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申诉权法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申诉权的法理探究,是解说、建构学生申诉制度的逻辑起点,只有深入学生申诉权的理论根基研究,才能更好地充实理论指导实践。本文从宪政高度探寻公民申诉权法理基础,这也是学生申诉权的共性;从个性的角度,对学生申诉权进行属性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权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学生申诉权的法理基础探究,是解说、建构学生申诉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对学生申诉权的一种本源性的认知和探寻,也是解决学生申诉根本问题的进路。学校自治与特别权力关系是学生申诉权实现的基础。基于学校自治和特别权力关系的客观存在,学生申诉制度的设置,一方面是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确保学生合法权益的不受非法侵犯,保障人权的需要。学生申诉权的制度保障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学生申诉制度,把学生申诉权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学生申诉权的救济途径主要是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申诉权体现了教师专业的自律性,是教师的工作权、职业权,涉及专业责任和法律责任两个方面。教师专业申诉权在《教师法》中概括的并不全面,学界也缺乏相关的研究,因此如何保障教师专业申诉权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申诉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申诉权体现了教师专业的自律性,是教师的工作权、职业权,涉及专业责任和法律责任两个方面。教师专业申诉权在《教师法》中概括的并不全面,学界也缺乏相关的研究,因此如何保障教师专业申诉权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生申诉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宪法性质的权利,学生申诉权的实质是学生权利对校方管理权力的一种制约。学生申诉权在功能上是一种程序性的救济权,这种救济权的实现需要一种具体的制度安排来实现。目前教育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对学生申诉权的定位不准确,未能正确处理申诉权与其它救济权之间的关系衔接。同时制度设计未能充分体现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申诉的实际救济效果大打折扣。完善教育申诉制度一方面要在理念更新层面上全面认识学生申诉权的性质,准确定位学生申诉权的功能,同时在制度调整层面上全面改进申诉制度的内在结构设计,以实现申诉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学生申诉权复苏凸现学校与学生关系性质的模糊、完善学生权的重要。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关系,既有民事法律关系,亦有一种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学生权体系的全面建构要按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类进行建立。  相似文献   

7.
学生申诉权复苏凸现学校与学生关系性质的模糊、完善学生权的重要.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关系,既有民事法律关系,亦有一种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学生权体系的全面建构要按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类进行建立.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开始,全国一些重点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学生申诉制度,赋予学生相应的学生申诉权.而2005年3月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此也做出明确规定,更进一步将学生申诉权纳入正式法律程序中,这充分说明我国教育制度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对完善我国教育法制制度,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大学生申诉权的初衷,就是给予当事人以制度上的表达自己意志、陈述理由、进行申辩的合法途径。目前大学生申诉权的运用上存在一些误区,厘清大学生申诉权受侵犯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申诉与救济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强对大学生申诉方面的人文关怀,可以更加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依法保护学生申诉权是推进中小学校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仁华 《福建教育》2003,(2B):13-15
  相似文献   

11.
人权保护有三个基本途径:1.人权的经济保护。经济发展是充分实现人权的基础,是维护生存权、促进发展权的直接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贫困问题、维护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长远的最佳的方略。2.人权的政治保护。国家作为人权保护的主体在人权保护中有重要作用。3.人权的法律保护。有人权的国内法保护和国际法保护两种。  相似文献   

12.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和实践问题紧密相联。本文在介绍和分析了学界的相关观点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人权入宪后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有了宪法依据,但仅仅有宪法保障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推进宪法司法化、构建完备的人权法律体系、设立人权监督和协调机构、加大人权宣传教育力度才能使人权得到切实、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发展 ,概括了孙中山民权主义内容的变化 ,并从中分析了孙中山民权主义性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我国转型开始的时期,安定团结的需要使得"秩序至上"成为这一时期信访制度的精神与核心,这一精神很好地体现在这一时期全国各省的信访立法中。这些省份的信访立法文件大多在其开头就表明其宗旨是维护信访秩序,为了贯彻这个宗旨,这些立法内容的重点均表现为对信访人的限制,特别是防止集体上访,而且这些立法把信访体系的工作方针定性为"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这正好吻合科层制的要求,而科层制则又是秩序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方式。这一时期虽然在少数省份的信访立法中我们能看到少许维权的曙光,但是这些曙光依然被淹没在秩序至上的总体价值之中。直到90年代中期及至当前,维权的价值才慢慢体现于信访制度中。  相似文献   

16.
在人权体系中,基本人权的提出、形成、发展和不同时期类型的固定化,是至关重要的价值取向;随着现代国际人权运动的勃兴所带来的基本人权各种态势发生的变化,必须澄清与基本人权相区别的相关概念,以便将基本人权作为切入点,重视确立基本人权获得优先保障的地位.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充分体现了一切人权的本质,必须从立法、政策和实践积极推动当今各国基本人权化和国际人权一体化的进程,最终为实现和谐社会和世界大同打开通道.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学生告母校诉讼,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全新的思考。高校学生工作应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注入法治精神,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管理制度,完善救济途径,遵循德法并蓄的管理原则,创造一个宽松、稳定和具有亲和力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8.
做好学生的维权工作,是建立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法制化的需要,是实行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界定弱势群体概念,分析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社会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构筑加强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基本框架: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运用宪法司法手段,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采用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保护弱势群体;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扩大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20.
强制辩护制度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有重要意义,在人权保障的大背景下,构建强制辩护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我国应当构建全面的强制辩护制度,即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程序中,没有辩护人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辩护,则刑事诉讼程序不能继续进行。这种强制是对公检法机关、对政府、对律师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强制。构建强制辩护制度是人权保障必然的价值选择,也是重新确立律师应有的社会地位.改善律师生存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