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是世界读书日的主题。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却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的比例为48.7%,与全体国民总体的比例则为42.2%。(4月23日《北京娱乐信报》)网上阅读率的迅速增长,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图书阅读率的大幅降低,但是,整体意义上国民阅读率的持续走低,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更何况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暂时毕竟不能相提…  相似文献   

2.
我的小书柜     
爱尔兰作家欧康诺说过:“有不少孩子因为读了一本书,而一改过往的懒散习性,进而奋发图强。有多少原本自暴自弃的人,因为一本书的启示,而获得了新的希望、新的勇气,最后终获成功。”所以,在快乐的暑假里让◆本期推荐文章:《人应有自己的坐标轴》(出自《我的人学》,犤日犦池田大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推荐人:阿丽娜(广东省深圳市松岗中学)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明白,人生缺少了坐标轴,就好像幸福之路上没有了指南针一样。可是,在过去的16年里,我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感谢池田大作,是他让我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我想,那个属于我自己的人生坐标…  相似文献   

3.
10月10日 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的。“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是歌德说的。莎士比亚也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我却要说,“书是我快乐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所谓”开卷”,就是指打开书来读,也就是措读书或者看书,“开卷有益”众所周知。是不是一开卷就都有益呢?我想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开卷是否都有益?取决于一个“卷”字。如果是好卷自然受益匪浅,如果是坏卷那就说不定了。所以,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读。刘向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让人读了受益终生。好的书籍给人巨大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是因为阅读了上千种好书籍,才写出了《资本论》;因为读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而让我们知  相似文献   

5.
从走上工作岗位至今,我结识《人民教育》已经8年了。回顾自己工作的每一天,我几乎天天与书籍打交道,尤其是读了《人民教育》上众多名师的文章,催生我读书的志趣。我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如何读书”等道理。现在,我每年都自费订阅20多种教育报刊,连同平时购买的书籍,花费不少于1500元。读书已成为我生活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范爱农》中说:“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从课文注释看,鲁迅怀疑他可能是自杀。在高中课本“自读提示”里,说他“酒醉落水而死”,显然看作是“失足”。我认为“自杀”与“失足”之说都是不足据的。1988年9期《名人传记》登了张士瑛《范爱农之死》一文。读了此文,疑窦顿开,原来范君既非失足也非自杀,而是遭人暗算,属于他杀。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经一位朋友的推荐,我有幸认识一位新朋友——《阅读》。“我阅读,我快乐”是它的宗旨。这正合我意,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把课文越读越长》、《把课文越读越短》两篇看似矛盾的文章,细细读来,却不得不为作者独到的见解拍手叫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推荐出对学生有益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正是老师们感到为难的事,《把课文越读越长》告诉了老师们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开展的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活动中,文文读了许许多多的好书。特别是读了《100个母爱故事》之后,他心潮澎湃,觉得心中有千言万语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很想把感想写下来,却不知从何写起,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向表姐请教。表姐明白他的意图后说:“你的想法就是写读后感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相似文献   

9.
读了《雨天的粮食》,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是谈梁启超如何读李商隐那些难懂的无题诗的。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有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这就是说,阅读文学作品,有时是不能以读“懂”读“不懂”来衡量的,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谜去猜,去找答案,而应该超越逻辑思维的层面,做整体的把握,方能领略其美,得到精神的享受。这篇《雨天的粮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最大的“谜”,就…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谁都明白:要读很多书,要旅行很多地方。然而,我在十多年前却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别一种感受:读一本书,行万里路。读明白一本书,居然需要行万里路?是的。这是我的一个阅读经历,也是我的做学问的经历。我说的这一本书,就是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杰姆  相似文献   

11.
曾有一段时间粗制滥造的书刊充斥某些地方的街头,武侠、言情小说摆满书摊。有些人抓到什么就读什么,人家劝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他们却漫不经心地说:“‘开卷有益’嘛。”言下之意,读书何须选择!开卷真的都有益吗?读书就无须选择吗?“开卷有益”这话是宋太宗针对自己读《太平御览》说的。《太平御览》是他为了从历代治乱盛衰中吸取长治久安之策,下令臣子用近7年的时间编写出来的。全书引用历代书籍1690种,围绕着巩固宋王朝统治的目的作了严格的取舍。《太平御览》的内容可以说是经过选择又选择的,宋太宗读它当然“开卷有益”了。由此可见,说“…  相似文献   

12.
学习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小说的人,多半是从读小说开始。从爱读发展到爱写。我青年时读书,不大讲规律,而且在战争环境中也无法讲规律,抓到什么读什么。在读各种小说过程中,逐渐发现有的书自己读起来兴味盎然,百读不厌;有的书尽管社会评价很高,但我读着却吃力而没兴趣。这里自然有个文化水平、文艺修养高低的问题,但久而久之,我发现也有个“性相近”的因素。读小说和读科学书籍不同。搞科学的人,不论有多么大的个性差异,只要是研究同一课题,总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第3期的《语文学习》上刊载了甘其勋同志《培育读书“人口”提高阅读效率》一文,它引发了我对高中生阅读的一点思考,即拟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的误区作一点粗略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简要对策。误区之一,对阅读时机进行延时预约。各国统计资料都证明:青年是阅读率的高峰群体。16~19岁青年的阅读率达92%,其中“活跃读者”有70%,这个年龄适值高中时段。可是我们大多数高中生由于要挤高考独木桥,整日捧教科书,不碰课外书籍,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攻数理化”。不能说高中生没有阅读欲望,只能说他们迫于“前程压力”,有意识地压抑这一欲望。我曾经通过交谈了解到部分人的想法:开卷  相似文献   

14.
<正>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那些翻阅过的书籍,也许忘记了谁曾经读过它,但是我会记得,那些文字曾经带给我的感悟。——题记阅读中的青葱岁月追溯我的"阅读生涯",应该是从初中开始的。那时候,不知道二哥从哪里借来了很多武侠书,有《倚天屠龙记》《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我便"饥不择食"地读起来,往往天色渐暗我也没有察觉,心驰神往着那个"江湖",梦想着自己也能变成一个替天行道的侠  相似文献   

15.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就不禁想起我读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文化还处于禁闭状态,文革前的文学作品在那时几乎是一律为禁书。那一年,我的同桌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些“书籍”.偷偷地在学校,有时甚至是在课堂上阅读,但都是非常小心的,我也因此有机会读上那些“禁书”。那些书籍当时一律是没有封面的,等到书籍解禁时,我才知道我已早于我的同龄人读过  相似文献   

16.
说到字母“Q”,自然就会想到鲁迅的《阿Q正传》,“Q”这个字母现在就成了“搞笑”、“另类”的代名词。我虽然吃过“QQ”糖,见过“QQ”车,听说过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书籍,却从没有听说还有Q版书籍。今天第一次听说竟有一本《Q版语文》正在书店畅销,于是我放下手中活,赶忙跑到书店,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古人也曾说过:“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可见书籍对人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以前并不喜欢读书,但这学期学了《窃读记》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史金霞 《师道》2012,(10):48-50
关于生命 一 、我家14岁读初二的蒋筱寒同学很喜欢你这本《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自从得到此书,便成了她桌上、枕边的必读书。读你写范美忠等人,又欢笑又忧伤,读你的《在鲁迅路口》甚至都落了眼泪,最喜欢读的是写菜虫从无到有到长大的那些文字。一个晚上,她突然对我说:阿啃叔叔这本书名,我感觉应该叫“寻找生命的意义”。我发现,她说得还很有道理,你以为呢?  相似文献   

19.
张开来 《新读写》2014,(11):27-28
小作者夹叙夹议地展示了自己从读纸质书到上网读书,最后决定不在网土读书,坚持读纸质书的心路历程,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小作者在现代科技对阅读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有较为深刻的见解,非常难能可贵. 半年前,我家装了网线,从此,我开始了网上人生,也以乎一夜间,我从广个“书虫”变戍了“网虫”。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景常常使我有种漂浮在汪洋大海中的感觉,于是鼠标成了救生圈,我死死抓住不放松,上网搜寻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夜色朦胧     
读了《雨天的粮食》,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是谈梁启超如何读李商隐那些难懂的无题诗的。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有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这就是说,阅读文学作品,有时是不能以读“懂”读“不懂”来衡量的,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谜去猜,去找答案,而应该超越逻辑思维的层面,做整体的把握,方能领略其美,得到精神的享受。这篇《雨天的粮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最大的“谜”,就是粮所所长范建国为什么会发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