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顺境下学生负担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基础教育领域的问题。为了探究顺境下学生负担问题的较深层次的根源,我们从社会学的视野,通过调查研究和理性思考,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综合的分析。我们认为,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了今天学生过重的课业与心理负担。社会的发展要求与传统人才价值观的束缚、现代家庭变异以及对教育的过高期望、现代学校教育功能的扭曲等都是影响学生负担问题的重要原因,学校成为学生负担问题最突出和最集中的表现场所。  相似文献   

2.
关于学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论题。学生文化研究的方法引申出的界定多如牛栋,但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还应首推教育社会学对学生文化的研究,因为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学校文化、课程文化、家庭文化、同辈群体文化同学生文化互为关联,密不可分并相互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区分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学生文化的发展乃至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比较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受社会环境、制度根源及教育系统自身弊病的影响,教育竞争表现出多类型、多层次、带有功利性的目的等特点,也使得本应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方面的竞争,在教育领域里"异化"为考试能力的竞争,从而导致分数第一、文凭至上的种种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针对第三者现象在影视作品中涌现并日趋增多这一社会现象,选取几部电影作品中的第三者形象为分析对象,由影视到现实,通过文本分析方法以及主客观分析方法对第三者问题进行探讨,旨在透过影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反思第三者出现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及问题对策,以期弱化第三者问题夸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角色与社会意识出发,在青年社会学的视角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进行解读,对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来源于大学生自身的一部分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于社会环境概念的解读,指出现在社会关注的心理社会环境。在经济学科的内部都遵循这里以最大化的目标,但是社会结构的膨胀和功能的分化,在学科的内部已经不能完善的解决自己面临的关系了,实现对流式的交换关系必须在研究领域实现学科的综合化,社会学和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在广度深度和侧重点上都不同,在综合化的今天我们能相信社会学关于它的研究能有很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中,由于社会流动需求、城市家庭职责社会性外化和家长需求,城市小学"托管班"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是目前托管市场性质界定模糊,存在"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等诸多问题和隐患,导致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因此,有必要在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审视"托管班"的显功能和潜功能的积极社会意义的同时,探求提高其服务水平的对策,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学校、社区组织力量开办托管教育,以使城市小学"托管班"良性、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视角下的“高考移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移民"问题作为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正在逐步引起大众的关注,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得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移民"问题显得格外必要。文章从西方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社会行动论和社会建构论多个理论视角对"高考移民"问题进行了分析,有利于获得对"高考移民"问题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有利于推动我国的高考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的现实角色定位的复合性尽管可以暂时性地应对高校教育现实,但其权宜性也会阻碍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所列的职业分类体系相比对,辅导员职业角色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职责的繁重性。重新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定位势在必行。通过调研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存在"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的错位、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完全对应等问题,而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则集中于辅导员对学生发展的辅导咨询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这一"重叠共识"的体现和实现者,正是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质性内核。通过将高校其他人员的职业责任"零余"部分进行"加总"的途径确立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是与职业发展的历史相悖的职业角色形成路径,也是辅导员职业责任过重以及角色困境的根源。依据关于角色期待的"重叠共识"和"减法"逻辑减去辅导员的管理、服务职责,确立"辅导咨询本位",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应然定位和职业发展取向。"辅导咨询本位"的辅导员将通过其辅助性、建构性功能服务于学生发展,其职业责任主要在于社会认知与适应的引领,学生人生观念与社会行为的指导以及学生心理的关怀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教育部召开的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人民日报发表的《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评论员文章 ,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已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关注、思考的焦点问题。我们应抓住当前这一有利时机 ,把我国基础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认为 ,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问题 ,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大格局着眼 ,对造成学生过重负担的原因、危害和减负对策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理性思考。如果认识不到位不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人口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巨大难题,现阶段,我们对人口安全问题所面临的风险的认识不断深入,如何抵制人口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出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提高风险意识,积极面对人口安全问题,建立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国家,使我国的人口安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教”在社会上也被俗称为补课,所谓补,是因为“缺”或“不足”。然而,现在家教的内涵已远超过“补课”的内涵。从家教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三种形式。一类是与学校教学内容同质化的家教,包括同质化补缺和同质化拓展两种形式,前一形式是要补习学校学习的内容,后一形式则是要拓展学校学习的内容,而且这种拓展可以被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另一类是与学校教学内容非同质化拓展的家教,其与学校的学习内容相异,也不能直接纳入学校的考试和评价体系中。综上所述,“家教”在本文中指家庭中的或者由家庭组织或主导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其结构与功能在人才培养这一层面上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的状况。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分析解释这些不协调和矛盾为我们研究确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我国高等教育要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协调好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把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统一起来作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开展高校"两课"课程开发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合理性,将社会现实有效的融入到高校"两课"课程中去,从完善课程教育内容,创新课程教育手段,改革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将增强"两课"教育的时效性、趣味性、养成性,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与社会的衔接,提高"两课"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的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压力之大,生活节奏之快。许多父母因无暇照顾孩子吃饭、午休、上下学以及课业辅导,于是,一个专门负责儿童课后临时看管的新兴行业——"托管班"便应运而生了。"托管班"也称"小饭桌",主要指托管机构有针对性地面向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家庭,专门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照顾学生中晚餐和午休,并辅导作业,陪伴孩子游戏,为学生集中提供安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合作模式.近年来,国家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关校企合作的重要政策文件.校企合作作为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实现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组织社会学是社会学分支学科,从组织社会学这一新兴视角分析校企合作面临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三大瓶颈,并从三方面构想其突破路径:转变合作理念,寻求目标平衡点;完善组织结构,建设职能明确的多元联合组织;构建合法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规范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在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分层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职业是多元社会分层的契合点,一旦获得了某种职业,也就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社会成员为了改善和维护各自的地位,总是力求使自己及其子女从事社会地位更高的工作。这样,即使社会中所需的某类人才已经饱和,但只要是这类就业岗位在社会地位的获得和流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的相应就业需求就会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9.
齐美尔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数字、冲突、货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认为,社会群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变化与人际交往的规模(数字)密切相关;随着人际交往规模的扩大,社会团体必然会发生联系和冲突,从而引起社会变革;货币则是加速社会互动频率,扩展社会互动范围的最理性、最稳定的形式,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六个月以上,而孩子的户籍仍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长辈、他人抚养和教育的儿童或无人照顾的儿童,年龄一般为6~16周岁。 一、调研背景与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中国社会人口的流动迁徙的规模与速度也呈现出越来越快的态势。由此而衍生出的农民工问题及其伴生的诸如农民工子女教育、家园感及归属感的丧失、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社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