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中广大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繁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数学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兵 《福建中学数学》2003,(1):34-35,F00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业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把数学实验引进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概念,并在相关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特征,对初中英语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是高中地理课改的重点。而21世纪又是一个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所以如何将高中地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将成为广大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为什么要将两者整合;通过什么模式加以整合;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相信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乃至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盼慨念、细胞分解以及形成过程、复杂的公式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用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教师应如何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学服务成为当务之急.分析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细胞分解以及形成过程、复杂的公式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用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新一代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出发,两者有机整合的方法与注意问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整合教学活动平台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所谓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就是根据地理学科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一、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着地理教育领域的一场深  相似文献   

13.
汪志平 《考试周刊》2007,(47):93-95
本文在介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作用、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教育理念: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对高中数学的内容"曲线和方程"进行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以整合思想为指导,利用问题任务驱动,将信息技术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得到优化,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才能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起来,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探讨并实践了信息技术在英语阅读课上的应用,以此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实现趣味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早就先见性地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评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角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徐小雪 《学周刊C版》2014,(12):191-191
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得到优化,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才能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起来,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探讨并实践了信息技术在英语阅读课上的应用,以此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实现趣味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中广大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在化学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给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在物理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地理教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同时, 它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它还是促进地理教师自身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提升过程;是教师、学生传统地位改变的过程;是对现行教材进行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学会提问的过程;是备课组之间及备课组内部各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网络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就是要鼓励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出新型的创新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成为通向现代化教育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