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2月,笔者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有效课堂教学督查,去三所高中听课(推门听课,事先未指定听课对象).其中高二年级的三位老师上的都是“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听完课后颇有感触,现摘录部分片断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听课评课的“三要”与“三忌”平罗县教研室任登全会听课和会评课是教研员做好教研工作的基本功。怎样才能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呢?笔者积多年的教研工作经验,总结出“三要”与“三忌”。一、听课(一)听课要有准备,忌随意性。教研员在听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明...  相似文献   

3.
1基本情况 1.1背景介绍 我校为了展示名师风采,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定期要开展“走进名师课堂”活动.2010年9月7日,笔者以教育部规划课题“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为主题,向全校教师开设一堂题为“子集、全集、补集”的研究课.听课的不仅有数学老师,还有其他学科的老师.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一(1)班学生(全市中考前100名的学生组成的两个班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工》2014,(7):39-39
初二(3)班的数学课上,学生小金没有听课,而是用纸叠出许多“小飞机”,左边飞一个,右边飞一个,让全班同学都无法认真听课,此刻,上课的王老师走到学生小金课桌旁,温和地提醒他:小金.你的功课已经落下了,为什么还不认真听课呢?气盛的小金霍地站起来:我成绩不好,管你啥事?王老师见小金这般状态,顺着说了一句:你再这样下去,没准儿毕业就难啦。“啪”的一声,学生小金抬手甩了王老师一“耳光”王老师的眼镜被打碎,落在地上,全班同学都愣住了。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的课堂上.对一个应用问题列出方程“4x/40+8(x+2)/40=1”我没看懂,后来有同学把方程作了改写,我就看懂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6.
朱叶丹 《广东教育》2011,(10):35-36
最近,我校为了更好地推进“低碳课堂”的教学研究,特地聘请了一些教学专家来校听课、指导教学工作。在活动中,这些专家老师为我们“诠释”了原来听课也是一门艺术.原来听课也可以如此“精彩”。  相似文献   

7.
代保民 《今日教育》2007,(7S):58-58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其他人员不先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呼的听课方式确有不“人性”的地方.以致受到部分领导和教师的强烈反对.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看“推门课”.也许会“推”出另外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的听课是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这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获得教学研究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会不会听课,能否听好课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根据自己的听课体会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供同行参考、讨论.听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听课阶段,评价(评语)阶段.一、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1.思想准备首先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做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  相似文献   

9.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认真研究课堂。而听课,则是研究课堂的重要渠道,也是语文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极为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一。 但是.不会听课不善听课者却不乏其人:不少听课人总是以挑剔苛刻的眼光审视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以发现授课教师的错误为听课最大的收获;也有人以猎奇的心理要求每一堂课都有“戏”可看、每一教学环节都匠心独具…… 自然.客观公允地研究课堂中诸多现象者亦大有人在——本期编发的两位教研员的一组“听课笔记”.就可以作为课堂研究的较好案例。 这两则“听课笔记”,前者侧重比较三个教学案例的共性个性、优点不足,后者侧重解剖一个课例的各个环节。听课人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不少得当的评析。当然,我们未必完全认同两位听课人在“听课笔记”中的一切观点。 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组“听课笔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课堂研究的两条重要思路——一是横向比较.一是纵向分析。 “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是“课例研讨”栏目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宗旨。如何研究课堂也不仅是教研人员的专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真准备一堂堂课,认真上好一堂堂课,认真反思研究一堂堂课。 从一节课研究语文,从一份作业研究语文,从一次测试研究语文.从一个活动研究语文……“课例研讨”提倡的就是以上种种立足实际、服务实际的“田野”式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导读: “方程的意义”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公开教学中常选的课题.这样的经典内容如何才能体现新的理念。寻求新的突破呢?这是我们“改造学习方式,享受课堂生活”的一次尝试:从知识的角度——着力处理好“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从目标的角度——着力处理好“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关系.从素材的角度——着力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课堂观察模式,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四要素构成。该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强调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来解释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2.
笔者所在的学校曾举办过一次市级教学公开周活动,其中高二的三位教师上的都是“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使用的教材是人教A版《选修2—1》.笔者全程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其中关于课堂引入的研讨比较激烈.抛物线是继椭圆与双曲线之后的第三种重要的圆锥曲线,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坐标法,怎样合理地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13.
一、境空题1.将方程3X’二SX*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吉林省)2.x(x+l)=2的根为.(辽宁省)3.解方程/iiq3二X的结果是(武汉市)4.用换元法解方程(x+Xi)2-3(x十上)+2=0,令t=x+1,则关于L的方程是x(重庆市)5.方程一一一l的根是.(甘肃省)一’””一八十2一“”“‘“““””””””,6.已知关于x的方程x’+(Zm+l)x+(m-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乌鲁木齐市)7.方程x’+(Zm+Ox+(m-)=0的根的情况是.(安徽省)8.若m、n是关于x的方程x’+(p-2)x…  相似文献   

14.
李荣华 《中国教工》2010,(10):34-34
现在.不少学校时兴听“推门课”,印学校领导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课堂听课,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这种听“推门课”的形式与其它听课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随机性与检查性。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听好课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环节,我国著名教育家严济慈说过.“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式,要想学得好,首先要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怎样在新的课标要求下提高听课效率呢?  相似文献   

16.
王振刚 《山东教育》2004,(16):12-13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离上课还有七八分钟时,两位校长搬着椅子走进了教室。哦.这是校长在随堂听课。对于校长听课.自己一点也不紧张.因为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是我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可自己就是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孩子们课上“张牙舞爪”“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十二章第五节“核反应核能”一节的练习三第(4)题是这样的:“92^232 U(原子量为232.0372)衰变为90^228Th(原子量为228.0287)时释放出α粒子(2^4 He的原子量为4.0026).写出核反应方程,并且计算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黄生建 《江西教育》2010,(10):27-27
所谓“诊断式”听课,亦称“教学诊断”,是指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从中发现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因其具有医学诊断的某些共性,故形象地称之为“诊断式”听课(评课)。“诊断式”听课立足点应把握考察了解、总结分析、提出建议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去专业化”现象,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模式。该模式假设,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组成,故简称LICC模式。该模式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步持续的专业活动组成,它强调专业的听评课必须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本文最后以一个旨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实例,来阐明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年来,我镇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指导。在督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时,由传统的“两步骤”督导(即先由督导员听课、查资料,再与教师交流评议)。细化为“三步骤”督导流程(即先让教师自报“工作亮点”,再由督导员听课、查资料,最后与教师交流评议),使督导工作在目标、主体和操作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促进了广大救师素质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