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德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每一位教师,都是点亮学生人生道路的航标灯,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只要肯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使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品德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要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可见。新课标突破了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局限。更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应该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其课程资源也应该从教材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的内容。如何更好地挖掘课程资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下面结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一课的教学作一简述。一、紧扣教学目标。挖掘课程资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动力。因此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挖掘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根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一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语文课程的要求程度也在逐渐改变。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演绎精彩的品德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热情,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将课程资源有机地渗透到语文学科之中,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5.
教育作为特定的育人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品德课程特点为品德课堂学生个性培养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充分借助品德课堂培养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6.
邱凯祥 《黑河教育》2014,(10):62-62
正而今,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现代建构主义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要求人们学会适应生活,在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机联系中创设互动开放的文化学习氛围,增加知识的弹性;强调学生要到多姿多彩的社会中去感悟、内化和践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不能局限于传统教材,而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及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使课程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已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哪些知识和经验,他们可能还存在什么问题?把握学生的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也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杨超 《宁夏教育》2014,(5):46-47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科学课中如何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大自然 科学课所探究的内容主要是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所以,大自然是科学课的"资源库",尤其是我们身处农村,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充分利用"资源库"里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和广阔的实践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0.
靳攀 《辅导员》2012,(18):48
品德教育过程中,课堂合作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主动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我在执教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时,其中的一个主题叫《合作的乐趣》,其编排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为背景,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旨在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区的生活设施,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时事教育常常出现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评价上无视的现象。热点时事有效融入品德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倡的,所以小学品德课堂需要关注热点时事,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及时进行热点时事的相关教育,引导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已经一轮,但是作为一线的教师,面对品德课,我们有时感到无奈,甚至排斥。参加公开观摩活动时,总觉得别人的课怎么上得那么好,可是回到学校,回到自己的课堂,总是觉得一筹莫展。这些年我们教研组就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摸索。品德课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我们试图找到一种让教师们能接受又易操作的模式、方法,切实减轻老师们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周国庆  曾婷 《教师》2008,(5):55-56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得到了老师们的接受和认同,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讨论话题。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要跳出教材到生活中去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数学,真正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一新课改理念。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大部分学生兴趣匮乏.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迫切的需要我们挖掘乐学文化资源,激活高中语文课堂.首先,挖掘地域资源,借助学校所在地的乐学先贤,激励学生乐学的热情;其次,挖掘课本资源,借助古今中外的乐学名家,激活学生乐学思想;再次,挖掘学生自身资源,借助语文课堂,激活学生乐学行为;最后,挖掘教师知识资源,借助教师的感染力,激活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6.
对于品德课的教学,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从书本到书本,同时应该把怎样育人育德的问题纳入自己平时的教学之中。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采用朴实的整合手段,进行扎实有效的引导与实践,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及道德素养提升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课程内容丰富,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也就必定是多元的、复杂的。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贴近学生生活,避免"高远大";要将"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有机结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挖掘目标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即将起锅的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早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心动、情动、行动,犹如汤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行动需要溶入心动和情动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9.
一般地说,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学生以什么形式来学习,主动权是在教师手中的。结合实际来看看精彩的数学课堂,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案外,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功不可没的。精彩的数学课,始终突出教学目标,教师的指导也是随学生活动而灵活地改变,指导在学生学习的关键之处。灵活的指导是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使数学课堂闪烁出精彩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柴斯特菲尔德曾经说过:"人们在保持真实面目的时候,绝对不会是可笑的;只有在装模作样的时候,才显得可笑。"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倘若师生已习惯于课堂上的"空手道",不仅可笑,可能还会演变成悲哀。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几近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