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的发愤之作《史记》130篇,除《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和《陈涉世家财,都有“太史公日”,其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司马迁的自传,说的是《史记购写作心态及全书各篇的写作意图,可说是一篇大“太史公日”。另外,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心也是讲《史记》的写作,与《自序》合壁生辉。司马迁承父业修史,而父子同称“太史公”。这样,“太史公日”中的“太史公”,有的是司马迁自称,有的称其父司马谈。除了最明显的父教子之类的场合外,已无法确知何者为父,何者为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所有…  相似文献   

2.
论赞,是附在史传后面独立出来的评语,为司马迁所创,司马迁《史记》称之为“太史公曰”,班固《汉书》,范晔《反汉书》皆称“赞”,到这知权《史通》及后代史书就大多称“论赞”,司司迁在他的“太史公曰”即论赞部分中,通过对所记人物的褒贬,鲜明而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爱情情感,丰富感受和人文关怀,同时,他的每一篇论赞都是一件元比精美,色彩斑的艺术品,值得今人玩味,借鉴。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前人已多有研究,但从文学角度研究其“太史公曰”者还不多见。笔者,愿在这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人。抒情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特征之一。《史记》“太史公曰”虽属序赞史评文字,严格地说还不能算是文学作品,但它却同样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对传记正文中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或褒扬,或同情,或憎恶,或慨叹,皆激情滚滚,笔墨酣畅,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渲染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史记》“太史公曰”的文体分为序论、赞论和论传三种,对它们的界定与归类理应从文体的角度去追溯源流,而不是从“太史公曰”所处篇中位置的前后来予以划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史记》一书中纷纭复杂的“太史公曰”有更为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曾瑞琪 《文教资料》2011,(18):77-79
《史记》的“太史公曰”与《汉书》的“赞曰”都是司马迁与班固的直接议论之词.这些论赞序很好地反映出他们各自的思想观点。本文透过两书的论赞序.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在学术思想、历史观、历史人物定位、天道观等思想方面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太史公曰”是《史记》文章之独创结构,是史家发言之特殊形式,是司马迁“一家之言”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著书见意之重要手段.向为治文史者所重.对“太史公日”之创构、称谓、特色、作用与影响的分析研究,关系到对《史记》文章之理解,关系着对司马迁“一家之言”的认识,也牵涉到如何看待“太史公曰”这种特殊发言形式对后世史传、文籍的影响.而以往对其分析研究、犹嫌不足.近年来,差不多所有《史记》研究者,均以为“太史公曰”由《左传》“君子曰”发展而来,甚至有区分“大史公曰”为“篇前论“、“篇中论”、“篇后论”者,总不离一个“论”字:正是在其创构、称谓、特色、作用与影响等方面,思之未慎,论之未详,故本文陈述浅见,祈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史记·管晏列传》载晏婴赎越石父及荐御者事,赞云:“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相似文献   

8.
(一) 我们知道,现存的《史记》绝非司马迁《史记》的原貌。这个问题最先提出的人是东汉的卫宏。因为他在《汉书旧仪注》中说过:“太史公作《景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之。”《太史公自序》云:“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而现存的《史记》却比原书要多将近三万字。由此看来《史记》存在着一个残缺问题。所以班彪、班固父子提出:“十篇缺,有录无书。” (见《汉书·司马迁传》及《后汉书·班彪传》)。班氏汉人,去迁未远,人们因而常以班说为据。但到底缺哪十篇班氏没讲清楚,后代电就产生了各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10.
一 《文选》卷四十八《班固典引》: 永平十七年,……诏因曰,司马迁著书,成一家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义)士也。 《后汉书·蔡邕传》: (王)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汉记》卷十四: 上以迁欲沮贰师,为(李)陵游说。上怒,乃族陵家,而下迁腐刑。司马子长既遭李陵之祸,喟然而叹,幽而发愤,遂著《史记》。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史通·探赜篇》: 迁之纰缪,其流甚多,……遭彼腐刑,怨刺孝武。 以上诸说,词异而意近,概言之,诸著者因太史公由李陵事而下蚕室,遂误以为太史公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旨在非贬孝武。当然,前贤依据《史记·太史公自序》篇对以上说法加以辨证,说明太史公是承其父淡临终之命而著《史记》的,亦即太史公著《史记》在前,而因李陵受刑,实乃远在其操笔撰史多年之后。至于《史记》是否“贬损当世”、“怨刺孝武”则皆以“良史实录”、“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而昭法式”的纯史观点加以诠释,而不再作深入的研读。于是师师相传,至于今日。  相似文献   

11.
在《史记》中,司马迁创立了“太史公曰”的论断形式,为后世文言小说创作及编选者所继承。清代蒲松龄在小说集《聊斋志异》很多作品后,都以“异史氏曰”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这种篇末自评的论赞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以后文言小说集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甄采先秦古籍中的“君子曰”与《史记》“太史公曰”分析对比 ,以翔实富赡的材料揭示出司马迁史论与先秦史论的师法传承关系 ,以及司马迁对史论的创新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巨著,他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之间三千年的历史,囊括中外,贯通古今,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全书一百三十篇,其中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都是写人物的,因而它又是一部人才学资料宝库。《史记》作为以人才为中心的通史,通过对众多历史人物事迹的记叙,并以“太史公曰”这一形式所作的人物评价,反映了司马迁在人才学方面的见解,“本纪”、“世家”、  相似文献   

14.
《史记》本是我国古代史书的通称,司马迁自称这部书为《太史公书》,亦称〈太史公记》二《太史记》。东汉班彪、班因父子始称《太史全书》为《史记》。魏晋之际,才确定称为《史记》,直到唐初编修的《隋书·经籍志》才正式把(史记》作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撰成之后,只有正、到两种抄本,“藏之名山,到在京师”,末即公开流传,所谓名山,即藏之于家。司马迁年后,正本传到司马迁之婿杨做家中。扬敞为昭帝时丞相,他曾将〈史记〉部分篇章传布于外。宣帝时,敞子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方公布于世。但西汉末年,朝廷仍对《…  相似文献   

15.
“太史公曰”形式上仿自《左传》的“君子曰” ,但在《史记》中发展成为系统的史论 ,却是司马迁的首创 ,其内容丰博 ,观点鲜明 ,体例于统一之中有变通 ,表现了司马迁的宏阔气度和无限的创造活力。可以说 ,中国传统史学 ,由于司马迁创造了史论体系 ,才使得历史编纂成为真正的史学论著。  相似文献   

16.
《史记·六国年表序》关于“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的记载,使一些人误认为秦始皇烧尽了各诸侯国的史书。《人文杂志》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史记取材于诸侯史记》一文,认为司马迁生时诸侯史记犹存,而且为《史  相似文献   

17.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名著,故而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韻之离骚。”其中“太史公”一词是关键词,它不但涉及到《史记》百三十篇各篇的著者、思想及史实内容,而且前后出现达一百五十二次之多。指称不一,有时指司马谈,有时指司马迁,有时又指称官职(与“太史令”、“太史”同)。因此古往今来研读《史记》者多有释名、考辨,然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今不揣浅陋,略陈臆说,以就正于方家。历代对“太史公”的释名、考辨大致可分为三类,兹列于下,并逐条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司马迁是伟大的编辑家,他用广角镜从多元角度透视了三千年历史。“略改字面”的编辑加工使《史记》的文字达到了“峻洁”;五体配合使《史记》的内容构成了立体网络;“太史公曰”和《太史公自序》最巧妙地运用了编辑体例上的“文外文”,是深邃的思想力量与艺术创造凝聚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司马谈作史,初唐时提起,之前并无此说。此后直到清代以前,学者只凭想当然,予以断定。清人方苞、俞正燮等根据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从《史记》中寻找司马谈遗文,开考证之先河。王国维根据《刺客列传》等三篇的赞中提到公孙季功、董生、他广、平原君子俱与“余”有交往,而此数人行辈“远在司马迁之前”,推测文中的“余”是司马谈。以顾颉刚为代表,后世学者据此认定司马谈作史,并不断推衍,持论也更加肯定。其实,此说立论的文献依据有问题:其一,《太史公自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其中的“先人”所指并非司马谈,而是世为史官的司马氏先祖和孔子。其二,“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只能是司马氏先祖和孔子“所次旧闻”,并非司马谈作史之断限,更非《史记》著述的目标。其三,即使《刺客列传》等赞中的“余”就是司马谈,也不能证实司马谈作史,而只能说明司马迁引父语入赞,班固著《汉书》即依此例。总之,“司马谈作史”说,因文献不足征,只可存疑,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铺垫     
太史公司马迁。在遭受了宫刑的奇耻大辱之后。隐忍苟活。忍辱含垢。发愤书。述往事。思来。耗时十八载。终于完成了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耀史册的煌煌巨《史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