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郁宏 《收藏》2006,(3):87-88
卣(yǒu)是商周青铜器中的盛酒器。在考古发掘中,卣通常和尊伴出,并大小组合成对。(弓鱼)国三卣是在著名的宝鸡(弓鱼)国墓地出土的三类五件各具特色的西周铜卣。(弓鱼)国三卣装饰、形制等方面具有西周早中期特色。  相似文献   

2.
名家赏玉     
西周鹰首兽身兽长8.4厘米高5厘米黄玉,一物双意,史前文化的一个特征。西周雕琢风格,东周时期出现同类型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3.
盘为古代承水器,用于盥洗,商周时代宴飨用之,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曾记载“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时盘匜(或盉)相需为用,即用匜(或盉)浇水在手上,以盘承接弃水。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盉盘相配,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则多流行匜盘相配。  相似文献   

4.
凤柱斝商代晚期酒器,高41.9厘米,宽22.5厘米,重3.69千克。该器敞口,颈部较高,底部微圜,三棱锥形足。颈部及器身饰兽面纹,并分布有五道短棱脊,兽首形鋬。沿上有高耸的两个长方形立柱,柱端各置一个立体的凤鸟。鸟头上有绽开的羽  相似文献   

5.
高功 《收藏界》2015,(4):132-141
(接上期)二、天津博物馆的铜禁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长方形台座,中空无底。前后两面各置两排长方形孔,上下各8个;左右两面亦置两排长方形孔,上下各2个。四面边框均饰有精美的长尾龙纹。禁面上有3个凸起的椭圆形子口,中间的子口略小于两边子口。子口可用于嵌置酒器的圈足,至于当时究竟放置什么器物,长期以来虽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因同出器物  相似文献   

6.
耳杯史话     
王念石 《收藏》2001,(9):73-74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器在酒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酒的起源迄今已有7000~9000年历史。随着酒的出现,酒器也同时产生。酒器品类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盛酒器、注酒器、温酒器、饮酒器、挹酒器五类,耳杯属饮酒器。耳杯呈椭圆形,两边附有新月形双耳上翘,浅腹小平底。从整体上观察,它又很像鸟形,两耳如同鸟的双翅,所以古代又将它叫作羽觞、羽杯、鸟杯。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7,(10)
中国的瓷器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瓷,瓦之坚者也"。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洛阳地区的人们在长期制陶的过程中,对于烧陶的原料开始有意识的选择,早在夏末商初已会制作白陶斝、白陶盉等酒器,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据考古发现商代已能烧制瓷器,只不过  相似文献   

8.
王蔚华 《收藏》2011,(6):92-95
西安博物院收藏有一批西周青铜器,它们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前辈文物工作者征集的。这是一批珍贵的文物,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难得的资料。现选9件介绍如下。西周早期蚕纹方鼎——通高23厘米,口长18.3厘米,宽14.5厘米。  相似文献   

9.
梅瓶,是瓷瓶的一种,据说是因为此器瓶口较小,仅能插入梅枝而得名。梅瓶的式样在《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窄,抵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它流行于宋、元、明、清各代。洛阳博物馆珍藏的白地黑花鸳鸯戏水梅瓶是一件典型的宋代磁州窑梅瓶。这件宋代的酒器是1970年在洛阳宜阳县董庄乡洞子沟村收集的。梅瓶高44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0.5厘米。它小口短颈,  相似文献   

10.
特94邮票主图为2件战国时期的漆器。左为漆樽,无盖,器身为高圆筒形,盛酒器。票名却印成“漆奁”,有误。长沙众多楚墓中出土的妇女梳妆用的漆奁共14件,有盖,器身为扁矮的圆盒状,高8—10厘米,直径20-34厘米。在长沙18座楚墓中共出土23件漆樽,完整的仅5件,分为三种式样,一式1件,二、三式各2件,器高都大于直径。邮票画面为—式漆樽,卷木胎制成,直腹,平底。  相似文献   

11.
沉绿酒爵     
《收藏》2016,(23)
正作品材质:老竹根、大漆、黄金、石青作品介绍中国采用竹根制作漆酒器,历史源流深远。用竹根漆酒器饮用白酒,由于材质的原因,具有保持原酒体温度,不轻易改变酒体挥发度,使酒质口感能真实地反映等优点。对于一些高档陈年白酒,除了能翔实描述口感外,跟玻璃或其他材质的品酒器皿相比,竹根漆酒器在饮酒时更使人产生加倍的年份纯厚感。竹根制作的漆酒器文雅贵重,北周庾信在《奉报赵王惠酒》  相似文献   

12.
王伯杨作品     
《收藏》2017,(1)
正作品介绍中国采用竹根制作漆酒器,历史源流深远。用竹根漆酒器饮用白酒,由于材质的原因,具有保持原酒体温度,不轻易改变酒体挥发度,使酒质口感能真实地反映等优点。对于一些高档陈年白酒,除了能翔实描述口感外,跟玻璃或其他材质的品酒器皿相比,竹根漆酒器在饮酒时更使人产生加倍的年份纯厚感。竹根制作的漆酒器文雅贵重,北周庾信在《奉报赵王惠酒》诗中记有:"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而唐  相似文献   

13.
王金梅 《收藏界》2014,(11):98-100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到今山西境内的唐国故地。叔虞之子燮父因唐地有河名晋水,所以改唐为晋,自称晋侯,曾称雄中原百余年。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中,晋侯墓地遗址出土了大量有关晋文化的文物,其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瞩目。晋侯墓地出土的铜器类型众多,其中礼乐器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食器、酒器、水器等。晋侯青铜器形制多样,纹饰繁缛与简朴并行,平面与立体交叉,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晋国青铜艺术的高超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两件温酒器     
詹丞建 《收藏》2006,(10):80-80
我收藏有两件清末民初温酒器,一锡一瓷。温酒锡壶,其(储水)外套壶呈六方鼓形(图1),高10厘米,最大径12厘米,上边向内直角折成1.2厘米左右圆圈口沿,圈口沿向内又特开一豁口,是专门安置里面小酒壶壶嘴用的。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是一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人员发掘了墓地中的5座墓葬。其中的2号墓出土了一件俏色玉鱼鹰,是西周时的艺术精品。此玉鱼鹰编号M2-1 7,通长5.2厘米,宽3.6厘米,厚0.6厘米。首部有钻孔,为两面钻。鱼鹰呈青黄色,正面微鼓,背面少凹。  相似文献   

16.
曾侯乙尊盘     
《收藏》2007,(10):5-5
曾侯乙尊盘是战国早期青铜冰酒器。原器尊通高33.1厘米,口径25厘米,重约9公斤,盘通高24厘米,口径57.6厘米,重约19.2公斤,1978年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尊盘自出土之日伊始,文博专家和铸造专家便断言,在所有先秦青铜艺术品中,若以工艺先进复杂,铸作精湛,装饰瑰丽而言,当首推曾侯乙尊盘。  相似文献   

17.
王立群 《收藏界》2013,(6):89-90
隶书始于秦代,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在石头上刻字,秦代谓刻石,汉代始称碑。刻铜墨盒始于晚清,文字墨盒是刻铜墨盒的主要一项,内容多为警句、格言、名诗、佳词,楷、隶、行、草、篆五体俱全,但隶书字体较少,把碑文用隶书刻在铜墨盒上少之又少。此方隶书刻铜墨盒,内容名为《夏承碑》。盒长方形,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4厘  相似文献   

18.
熊建平 《收藏》2012,(3):63
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是一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人员发掘了墓地中的5座墓葬。其中的2号墓出土了一件俏色玉鱼鹰,是西周时的艺术精品。此玉鱼鹰编号M2-1 7,通长5.2厘米,宽3.6厘米,厚0.6厘米。首部有钻孔,为两面钻。鱼鹰呈青黄色,正面微鼓,背面少凹。两面用粗、细阴线相结合的雕刻  相似文献   

19.
松江鲈鱼     
王长工 《钓鱼》2013,(19):13-13
松江鲈鱼,又称“四鳃鲈”,俗称“花鼓鱼”。在海水和淡水均可钓到的鱼种之一。杜父鱼科。松江鲈鱼体延长,呈圆亚筒形,长12厘米左右。头及体前段平扁,向后逐渐变细而侧扁,头大,口大,吻短。上下颌和锄骨上有绒毛状细齿,舌宽厚,鳃空大。无鳞,有许多小突起或皮褶。体背部灰褐色,背头部和各鳍上有黑褐色小斑点。因其盛产于上海市松江,故而得名“松江鲈鱼”。又因鱼体鳃膜上有两条橙红色的斜条,恰如四片鳃叶外露,故又名“四鳃鲈”。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09,(8)
青铜方彝是古代祭祀神灵和祖先的重要礼器,它的用途一般认为是盛酒器。常见的青铜方彝大都呈长方形,而此彝呈正方形;盖做四坡流水的屋顶形,通体四壁中部及四角铸有扉棱,也叫出脊。彝盖四坡装饰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