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一位著名的词人,她以多方面的才能独创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受到后世极大的推崇。她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后期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前后期作品的比较找出这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南宋杰出女词人,诗、词、散文都卓有成就,尤以词为最,有“诗家二李”②“一代词宗”之誉。其文词绝妙,词意婉转,情真意挚,堪称一绝。以“靖康之变”为界,早期诗词,清丽婉转,大多表现她在优裕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后期作品多感叹她身世的凄苦和家国的破败,尤其是她的词,由清丽缠绵一变为深沉悲壮。岁月的沧桑,让她成就了一个诗人从活泼开朗、纯情豪爽的风流才女,多愁善感、瘦比黄花的闺中思妇到慷慨激烈、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有胆有识的新女性的嬗变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词主抒情,分两大流派:一日豪放;一日婉约.而各家词作又千姿百态.李清照词以"靖康之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是热情、明快而又活泼天真;后期是缠绵凄苦,更多低沉的伤感.这些词在艺术上很有成就,长于白描,多用铺叙,重音律,出奇字,情致双而故实,别为一家.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自然景物、反映少女情怀和爱情生活,风格清新明快;后期则多为思旧怀乡,反映个人身世及国家前途命运的作品,流露出凄婉愁苦的情调。  相似文献   

7.
北宋靖康之变后,词人李清照跟随朝廷南渡。李清照的南渡词超越了对闺怨闲愁、离情别绪的抒写,更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其倚声创作表现时代呼声,诉说悲哀心曲,讴歌理想生活,满载着家国情思,不懈地找寻精神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漫议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其生活、创作经历以"靖康之难"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能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婉约正宗".  相似文献   

9.
范圣泉 《快乐阅读》2011,(11):122-123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宋代在武力上虽然积弱,在文化上却成效颇丰,开创了词作的最高峰。尽管北宋后期填词技巧已是极其成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词的创作达巅峰,但最让人忘怀的却是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这里既有经历南渡的悲歌慷慨,又有婉约之致的浅吟低唱。"靖康之难"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却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忧患。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生活颇为舒心适意。美满的婚姻爱情成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心境、词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词论>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仅存的一篇词学论文,历来对它评析甚多,颇有歧见.文章将李清照的<词论>置于宋代词学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力图揭示出它的内涵及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词体文学进入宋代以后,其发展表现为一种雅化的进程,或称之为"诗化".但在这一进程中也出现了突破过甚而疏离词之本位的倾向.李清照既认同词的雅化,又不赞同因雅化而背弃词的本质特征,其关注的焦点则是词的合律可歌的音乐性本位.正因为李清照的这一词本体论蕴涵了上述的两个向度,故其词学观不能以"婉约"与"豪放"的两分法加以概括.文章最后探讨了周邦彦为何不被李清照置评的原因,因周词虽恪守音律,格调典雅,但其词品仍不能免俗所致.李清照对周的这一态度也表达了她的词学思想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所说的词"别是一家",就是说词应有别于诗,词与诗源同而流异,界线迥然,不能混淆,因而二者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境上,都应有所区别.这种区别自诗词分疆而治便开始存在,且越来越趋于明显.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是符合当时词的发展现实的,但她在关于诗与词的关系及词"协音律"这两个问题上,表现了明显的不足:过分地强调了"不可混淆"一面,而忽视了"互相借鉴"一面;过分地强调"协音律",把它看得过重,搞得过细过严,未免又有些保守.但她的<词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其特定地位.  相似文献   

13.
大体说来,李清照的生活历程与创作以靖康元年为界限。她前期创作的词大多反映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年华白白流逝的惋惜,洋溢着郁愤之愁;后期创作的词反映了忧国伤家,漂泊在外的凄惨生活,洋溢着伤痛之愁。一.早期词作流露郁愤之愁李清照早期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之下青春易逝,壮志难酬,又不甘沉沦,只好借物作词发泄郁愤。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5.
情为词心之源、词章之核,情既是词创作的内驱力,又是词表现的内容之一。一代词人李清照的词情可谓真挚而厚雅,是一种由衷的生命感发之情,也正是缘于此,李清照虽然在词中"肆意落笔","浅俗之语"随处可见,但其词章读起来却不俗,反而达到了一种浑成清雅的艺术境界。从李清照及其他词人的创作中可以看出,词情的雅化实际是词章雅化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尤佳 《考试周刊》2011,(14):23-24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在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发展史上,李清照一度将婉约词推向高峰,成为"婉约派"的正宗词人。李清照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而无论哪一个时期都体现着"真率、真实、真性情"的特点。她用手中的笔尽情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毫不矫揉造作。本文从李清照前后期词的思想内容方面谈谈李清照的词"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作家群中,李清照多才多艺,尤以词作著名,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一生创作词作无数,以南渡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多用白描手法、婉约清新的风格抒写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幸福美满的感情生活;后期词风更趋平淡,但内容更多的是表现别苦离愁和悲国之情.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词以北宋覆亡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为之大变,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9.
"感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其词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而又脱俗的伤感。本文从"哀愁"、"浓愁"、"思恋"三个角度分析了李清照词对丈夫长期在外做官而产生的相思之愁。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前期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天真话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韵味,令人回味无穷。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特别是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淑女情怀。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李清照在宋代词坛上是一个词文婉约秀丽的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