创造”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为广大教师所倡导和运用,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不良症状”。重形式轻内容[症状]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境头:课桌拼起来,学生围坐成马蹄形或圆形(大多数学生是侧着  相似文献   

20.
孙开飞 《福建教育》2007,(11):44-44
一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引导学生思考:“3.3333……这样的写法比较麻烦,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它的写法简单一些呢?”学生的想法丰富多彩,有的说写作3-3,有的说写作3.(3),有的说写作3.3(无限),有的说写作3.3,还有的说3.(无限),等等。面对学生这么多的想法,教师高兴地说:“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不过数学中规定3.3333……一般写成3.3。”学生”啊”声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