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深入拓展全面挖掘思路把握──《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新探徐佩耕《孔雀东南飞》作为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保留篇目,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其中,对刘兰芝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传统的教法是从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着眼,指出该诗是通过焦...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12月版)《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话:“《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见课本第34页)而与教材配套的《高中语文课课练》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在几十年前曾经刊登过《〈孔雀东南飞〉民歌特色》一文(该文被收入中学教参),该文分析了《孔雀东南飞》在“序曲与尾声”、“连绵字与叠字”方面的民歌特色,《孔雀东南飞》所体现的“民歌特色”不唯于此。本人在此试就《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民歌特色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4.
实在不能不说《孔雀东南飞》是一部传奇.是一部经典。不管高中语文教材怎样改版,多少年多少版次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一直保留了《孔雀东南飞》。笔者上学的时候学《孔雀东南飞》,现在作为教师又教《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5.
杨密 《中国教师》2014,(Z1):193
<正>一、《孔雀东南飞》的发展背景《孔雀东南飞》的相关知识背景。最早,在《玉台新咏》,当时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诗前,有一个序文的描写:"在汉末建安中,在庐江府,有个小吏叫焦仲卿,他的妻子叫刘氏,他的妻子被仲卿的母亲所遣,她发誓不再改嫁。在其家的逼迫下,投河而死。当仲卿听说后,也上调而死。当时地人因此很伤心,写了这首诗来祈祷。"这是序文的全部。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是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这是古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三首乐府诗:《木兰诗》、《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它们最令人回味、称道的就是塑造了三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说起乐府女性,人们首先映现且必定想到的,就是木兰、罗敷和刘兰芝这三个典型。也只有她们把乐府女性的美推到极至。  相似文献   

7.
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必须加强字词教学。字词教学的难点是字义词义的理解,这就涉及到了语素问题。本文试就语素及语素教学问题略谈拙见,以求教于读者。一、对语素概念的理解近期的一般语法著作,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发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都把语素定义为: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词语辨误彭捷《孔雀东南飞》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语文课本的编注者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名物、职官、地名、典章制度等注解十五处,实词、虚词、难字、通假字等注一百四十二处,计2100多字,这对语文教学无疑地起了巨大的作用。可是从注解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有四:①分析本单元五首抒情诗的结构形态和语言形式,理解每首诗的情感内蕴;②比较五首抒情诗传达情感的不同手段,学习多种抒情方式;③分析《孔雀东南飞》的情节、人物和对话,掌握阅读叙事诗的基本方法;④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会划分诗歌的节奏。教学的重点是:情感的生成和传达。难点是:情感勃发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历来,对《孔雀东南飞》产生的时代等问题争论很多,而说它叙述的是一出悲剧则似乎没有什么争论。但是,《孔雀东南飞》这一首叙事长诗说的是怎样类型的一种悲剧呢,这方面的论述似乎还不很多。对《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悲剧,我认为,用黑格尔和恩格斯的悲剧理论来对它进行解释,最为妥贴和完满。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现实主义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历来为人们喜读乐咏,并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文科专业的讲授篇目,在学术界更是学者们争相研究和探讨的论题。但本人在讲授这首诗篇时,仍发现其中有不少疑难之点。故本文试图对其中一些疑难之处加以新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对这两句的解释一般都把重点放在“守节情不移”上,认为其主语是仲卿。只是对“守节”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说指仲卿对爱情坚贞不变,一说是仲卿忠于职守,不为夫妇之情  相似文献   

12.
对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几例注释的匡正迟秀云随着中学语文教研的不数断深化,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社版)的注释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能发现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现试举几例,谈一点个人看法,以供编者参考。一、词义、词性注释不准1.《孔雀东南飞》中有一...  相似文献   

13.
《钗头风》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名篇,真实记载了作者的爱情悲剧。语文教学可以有种种教学方法,笔者以为,《钗头风》最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的内容有:一是将《钗头凤》和《孔雀东南飞》进行比较讲述知识背景,我们会发现封建社会惊人相似的爱情悲剧模式;二是将陆游词和唐琬词比较讲述课文内容,我们能破解悲剧恋情中男女投入感情的最后方式。  相似文献   

14.
师: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生前曾说,汉乐府中有双璧,两块美玉一块是《孔雀东南飞》,一块是《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长达一千七百多字,生动具体地叙述了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是一场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很好看的戏。当然,它最初是一首杰出的叙事长诗。但为什么偏偏它在广大老百姓中流传很广呢?读过这首诗后,笔者开始领悟到,不仅仅因为它有比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首诗融入了诗意美与悲剧美,  相似文献   

16.
先锋作家余华作品入选《新课标》教材成为语文教学实践的一大难点,中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新课标》教材也烛照出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些弊端。中学语文“文学教育”的新思路是,一方面引入层次教学法,充分利用文本的层次性特点,逐步引领学生鉴赏文学语言的奥妙,真正按照文学语言自身的规律分析语言;另一方面,语感教学的优势要继承和创新,品读优秀文学作品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孔乙己》(以下简称《孔》)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以下简称《范》)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在编排顺序上《孔》往往在《范》的前面。这两篇小说,虽然写作背景、文章风格、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如果在《范》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有机联系已学过的《孔》中的相关内容,对于突破《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有很大帮助,对于学生深入浅出理解课文也有很大益处。《范》一文学习重点有三:一、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二、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三、学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三个重点均可以联系《孔》的相关知识而得到突破。首…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学习与研究》、《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月刊》等语文教学杂志,发表了关于《孔雀东南飞》的研究文章两百余篇。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很值得今后的教学和教材建设参考。惜乎种种原因,其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文不揣谫陋,撷其要而有争议者——加以辨正权衡,冀有助取石它山而攻玉。 一、词语辨正 1.“鸡鸣”、“黄昏”、“人定”,是一般语素合成词.还是时段专有名词? “鸡鸣人机织”;“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把“鸡鸣”译为“鸡叫了”,把“黄昏”译为“日暮时分”,把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想] 《孔雀东南飞》这首现存最早的古代长篇叙事诗,长期以来一直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意在让学生了解乐府诗。这首诗篇幅较长,语言接近口语,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不宜串讲。教学此诗可从检查落实课前预习,基本把握文意和写作思路人手,分析人物形象,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悲剧性格和悲壮的美。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这两句诗出自《孔雀东南飞》,历来被认为是互文修辞的范例。《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董鸥老师《“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互文吗?》一文,从互文的定义和生活的情理出发,认为这两句为互文的观点并不妥当,而应为“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词序倒置交错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